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中国徐霞客开游网>走近徐霞客>徐霞客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中国徐霞客开游网>走近徐霞客>徐霞客研究
解构霞客
发布时间:2004-06-07 14:54:25 信息来源:中国徐霞客开游网 浏览次数: 字号:[ ]

    我国历代有关大区域范围与旅游相关的地理名著,或于后代之研究有大影响者,清之前,有古《山海经》,汉桑钦《水径》与后魏郦道元之《水径注》,东晋法显《佛国记》,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元郭松年《南诏记行》,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明陈诚等之《西域行程记》,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等。古来旅行大家,公认者为西汉张骞,东晋法显,大唐玄奘与鉴真,初明郑和等,均为世所景仰。而明末之徐宏祖霞客,不逐官场,不奉上命,不求闻达,淡泊名利,自给资费,负笈步行,自万历丁未三十五年(1607)22岁游太湖始,至崇祯庚辰十三年(1640)六月自滇东归,三十三年间,专志于旅游考察、探险搜奇,不畏艰难险阻,足迹遍于今之华东、华北、东南沿海与云贵高原,且逐日以日记形式记所历所得,形物摹景,文辞优美,探源索本,载述精详。除科学价值外,又具甚高之文学价值,历代游者之履、游记之作,无出其右者,后世誉之为大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乃至史学家;其研发价值,代有精进,称之为“千古奇人”、“千古奇书”,自是中外公论。

    清《钦定四库全书提要》评价《徐霞客游记》为:“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孱兹一体,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寥寥数语,却与含多种学科内容之古《山海经》及科学记述各地山川物产、人籍民情的舆地专著并重,且认之为别创之体例,丰富了地学著述内容,评价甚高。宁海之徐霞客研讨会,每届新见备出,正是对霞客甚书,其人的全面科学的分析,是此一专题的承前启后之举,其影响与价值必将随时间之进递而日隆。

    霞客游记,其内容涉及山川源委、景物天趣、岩洞地质、花木研赏、名胜物产、风俗民情、关梁塞隘等种种,更兼修志作考、探秘发幽,唱酬往来、韵清情真,游不忘孝、诺必负行,是文化之复合、知识之精进、素质之检验、品格之展现。有果必有因,姑作解析如下:

    一、家族之影响

    考霞客家世,迁居江南,应自曾任开封府尹、后随宋高宗南迁临安之徐锢始。元初,徐锢后代移居江苏江阴之梧滕里。明初,霞客九世祖徐麟,显赫仕途,曾奉朱元璋之命出使四川,后功成名就,退引故里,结交名士,成为江阴当地望族。五代祖元献,为成化庚子经魁,其弟元寿,藏书甚丰,筑有“万卷楼”。高祖徐经时,家财宏富,虽与唐寅同登弘治十一年乡试经魁,然因富致祸,废锢终身,留有《贲感集》及《徐氏家谱》中散章《青山堂帖》中联句,固文士也,终抑郁以死。曾祖徐洽,赖共母持家析产,分田得12597亩,迁居  岐,富家之名仍不虚,并以诗闻于当时。祖徐衍芳,分居南  岐,有《紫石遗稿》见于《澄江诗选》和《江上诗钞》,故霞客自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有勉时,虽家道稍落,然鄙视权贵,无意功名,与妻王氏,经营织布作坊,王氏所织布,更以工艺精美、市场多能辨识而畅销于苏州市场,家产复丰裕,为霞客之求知识、广闻博、交名士、搜奇书、游天下创造了经济基础。

    以图解之法,可检视其世系于霞客成为大旅行家的影响为:


 

二、父母之培养

    据明未山阴王思仁《徐氏三可传》,其父分产,取其偏而以正者让兄弟,自家则“俭口损腹,积赢余稍润,辄表章所居,好木石,为园以自隐。或讽之仕,掉头不答也。”晚年避盗堕河避足,行必藉杖,仍自唁乐观。梁溪中丞给谏,闻悦而造见,竟深匿丛竹、舟遁太湖。称宏祖,“辄谓是儿眉庭霞起,读书好客,可以竞吾志,不顾而富贵也。”身表言行可见。而霞客评说风景园林、花木,自有家内之一源也。

