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徐霞客游线申世遗>专家倡议>2013-5-19
当前位置:首页
>...>2013-5-19
徐霞客精神与当代中国
发布时间:2014-05-20 22:26:25 信息来源:徐霞客游线申世遗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3年5月20日由人民政协报社、宁海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徐霞客游记》开篇400周年、纪念中国旅游日暨徐霞客游线“申遗”考察座谈会在宁海举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等10余名领导、委员、专家参加座谈会,宁海县领导褚银良、尤玲娟、王建云、杨象轮出席,共同为推动徐霞客游线“申遗”出谋划策。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霞客游线是以个人行为形成的线路,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徐霞客身上闪耀的“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精神,以及《徐霞客游记》所展现出的地理学、文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文化价值,都是中华文化瑰宝。通过“申遗”活动,扩大声势,形成共识,借以提升沿线城市和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修复和管理徐霞客游线,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徐霞客精神,有利于促进沿线各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田青(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找准申遗切入点  遗产要下功夫找” “申遗”工作在程序上有一个从市到省再到国家的逐级申报过程。作为非遗的项目申报,这条路并不好走。最大的困难就是要明确霞客游线的申报定位,到底是以哪种类型的遗产进行申报。对此,我有两点建议。第一,要认清“申遗”是一个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最终目的。我建议宁海加大对已有的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扎扎实实开展更好的宣传,更好的保护。第二,中国徐霞客开游节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初具规模,小有影响。能够以徐霞客出游的始点作为中国旅游的一个节日,我觉得很有道理。而且,这点无论是对宁海还是对全国的旅游事业,都很有意义。因此,我们今后还是要把开游节办好,继续围绕开游节挖掘徐霞客资源,丰富内涵,扩大影响。关键在于,不要局限于“申遗”这样一种方式,而要找到突围的路。 宁海从政府到民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在全国都是有典型意义和示范意义的。我们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者,对宁海的非遗保护和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也愿意为宁海非遗保护的下一步工作尽可能多地贡献力量。

张廷皓(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

“徐霞客游线申遗或为世界遗产贡献新类别”

霞客游线是不是遗产?我认为当然是遗产,毫无疑问是遗产。

第一,要充分认识《徐霞客游记》的价值。不管是科学价值也好,社会人文价值也好,都需要研究发掘。这需要学术界通力合作来完成。

第二,要想把霞客游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申报,就得有一个申报策略。这要靠我们深入地研究,靠我们不懈地努力,形成一个独特的体系。除了学术界的研究之外,如何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其中,也很关键。现在网络很发达,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开展《徐霞客游记》新探或新考这样的一个活动,把研究课题交给所有的驴友和当地的老百姓开展普查。通过这样一种群体性的大普查,再由我们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再看是不是能提出一个属于游线性质的遗产类别。

第三,要提高我们宁海甚至提高徐霞客的地位。当然,徐霞客的地位本来就是客观的,且是非常高的。但,是不是还能通过现代的一些办法来继续提高呢?比如,我们现在发现的一些新的地形地貌或新发现的小行星,能不能用徐霞客的名字来命名?

李汉秋(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人文学家、农工党中央宣传部原部长、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

“徐霞客精神的核心是天人和谐”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对于中国的旅游来说,中华文化是当然的灵魂。因此,发展中国旅游,要跟中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弘扬中华文化这一点上,宁海的这种文化自觉意识特别值得钦佩。可以说,宁海人在自觉弘扬中华文化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从十年磨一剑有了中国旅游日,接着又把“霞客游线申世遗”作为下一步的梦想继续追梦,这样的精神很值得钦佩。

徐霞客从我们传统的格物致知这样的角度,对自然做了很深入细致的系统考察,特别是对石灰岩溶这个地形地貌的考察,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第一次。同时,他不仅是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而且欣赏自然。这在今天非常有意义。这一点要兼具文学的功能,艺术的眼光。要会欣赏自然,而且把自己欣赏的独到之处描述出来,让大家共赏。最后把认识自然、欣赏自然进行提升,提升到天人和谐这样一种境界。这点对于今天也很有意义。我们所提倡的旅游环保意识也好,其他旅游各方面的进一步追求也好,都可以归结到天人和谐上来。因此,我们在“申遗”中首先要把徐霞客精神发扬光大,能够在这条霞客游线上体现出这种精神。

张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以世界遗产的标准重视文化建设”

    “申遗”不是为了申遗而申遗,而是为了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事实上,霞客游线“申遗”工作刚刚起步,具体内容并不是很详尽。所以,我建议把这项工作倒过来做,踏踏实实地做,全面落实保护,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另外,《徐霞客游记》是古人留下来的一个物质的东西,但这里面也有非物质的内容。要通过调查去认识,这些对于下一步做保护利用工作,以及做旅游文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将来按照世界遗产六条标准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同时,在“申遗”过程中,应该先做一些比较研究。什么叫文化线路?文化线路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地域的联系,二是内涵的联系。霞客游线在地域上肯定是一条能连在一起的线,这条已经有了。那么,如何在内涵上去联系?这就需要通过《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去搞一些研究。通过研究,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才能把这条游线作为踏踏实实的文化线路确定下来。其次,还要考虑纪念性的意义。这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挖掘霞客游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概念。最后,我们还要考虑怎样把这些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去落实。

