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英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为全国纪念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诞辰400周年大会和学术研讨会题词的历史背景与缘起,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十二字题词作出简释,题词主要精神概括了徐霞客精神的重要内涵,正确评价了徐霞客一生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精神风貌,值得
国人世代相传,继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历史背景与缘起,题词简释,主要精神,影响与作用。
1982年4月全国纪念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在筹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徐霞客故乡江阴县于1985年在江阴县澄江镇西门广场隆重举行徐霞客塑像落成揭幕典礼仪式。应全国筹委会申请,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于1985年10月4日撰写题词与纪念徐霞客碑文,分列于塑像基座两侧,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一、题词的历史背景与缘起
(一)历史背景
1978年12月工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议。施即在国内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活动,取得了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思想上拨乱反正的显著成效。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实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社会稳定团结,两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新理念新思想。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一心一意搞建设,同心同德谋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不能有丝毫马虎与懈怠,仅数年时间,我国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文化科学技术、人民生活改善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人们沐浴在团结协作,互相关心帮助,人际关系和睦、亲切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在共同建设富民强国,中华民族美好精神家园的璀璨前景鼓舞下,民心积极向上,形成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愤图强,拼搏创新的强大物质力量,高速度发展建设繁荣昌盛国家的成果,使全国各地面貌大变,正朝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家园的目标奋进前行。
(二)缘起
1980年初,国家交通部副部长潘琪同志在江苏省沙洲县(今张家港市)视察期间,曾两次赴邻近的江阴县马镇乡徐霞客故居参观。返京后写信给中央顾问委员、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于光远同志,提出《关于出版
现在党中央号召我们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徐霞客不正是历史上的一位典型人物吗?古为今用,学习他,发扬他的精神,正是四化的需要。我相信这件事一定会得到党中央的支持和人民的赞助,我原与同志们互勉,共同努力,把这件事办好。
出席座谈会的成员各抒己见,统一了认识,商定由中国科协、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江苏省社科联等四个科学群众团体发起倡议,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报告,呈请成立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4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的筹备委员会,领导组织筹备各项纪念活动与一切事宜。
1983年初,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组织成立了以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同志为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夏衍同志,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土研究会理事长于光远同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汪海粟等三位同志为副主任的筹备委员会。具体筹备工作则由四个科学群众团体的发起单位负责。
1983年4月18日至20日,筹委会在无锡市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筹委会会议的委员共56人(缺台湾地区一名),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同志主持,汪海粟、于光远同志讲了话,出席会议的著名地理学家、教授任美锷、侯仁之、周立云、吴传钧、王维屏、陈桥驿,作家编辑戈扬、周宁霞、导演舒适,研究所长、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共青团团中央书记、中国国土局局长、江阴县委宣传部长等,在大会和分组讨论时都比较充分的阐述了各自的意见。
在筹委会会议上,同志们的致认为,徐霞客是一位值得隆重纪念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已经萌芽的历史时期,他适应时代特征,不愿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不愿过闲适的清淡生活,立志漫游祖国,探索大自然,钻研切实有用的知识。