    母王氏,事夫如严宾,剪耘疏溉,纬车纺织,不信巫觋,素家助贫,也为霞客灌输了良好的家风。最足称道者,“宏祖有五岳之志,母为束装戒之曰:第游名胜归,袖图一一示我。游未竟,我不啮指。去亡害,卯孙在,可伴也。”初游太湖,母特为制远游冠,以壮其行。听霞客讲述所经所历,人或舌桥汗骇而母意反大惬。八十岁时,霞客因母年高而欲戒远游,王氏竞“以身先之,令霞客侍游荆溪句曲,趾每先霞客。”(此处引自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则更从经济和行动上对霞客起到了更直接的作用。

三、自身之修养

    据小于霞客仅4岁的好友陈函辉所撰《徐霞客墓志铭》:“……童时出就私塾,矢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又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覆经书下潜玩,神栩栩动。……尝读陶水监传,辄笑曰:为是松风可听耳。若睹青天而攀白日,夫何远之有?及观严夫子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又抚掌曰: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人或怪其诞,夷然不屑。益搜古人逸事与舟台石室之藏,靡不旁览。遇酒人词客与亲故过从,觞永流连,动辄达旦。……裘马少年之习,秉性耻之。……其言游与人异,持数尺铁,作磴道,无险不披。能霜露下宿,能忍数饥,能逢食即饱,能与山魈夜魅夜话,能幞被单夹耐寒暑。尤异者,天与双并,不假舆骑,或丛菁悬崖,计程将百里,夜就破壁枯树下,即燃脂拾穗记之。偶逢一人,与言某州某地胜,掉臂便往,过数月又寻其人,指点彼中未见诸秘状。……仲昭又言,其游有二奇:性酷好奇书,客中见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布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几比四库,半得之游地者。性又好奇人,遇冠盖必避,遇都市必趋。有相向慕者,即草履叩扉,袖中出半刺投之;一揖登堂,便相倾倒。……”足可见霞客之好学、广交、博闻、刻苦、耐劳、执著,吴江潘来之《序》中赞叹“宇宙间不可无此畸人,竹素中不可无此异书”者,正是由于霞客在家族之影响、父之培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并提高了文化和意识的修养、体能和素质的修养的结果。

浅 论

    清康熙时,霞客同乡杨名时《重录徐霞客游记序》中评曰:“大抵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密,非有意于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然其中所言名山巨浸宏博富丽者,皆高卑定位,动静变化之常,下至一涧一阿,禽鱼草木,亦贤人君子,偃仰栖迟,寤言写心之境,正昔人所云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也.虽止详其形体区域,而天地山川之性情,俟人之神会而意喻者,悉已寓之矣;其得之多寡,知之浅深,存乎人耳.夫造物之奇闷,恒有待而发,亦有待而传;有是境而人不知,则此境为虚矣;游是境而默不言,则此游为虚矣。霞客之前,境自在天下也,而无人乎知之,无人乎言之;即知而言之,亦举什一于千百而已。设霞客于身到目历之处,惟自知之而自乐之,不以纪于书而传于世,人又乌知其有无耶?然则斯书之不可没,谓天地之迹存焉耳!……”

