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发祥地为什么是在宁海
徐霞客与宁海
徐霞客是江苏无锡市江阴马镇阳岐人,为何同宁海结缘?这是宁海人关心的。我讲四件事,可帮助了解徐霞客与宁海的情缘。
一是霞客的生平,可分为27岁前,28岁至48岁,49岁至55岁3个阶段。
二是霞客认定宁海,是祖国山脉走势之南龙大脉的东首。
三是霞客认定宁海,是道源佛宗名山——天台山面向东海一侧的方孝孺故乡,又是诗仙李白的梦境。
四是霞客还告诉世人,暮春、初夏之5月19日,为适宜开游的好日子。
从地理上看宁海
徐霞客把祖国的地势比为三条龙,黄河以北是北龙,长江以南是南龙,江河之间是中龙。他在《江源考》中写道:“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而中龙中界之,特短,北龙亦祗南向半支入中国,惟南龙磅礴半宇内。”其脉发于昆仑,经云、桂、粤、湘、赣、皖、闽等省,至浙江之天台山和雁荡山入海。宁海在天台山海滨,宁海以北为宁绍平原和沪宁杭平原,不靠海。自然宁海就是南龙大脉的东首了,所以霞客选择宁海为纪游开篇地,就最合理不过了。
从文化上看宁海
霞客少年时,即有“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之大志,这是自比诗仙李白“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表达,也要学李白遨游八极。霞客和李白说的苍梧,就指今云贵地区,碧海和溟海,实指宁海一带天台山地区的海域。李白27岁出四川,遇天台道士司马承祯于江陵,即以司马为师直奔天台山。写下“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苍岛月。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兴引登山屐,情摧泛海船。”、“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等,是引起霞客对天台山和溟海向往的最著名诗句。而霞客的纪游开篇古道——宁海出西门至华顶峰之路,是唐玄宗写给司马道长诗中的“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之路。这条路由道教天台派——即神仙学说的创始人葛仙翁——葛玄、小仙翁葛洪开通,也是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和鉴真和尚等的必走之道。宁海又是明代大儒方孝孺的故里,霞客出游开篇时,方正学祠移建于宁海西门才38年(1575年建成)。由上述几项可知,霞客选宁海纪游开篇的文化原因,是受道源、佛宗、儒乡、诗仙的感召。
5月19日是开游好日子
霞客选三月晦,四月初开篇纪游,此时祖国大地,生机勃发,万物竞秀,“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正是出游的最佳时节。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适宜出游的时节,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样的暮春、初夏日子旅游,才能“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宁海七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举办时,均迎来“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的好日子,这就是徐霞客和宁海的缘分。宁海做徐霞客文章,自1997年5月16日《宁海报》登“癸丑之三月晦即5月19日”文章,2000年6月9日召开徐霞客与宁海旅游研讨会,2001年5月19日举行建议5·19为中国旅游日大型庆典活动,2002年举办首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至今已14年。天下旅游,宁海开游,徐霞客与宁海就这样联系在一起。【详细】
旅游日的来龙去脉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并一度被视为“奇思妙想”。随着假日旅游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发展,来自民间的“奇思妙想”逐渐汇成一股强大的呼声。
2009年末,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来自民间的“设想”,终于变为国家“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教授说,从一个民间的想法,变成专家的共识,引起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视,最后国务院批准设立,这个过程体现出旅游进入了大众的生活,体现了国家对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努力。
旅游日的文化内涵
北京中华世纪坛长长的甬道上,排列着40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其中就有徐霞客。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句。从此他开始了长达28年的纪游历程。“癸丑”是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这年阴历“三月晦”是公历5月19日。就是在“俱有喜态”的“5·19”这一天,由家乡江苏江阴出发的徐霞客,从浙江宁海开始28年征程,直到云南丽江终止。写出《徐霞客游记》这样的“千古奇书”,被赞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在于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文字,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山川大地予以逼真的描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完成了开拓性的全方位生态探讨与审美观照。把“5·19”定为“中国旅游日”正是为了纪念徐霞客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详细】
徐霞客与宁海的不解之缘
《徐霞客游记》为何要以宁海为开篇,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宁海人认为,这是徐霞客对中国地理和文化历史长期深入研究后做出的选择。徐霞客在《江源考》一文中写道:不审龙脉,所以不辨江源。今详三龙大势,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而中龙界之,特短。北龙亦只南向半支入中国,惟南龙磅礴半宇内,而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持南下……他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江河之间视为中国的三条大龙,其中南龙是连接世界屋脊珠峰和太平洋的巨脉,大山与大海在宁海相接,这条巨脉也是徐霞客毕生考察的重点。 19年后(公元1632年),徐霞客又一次来到这里,“壬申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入天台道……”徐霞客与宁海结下不解之缘,他两度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都选择从这里出发。如今,在宁海县境内,徐霞客出游时走过的古道依然可见并保存完好。徐霞客古道线路将这位伟大的旅行探险家的足迹展现在人们面前:西门口、黄坛街、梁皇驿、王爱山……徐霞客在宁海境内的每一个歇脚处现在都被妥善保护起来,似乎在等待着让人一探究竟,而今人也很荣幸地有机会踏着大探险家的足迹游历“中龙”巨脉。【详细】
宁海人民齐心助推中国旅游日诞生