《徐霞客游记》是他在长期艰苦旅游实践,地理考察中积累起来的优秀成果,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的一生及其成就,充分证明他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
纪念徐霞客不仅是为了缅怀我国古代的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更主要的是为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宣传和发扬徐霞客热爱祖国,注重实践,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对我国广大青年和科学工作者志在四方,努力去认识和开发祖国大好河山,积极的有计划利用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与会同志还认为,努力筹备好各项纪念活动,需要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抓紧时间,分工协作,经过商议,明确以下六个方面的筹备工作。
(一)筹备机构设在中国地理学会。由四发起单位各推派一名同志,组成工作小组。
(二)整修徐霞客故居,建议由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无锡市博物馆与江阴县配合完成。
(三)举办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也可以先在一些学会或城市先主办小型学术讨论会。
(四)编辑出版学术著作。
(五)拍摄电视电影
(六)编辑出版“开发利用祖国大好河山”丛书。
与会代表还提出建议:为了彰显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重视,并寄予厚望,希望筹委会主任、副主任主动向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汇报筹委会会议的讨论研究经过与决议,敬请他为全国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大会题词,以表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的卓著业绩、精神面貌与杰出贡献。进而激励全国人民学习徐霞客,宣传徐霞客的热情,鼓舞国内外有志于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人们,昂扬士气,和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开放以来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第一个研究高潮的到来。
二、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词简释
1985年12月,江阴市西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徐霞客塑像落成揭幕典礼,这座塑像身高8.35米,基座高度2.6米,南北朝向。塑像从花台地平到塑像顶端总高度12米,基座两侧分别建有花岗岩题词碑和纪念,碑宽1.8米,高1.05米。两碑即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的题词碑和交通部顾问潘琪同志书写碑文的徐霞客纪念碑。
(二)题词内容
1985年10月5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的题词内容为: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十二个字,简洁凝练,正确评价了徐霞客一生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思想精神风貌。供国人学习,继承发扬光大,流传后世,彪炳千秋。
(二)题词简释:
1、热爱祖国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游探险家、地理学家,他“髻年蓄五岳志”,欲问奇于名山大川,稍长即崇尚自然,钟情山水,自谓以身许山水,并为此奋斗一生。他从22岁开始出游,到55岁自云南归来,历时34年,足迹遍及明末《大明一统志》里的二京十三布政使司①。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诚之心,尽融入显现在其一生以旅游探险地理考察为己任,“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求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所撰《徐霞客游记》,内容丰富,科学见解精辟,反映时代,《游记》已被国家定为最能代表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20部名著之一。
①徐祖光《徐霞客大明游踪考证》徐霞客研究第18辑2009年4月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字灿丽的旅游文学记述,也是一部地理学的巨著,又是反映明末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他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绮丽景色,翔实记录了祖国的山脉走势,河川源流及各地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特产、交通、城镇聚落、地名考证、民族民俗、历史文物、边隆动态等,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明末时期的地理实况与社会环境。
我国古代教育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对明末时期的徐霞客,他虽不愿进入仕途,但动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无法幸免。从《游记》流畅生动的记述,据景直书,文字凝炼,言简意骸,字里行间,表露出他的传统文字功底厚实。
