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砖的墙、黛色的瓦,小桥流水人家。走在鹅卵石的村道上,前童村给人的印象就像一幕以实体形式站在那里的黑白电影。
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让古村“延年益寿”,散发持久魅力,充满诗意地“活着”?前童人一路前行,一路探索。历经7年的风雨兼程,前童古镇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不仅成为宁海的一张名片,更成为前童人发展旅游产业的标杆,让古镇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前童古镇接待游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32.3%。
一个村落一段故事
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部传奇。
700多年前,童氏祖先童潢在游历四明的过程中,发现塔山“山之灵,水之秀”,由衷发出“塔山鹿山,平衍两矗,二水环绕,势若天马云行。铁狮绕地,灵秀蜿蜒,可为子孙长远计”的赞美之词。在这两山之间约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南有白溪横流,北有梁皇溪环绕,两溪交汇,水势平缓,流经此地,宽衍肥沃;东西两山相间适度,山环水绕,正是童潢心中的“风水宝地”。
南宋绍定六年(1233),童潢举家迁徙到塔山之麓筑庐定居,开前童古村之源头。
老宅、祠堂、古巷。它们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和社会发展轨迹。近800年的历史积淀,赋予前童深厚的文化内涵,继而衍生出丰富的旅游资源。前童境内有60个旅游资源单体,古镇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完好的古宅、祠堂等有157个院落2000多间,还保留了400多扇制作精美、图案各异的石花窗,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孕育出的极具标志性的宗族文化、耕读文化和元宵文化。
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开启了前童人的“旅游梦”。如何盘活更多旅游资源,成为摆在前童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开发旅游打响品牌
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理发师》拍摄地、各大院校定点写生基地……让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前童人对古村规划与保护付出的艰辛。
七年前,众多古建濒临坍塌,房屋新建、翻建的兴起,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步履维艰。
“古村古镇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一直都是规划先行。”镇党委书记尤赛飞说,“老宅、祠堂尽量是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加入新的功能。”
2007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宁海县前童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专门研究解决古镇保护与开发中的重大问题。
近几年,前童镇相继投入2亿余元,以“明清古居、八卦水系、山水田园、生态古镇”为主题,完成了《前童旅游开发规划》、《前童古镇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规划》等,严禁古镇核心区拆翻建行为,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进行修缮。
经过资源整理组合、文化内涵挖掘充实、景点开发包装、游览设施改造完善等工作,前童古镇以全新的面貌向游客展示了自己的“前世和今生”。淳朴的民情风貌、特有的元宵行会、风味独特的“前童三宝”等多次经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等各级媒体关注报道,前童在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2013年,前童古镇接待游客53万人次,门票收入428万元。
对此,景区部门经理郑莲亚最有感触。一年365天8760个小时,郑莲亚与古镇相处的时间占了将近三分之二,在她的眼中,古镇就是她的第二个“孩子”。15年的时间里,她见证了古镇的蜕变,“前童古镇”旅游品牌的打响让郑莲亚心里充盈着成就感和自豪感。
传统工艺富民强音
好环境带动好经济,古镇人气旺了,农家乐火了,农副产品、手工艺品走俏了。
家住古镇老街的杨志大和他的老伴童菊清,做豆腐已有几十年光景。如今71岁的他还在从事这门手艺。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磨豆子、煮豆浆、点卤水、做豆腐、炸空心腐……开始了他一天的生活。“现在的日子轻松多了,以前我和老伴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做豆腐,然后挑着豆腐担子出门走街串巷地叫卖。”杨志大说,在前童古镇成为旅游景区以后,他便在老街上置了摊子,只要坐等游客前来购买就行。杨志大每天做的“前童三宝”都能在一天内就卖完,每天的收入能达到一两百元,而到了节假日每天则能达到四五百元的收入。
“前童三宝”是老豆腐、香干、空心腐的统称。前童老豆腐一直秉承传统的手工工艺,其肉质嫩白坚韧,脆而不碎,清口香润,具有鲜、嫩、白、爽、香、滑的鲜明特色。由它派生出的空心腐金黄灿灿,香干香味浓郁,是游客来到古镇必尝的小吃。于是,椒盐空心腐、小炒三丝、大鱼头豆腐汤、卤煮香干等豆腐菜肴也成为“前童农庄”菜馆的特色菜。塔山村的童先伟和妻子朱萍经营“前童农庄”已有6年,当初夫妻两人放弃原先的工作转而办起农家乐,就是看中了古镇旅游的前景。朱萍说,每到周末他们都能接到10余桌的游客,而到了小长假和元宵节,则能达到30余桌,而且很多游客还得提前预订。尽管近两年前童的农家乐逐渐增多,但“前童农庄”还是以实惠的价格和美味的农家菜拥有了众多“回头客”。
而“前童三宝”在制作工艺的改良和游客的带动下,已逐渐在宁波、杭州等地打开市场,甚至远销海外。由前童镇的天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古镇”牌香干更被评为“浙江老字号”,2013年该厂年产值达470余万元。
前童有着“五匠之乡”的美誉,其中木雕工艺最具盛名,且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尤其是前童木雕龙舟,登上了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成为前童人的骄傲。
古镇旅游的兴起让这一传统手工艺“复苏”,木雕龙舟作为旅游工艺品推出,各地客户慕名而来,带动了前童木雕行业的发展。前童的木雕匠在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依靠着古镇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这两个月,木雕师傅童献松的工艺品厂正忙着生产,客商向他订了20多条龙舟。“我在古镇里开了一家工艺品店,向游客卖些小工艺品,后来又办了厂,主要就是生产龙舟。”童献松说,每年他能生产出300-400条的龙舟,销售额可达100余万元。由于业务扩展,有着木雕手艺的姐姐童慧燕和弟弟童伟松也一起加入到童献松的队伍中,帮着他打理生意。
一心两翼古镇新语
努力在现代商业文明和古村的历史底蕴中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切合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前童人一直在路上:古村要修“内功”,还要不断“加料”,景区各项建设和旅游业态的丰富仍在继续中。

如今,在“旅游兴镇”的总体思路下,前童镇提出“打造长三角知名生态休闲旅游名镇”的目标,着力推进“一心两翼”旅游发展格局的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奏响“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的主旋律。
在已有雏形的基础上,前童还将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恢复和维护古镇的传统风貌;通过举办元宵旅游文化节、前童豆腐节,进一步扩大古镇知名度;挖掘传统婚嫁“把酒舞”、民俗舞蹈“撵后街”等互动体验项目,丰富旅游要素;整合传统产业,打造花桥街“工艺品一条街”和老街“手工制作品一条街”,拓宽古镇旅游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
在古镇外围,前童镇结合白溪流域治理项目,建设9公里休闲观光带,串联生态户外拓展区、古镇文化展示广场等景点,打造成白溪特色休闲度假区;结合梁皇溪以南、以北地块的开发,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高端商务度假区;结合水环境工程建设,在古镇周边恢复孝女湖等五大景观湖,形成水环境与森林自然景观、古镇人文相互交融的江南古镇生态环境。
此外,前童还将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实施特色青年旅社和入口酒店建设,对古镇内外农家乐进行改造,重点发展农家休闲小院、特色客栈,在完善古镇旅游配套设施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相信,经历了几世轮回的前童古镇,穿越时空,定会书写出一部“古镇新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