公元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中国设立国家旅游日,时间确定为5月19日。消息一传出,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刹那间,热爱旅游的人们沸腾了,一座座城市沸腾了,所有的媒介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城镇乡村,街头巷尾,电视,网络,报纸……真正无处不说旅游日,无人不爱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自然是全中国人民的节日。然而,宁海有理由为此感到特别振奋和自豪。因为“5·19”这一中国旅游日的确立对于宁海而言,有着特殊而非凡的意义,这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个日子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而开篇地就是宁海;更在于这个日子的诞生凝聚了广大宁海人的智慧和心血,汇聚了他们为此十年如一日所作的种种艰辛和努力。【详细】
宁海十年申日之路
2000年,我县旅游局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发出《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宣言》,在全国第一次以书面形式提出将“5·19”设为“中国旅游日”的倡议;
2005年5月18日,来自世界旅游组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徐霞客游记》开篇日与中国旅游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研究,30多位国内资深专家提出:“以徐霞客在中国古代旅游史上的地位,把《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意义非凡;
2007年5月19日,徐霞客旅游带上的7省12市旅游局代表,联合倡议将“5·19”定为“中国旅游日”;
2008年3月,浙江省旅游局行文国家旅游局,要求把“5·19”确定为“中国旅游日”;2009年2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与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共同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其中一项重要条款:国家旅游局支持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详细】
以"中国旅游日"为契机发展壮大宁海经济发展

申日成功是荣誉,更是责任!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旅游日,这其中我们宁海人民功不可没!为争取把5月19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宁海全县60万市民为此呐喊、呼吁而整整努力了10年!”县委书记王剑侯昨天在接受宁波、宁海媒体联合采访时,话语中充满着激动与自豪。
“宁海是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中国旅游日花落5·19,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有了宁海浓墨重彩的一笔,宁海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王剑侯表示,5·19申日成功是荣誉、是机遇,更是艰巨的责任。“我们将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在充分挖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宁海文化、生态资源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宁海历史旅游名城的品牌。”
王剑侯指出,申日成功为宁海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凭着《徐霞客游记》开篇之地、5·19中国旅游日的“金字招牌”,宁海的知名度、吸引力会持续增强,将促进招商引资,并加快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的集聚,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县的对外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这对提高我县城市档次,彰显城市魅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生态旅游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推动作用。今天,我们因申日成功而欢呼;明天,我们将为宁海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发展而喝彩。【详细】
以"中国旅游日"为契机
挖掘传统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品牌
"近10年来,我们在举办开游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时刻告诫自己,要在充分挖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宁海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宁海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品牌。"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说。
一次,宁海县领导在当地力洋镇海头村调研时发现,大片的拆迁场地中,残留着几座颇有特色的清代古民居,但破损十分严重。是拆还是留,村里镇里对此有不同意见,但一个实际问题是,如果保护下来,村里根本拿不出巨额的修缮资金。 【详细】
以"大景区"建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5月19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对宁海人民是莫大的鼓舞,也使宁海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王剑侯说,未来五年,宁海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
据介绍,宁海将大力建设全县"大森林",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的公共绿地系统,提升城市宜居功能;打造"大景区",放大宁海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宁海还将以"六大休闲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徐霞客古道为依托,将分布在全县的生态资源、景点景区、民俗文化、农家乐等进行有机"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大景区。
借旅游日东风 加快“大景区”建设
徐霞客古道将在今年“5·19”前夕以崭新面貌迎客;长约200公里的宁海西部登山步道正在抓紧建设中,下半年即可建成使用;报名参加当代徐霞客评选的电话络绎不绝……随着“中国旅游日”选定5月19日,发祥地宁海迎来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契机。未来5年,宁海将深入挖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当地的文化、旅游及生态资源,加快全县“大景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宁海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休闲旅游业异军突起。登山健身游、自驾游野地露营、自行车赛事等户外休闲项目在宁海蓬勃发展,其中2009年底建成的国内首条100公里长的国家级登山步道,已吸引来自各地的50万游客。全县的休闲用品产业产值去年突破20亿元,今年有望超过30亿元,深甽镇还成为“全国运动杖之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