1980年张岱年教授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理性化难度看儒学,会发现他是一份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儒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重人思想与奋斗精神、经世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倡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把人在自然中的和谐,不仅是指人与人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天地间万物的和谐平衡,共存共荣,提倡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儒家提出“和为贵”的理念,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影响看每个成员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使人们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提高了人的素质与思想品格。
徐霞客自幼好学、猎奇,爱读书,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尝博览群书,图经史藉、古文学、史学、诸子百家、格律音韵、释、道、儒诸学等均有涉猎,成年后又笃信实学,经世致用,勇于实践,坚持自己用一步一步的实践考察成果,积累起实现个人的志向和理想的人生道路。他也是一个博学多才,文化素养高,意志坚强,毅力超群的人,徐霞客谙熟历史典故,工于古诗,喜好书法碑帖,善于细致观察自然界万物性状,体察特色,对社会各界众生生活环境,民风习俗等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和记述进而思索归纳分析总结,比较异同,凝思论证,提出个人见解,新的认识或规律。《游记》中霞客引经据典,通晓古今史藉的“痕迹”多处可见。例如:徐霞客过茶陵某地,层峰峡谷,觅无下山之路,他审时变势,仔细斟酌权衡,采用顺山坡滚到山下平地的方法。对于这一冒险举动,他调侃说:“若邓艾之下阴平”,比喻成三国魏将邓艾袭蜀,俍军兵连武器裹着毛毯滚下山的故事。
万里游程中,霞客常以目见山川景物对照古人对此景物所表述的观感,从中体验寻觅和发掘携永的诗意。登永州(今湘省)背岩,他想起了宋黄庭坚的诗“黄山谷最爱此岩,为此中第一”,他反复观察,仔细领略,品出了个人奥妙“幽而不闭,爽而不露”此类实例,《游记》中常见之,足证徐霞客十分喜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凡游历所到之处,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宣传,传播中原文化,包括家乡的吴文化,尤其是在西南遐征期间,在他乡遇知己、士子相见相聚时,常酒把盏,吟诗赋诗,唱酬甚欢,乐在其中,仍至赋诗相赠。
在云南丽江,徐霞客应当地土知府木增(纳西族)所请,亲撰汉字范文示木公子,并为公子评阅作文;应木增所求,住在鸡足山三月余,精心编撰创作该山历史上第一部《鸡足山志》,迄今仍是编撰该山山志的范本。霞客俨然成了一位宣传传播汉学优秀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文化使者。
国内众多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专家学者公认,徐霞客一生饱含着一颗对祖国的深沉爱恋之心,用他的炽热感情倾注在祖国的山山水水和旅游探险、地理考察的事业上,用满腹珠矶,承上启下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浇灌着以日为记的《游记》。他正是通过《游记》,通过自己的光辉实践,向当代人,向子孙后代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藉此燃起人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拨动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的亲情和赤子之情,激励人们为建设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建设富民强国、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去献身、拼搏和创新。
2、献身科学
徐霞客在赴西南云贵高原地区考察之前,曾致书《陈继儒》,他在书信中坦陈了个人志愿,“弘祖将决策西游,从洋河以及碉门铁桥之外。……”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沓渺,下无以研性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惟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目析……漫以血肉,偿彼险。意思是他在天文学,生命科学、社会学、地学这四门学科中,选择了可以长途跋涉在高山深谷之间,献身于可以目摭足析的地学科考事业,为此他作出了不惜牺牲性命,“弃骨荒缴绝域”的思想准备。陈函辉在其墓志铭中云“不喜纬述数家言,不肯承袭附会”,所以他要亲自去看江河二经、山脉三条的真相,彰显了徐霞客有求知求真的欲望,有献身科学,不怕艰难险阻、困难与挫拆的大无畏精神,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杰出典范、楷模。
仅以徐霞客的西南旅游为例,丁文江教授对《游记》中西南游部分作了分地区的深入研究分析,他认真统计了徐霞客在各地区亲历的地点、山地、河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归纳分析得出综合性的结论和认识,丁文江认为:徐霞客自浙江常山入江西玉山,从广信赴戈阳、贵溪、建昌,复问西南游南丰。又返回建昌、经宜黄、永丰、吉水、吉安,再由永新去湖南。沿途所游的山地、洞岩、龙虎山、黾(圭)峰、天柱……华盖、禾山、武功山等,皆南岭山脉在江西境内的山地、最高峰,所到之处是考察研究扬子江(长江)和西江(珠江重要支流)分水岭的第一步。
在湖南除了游南岳衡山外,他从祁阳、永州、道州、江华、临武、宜章抵郴州;由永兴、来阳,回衡州途中,沿途游朝阳、芝山、澹岩、月岩、斜岩、玉、飞龙、遍历九嶷山中峰;复游三分石,穷潇江之源,再从衡州溯湘江,在全州此境上陆,穷湘漓二江源流,这是研究扬子江与西江分水岭的第二步。徐霞客从兴安入广西境后,从兴安、桂林到阳朔是沿桂江,从柳州到融县,再从柳州到浔州,是沿黔江支流一柳江,从浔州到南宁是沿郁江,从南宁到太平是沿右江,从隆安回南安是沿左江,从南宁经过南丹到贵州的独山、又过盘江。在这段游程中凡是广西境内的重要水道,他都走遍了。
从贵州到云南的途程,他先经过关索岭、铁索桥过北盘江;再从普安的亦资孙到小洞岭,探火烧铺、明月所两条水的源头。在云南的霑益、曲靖、陆凉是研究南盘江的上流,从云南省城到石屏州的关口,临安府的颜洞是溯南盘江的支流—泸江;从阿迷、弥勒到广西府、师宗县、罗平州、过贵州的黄草坝,回曲靖、霑益,是求索南盘江的去路;从霑益到寻甸,嵩明回省城,是研究杨林海子的北流。他多次反复往返于贵州、云南两省接壤的边界地区,其科学考察的目的是搜集南北盘江的第一手资料。