    然霞客之所以能达乎此境,实实是赖乎前述三种主因。于当今之旅游从业者(含策划、规划、设计与施工)及游客,固然不必要以霞客之高度作要求,但极希望多一些如宁海之研讨会,而不要仅仅停留在霞客所经之地立一个塑像的表面文章上,让从业者与游客真正的去了解霞客、解读游记、提高素质、领悟天地。西方的某些理念和手法(含市场、形象设计、营销手段等),当然应该认识和学习,但当今的“言必称希腊”之风,冲击着对华夏景物与文化旅游的认识和导向,似乎值得注意?比如有学者认为苏杭的“天堂”之说,于人以“老生常谈”之感觉,且是西方人死后才去的地方,而持否定、改辙之议。“东方日内瓦”、“东方威尼斯”、“东方夏威夷”,乃至要在观音菩萨道场的普陀山对面朱家尖建“基督山城堡”等等,充斥于市场宣传或规划之中,其实不免有迎合西方、贬抑华夏之嫌!认为:西湖就是西湖,苏州即是苏州,其特色与文化底蕴,岂有相近于日内瓦湖和威尼斯之理?若是能概括提炼出有华夏文化与本土特色的口号,最为相宜;“天堂”之翻译成英语,何必一定从“heaven”去理解(“heaven”含“上帝之天国”之义,宜避讳,可理解)?但若翻译为“paradise”,即可与“乐园”、“福地”、“天堂”、“乐土”等通等,并得到中外游人之共识。清末爱国志士陈天华之《狮子吼》,以梦境描绘出舟山群岛上某处抗清基地、理想的民主共和国,岂不胜于“基督山”?且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报纸污篾中国留学生,“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来唤醒国人(引文为陈天华之绝命词,投海地点为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时间为1905年12月8日;周恩来总理1919年月19岁时东渡日本前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诗,当亦与此有关——注释者以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为据,疑非),其意境与情理自更深于“基督山”一层。

    当前旅游界内虽属少数但却颇具典型的“新五子登科”现象,与徐霞客之纵情山水、阐释天地、发扬文化相比,更有天壤之别!比如:“混日子”——五日游之先后搭二晚,实际只“玩”三天;“赶鸭子”——三天之内,行色匆匆,观景体物,浮光掠影;“设套子”——购物设套,骗人上当,串通诈财之类;“黄段子”——旅行途中以“黄段子”作为主要“解闷”内容,甚至专从台湾等地选购此类“专业书”来充实“旅途文化”和“专业知识”;“败家子”——迎合世俗与低级趣味,少从中国旅游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上去发掘组织,却动脑筋走歪门邪道,“收效”一时却败了“家底”、毁了信誉:如《“温柔陷阱”谁来管?》 、《海南亚龙湾等景点被偷梁换柱引起游客不满——这湾咋不是那湾》等,张国洪在其专著中斥之为文化旅游业的功利动机而导致了产业行为的“无义”!这一缺乏行业道德、违背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现象与行为,实际上是起着旅游行业中的“败家子”作用。

    当然,游客的个别低素质观象,也令人难堪:某地湖边,一杭州口音的女导游早餐后向团队游客说,“我们八点钟就要上船了,请大家快点准备,准时上船。”马上,有二位外地口音的年青男游客接岔说,“刚吃完饭,就要上床?还要准时?”虽然也含有嘲讽导游普通话不纯的意思,但显然主题暧昧、低俗。男青年说罢,相互间得意地坏笑;女导游则只有无言以答的苦笑;而适在此时路过的几位外国游客,有一位明显的精通中文,听到后脸上出现的则是充满复杂意味的笑!

    虽然,某些专家的偏重于西方理念而疏略了对华夏文化的深入钻研,旅游业的“新五子登科”之类也只是个别案例,素质低下的那类游客更只属于特殊观象,但这三者如一旦在旅游三维空间的某一座标点上融合且互动,就必然会导致中国旅游文化的“失衡”或局部“休克”观象!王明煊、胡定鹏主编的《中国旅游文化》前言中说得好:“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交流,构成了旅游活动的基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发展中国旅游事业的依托。”
学习霞客,可以从文化与品格的修养上得到教益。加强交流,为的是学习“洋人”的长处,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创新,以求得我国旅游业和旅游者在原有传统上的“文化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旅游文化同样呈现着其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徐霞客游记》,即属中国旅游史和旅游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解构霞客,则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认识与提高,愿以之共勉。

   (本文作者:武汉城建设学院风景园林系原副主任、教授  范勤年)

附识:本文主要对照参考版本为:
     一、民国十三年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并印刷之四册套《徐霞客游记》。
     二、民国二十五版、国学整理社出版、上海世界书局印刷之精装本《徐霞客游记》。
     三、1996年版、深圳海天出版、方员点校的《徐霞客游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