从云南省城向西,经富足,武定到元谋是看金沙江。从大姚、姚安、宾州到驳鸡足山,从鸡足山经鹤庆到丽江,从扬江、鹤庆、剑川到大理,一是知道金沙江是从石门关来的,二是探明金少江与南部各大江河的分水岭。这些都是撰写《溯江纪源》的资料。最后从大理、漾濞、永昌到腾越,经过澜沧江、怒江。在腾越州,徐霞客北到滇滩,南到跌水,是穷大盈、龙州两条江的源流。从腾越回永昌到顺宁、云州是了解澜沧江怒江的出路。徐霞客在桂、贵、滇三省的实地考察日有所记及研究的天气状况是我国第一个较系统的高原天气气象记录,珍贵资料。以上所述,足以证实徐霞客近四年的西南遐征,是他有目的的科学考察。《游记》是他献身科学的实际行动的真实写照。
(三)尊重实践
徐霞客一生重视实践,深谙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道理。《游记》记述的内容就是他自22岁开始出游,至55岁自云南抱病归来三十余年间在祖国中原大地、西南边陲从事旅游探险、地理考察的实录。尤其在地理学方面有很多重要发现与创见。仅以他考察旅行最远的西南遐征为例,其重要贡献、发现与创见有:
1、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17世纪时徐霞客在西南地区进行地理考察,曾亲临丽江姜驿,抵金沙江畔观察,回归故里途中,又从横江转金沙江航行40里达四川宜宾(四川省内长江上游城市)经过他的考察实践,他在《溯江纪源》中写道:“数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彻底推翻了统治我国过数千年之久的《禹贡》上的“岷山导江”旧说。对此,请康熙帝在其撰写的《江源》一文中说:“中国水之大而长者,惟河与江,其源皆出西番,河之源自元始发明之,……江之源则从未有能确知其地者。”郦道元的《水经注》虽然颇言其端委,但江源究竟在何处?郦道元也“阙疑而弗敢定”;宋范成大的《吴船录》,陆游的《入蜀记》皆欲求江源而不可得;《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关于江源的论述多舛错,亦不足观也。……惟明徐宏祖有《溯江纪源》一篇,颇切于形理。宏祖曰:河入中国,历五省而入海,江入中国,入江之水,为省十一而入海,计其吐纳,江倍于河;按其发育,河自昆仓之北,江自昆仓之南,(按昆仓乃科尔坤之讹),非江源短而河源长也。可见,康熙也在研究古代历史著作中肯定了《溯江纪源》的科学价值。以后经过外国传教士与中国测绘人员的实地测绘与验证,“金沙导江”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2、《盘江考》一书记述论证了南北盘江的源流情况,梳理了南盘江上游诸支流的大体脉络,
3、明确辩明证实了礼社江(红水河)、澜沧江、怒江是三条分流入南海的江,纠正了《明·一统志》中记述的混乱。
4、理清了云南境内彪川、大盈、槟榔江的源流,纠正了《明·一统志》记载的讹传。
5、徐霞客记录风景名胜景点最多的地区是滇、贵、桂诸省的名山幽洞,古代旅游探险,地区最广,时间最长者首推霞客。他热心探寻边陲地区的风景奇胜,第一次氢它们公之于世,还描绘品评了它们的风景特点。
三、题词的主要精神、影响和作用
(一)主要精神
徐霞客一生的光辉实践和不朽著作《徐霞客游记》,充分彰显了他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黎民百姓,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与拳拳报国之心。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立志献身科学,“驰数万里,踯躅三十年”。在实学思想影响下,他求真务实,尊重实践,勇于实践,以跋涉山川谷原,探险考察为人生之乐事,坚持日有所记,使徐霞客本人及其《游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起过重大影响,并对当代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对我国当代科学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些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专家、学者认为,李先念主席的题词,在当时是概括了“徐霞客精神”的重要内涵。而徐霞客精神是需要国人代代相传,永远保持和继承发扬的精神财富。
(二)影响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执行会长江牧岳同志在1997年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说:“1985年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著名题词,由于党政领导直接参与和倡导开展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使这次纪念活动增添了活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使这次纪念活动成为徐霞客及其《游记》第一次规模的普及宣传活动。
(三)作用
徐学研究在国内再度引起重视,研究队伍扩大,人员增加,徐学著作和论文售出版频率回快,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大有拓宽、加深,研究硕果成倍增加。
可具体细化成以下几点:
1、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普及宣传研究的规模和效果,国内国外均有扩展;成效显著。
2、大力推动了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促进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创立“徐学”研究新课题奠定了基础。
3、对我国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和培养提高全国人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提高优秀素质具现实意义,是一份生动具体、内容丰富、说服力强的好教材。
4、促进了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各省市、县(州)徐霞客研究分会的筹备和成立,使国内外各地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热情持续发展,使研究进一步向高度、深度、广度发展提高,不断保持和增进国内各省市间和国际文化交流,推动徐学研究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等,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