 

马文辉(文化部非遗司司长)

“徐霞客具有重要的当今意义  人的存在要遵循宇宙和自然的规律”

《徐霞客游记》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而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这种遗产的意义,可以说已经超出了旅行游记、地理考察,甚至超出了环保生态这样一些对待环境的现有的观念。实际上,徐霞客的旅游及其游记,是一种文化观念。

    徐霞客致力于考证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存在,甚至人的精神文化存在,要很好地遵循自然的规律。我觉得,这种观念对当代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从当今来看,《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重要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来探讨研究徐霞客精神就非常必要。

目前,霞客游线“申遗”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在已有的类别和技术规范中如何认定是个难题。对此,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但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还应放在遗产的深入保护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角度来说,我们将尽力为宁海的遗产保护乃至整个“申遗”工作提供帮助。对于下一步面临的问题,比如怎样来分析研究对待,或是怎样重新来确定申报思路,还有今后的保护工作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我们都会积极配合,为宁海提供良好的服务。

李荣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徐侠客留下了两方面文化遗产”

对于霞客游线“申遗”,首先应该想清楚徐霞客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遗产,留下了怎样的文化遗产。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一个就是《徐霞客游记》,再一个就是他非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进步的生态道德理念。这两方面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精神文化价值,需要我们去挖掘。

如何做好“申遗”工作,我提出我个人的三点思考和建议。第一,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涉及到十多个省市的节点城市。如果宁海作为牵头申报城市,就需要成立一个相应的领导机构,重要的节点城市也应该有做这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然后统筹协调配合好,才有可能做好这项工作。

王东林(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

“徐霞客精神让旅游回归本质”

当代中国,我们所遭遇的最大问题还是文化困惑。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的旅游其实也是一个迷失了方向的旅游。而徐霞客告诉我们,旅游是什么。他能够帮助我们,把迷路的旅游拉回正途。这就是《徐霞客游记》开篇日能够上升为中国旅游日的重要价值所在。

我们现在探讨霞客游线“申遗”的话题。这么一个庞大、漫长的游线怎么“申遗”,是一个挑战。对此,我有一些建议。第一,宁海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如何更大地来扩展其地域空间,获得更广泛的认同。要让人们知道,这项工作不仅是宁海一地之需,也不仅是宁波或浙江一地之需,而是徐霞客游线所有关联地的一种共同的需要。达成此共识后,人们可以迅速地缩短距离,拉近关系。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通过国家旅游局或是文化部成立一个“申遗”机构,先对霞客游线上所有关联地进行确认,逐个设立霞客游线标志地,通过建立标志地各个点形成整体后,下一步的工作就会好做得多。

 

傅中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管理处副处长)

“走自然遗产申报道路或更艰难”

     目前,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文化景观四类。我们这边主要是负责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相关的一些管理工作,我国现已成功申报9个世界自然遗产。

针对霞客游线“申遗”,我想谈一些想法。通过这两天的参观考察,我对宁海的初步印象不错,是一个经济实力雄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如果宁海有意向把霞客游线以世界自然遗产的角度来申报,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认真地分析比较优势特点。从目前来看,浙江省申报自然遗产成功的是江郎山,它是以中国的丹霞地貌类别申报成功的;杭州西湖是以世界文化景观的类型申报成功的。现在列入清单里的还有浙江的雁荡山。因此,霞客游线“申遗”就需要和我们已经申报成功或正在申报的遗产进行对比分析,看一下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以及放在国内国际这个整体大局上来考虑特点与优势这个问题。

不管霞客游线申报的方向是哪个,重要的是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在“申遗”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风景名胜区管理这块工作的话,也希望宁海和浙江省加强沟通和对接,以便“申遗”工作能够进一步顺利开展。

 


金坚范(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

“在申遗的过程中弘扬徐霞客精神”

  我很喜欢,也很欣赏“徐霞客精神与当代中国”这个标题。我觉得,现在来解读徐霞客精神,要跟当代中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申遗”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无论霞客游线是以什么样的遗产来申报,都离不开文化这个核心。旅游同样是一种文化,旅游的灵魂、文化的灵魂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在推进霞客游线“申遗”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弘扬徐霞客精神。

  刚才有学者提到,我们的社会现在有很多弊病,包括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问题。那么,从《徐霞客游记》里面,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为今所用?无论是从民族的角度,历史地理的角度,还是从自然风貌的角度,抑或是从文学的角度,这取决于我们怎样来研究总结归纳。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怎样来研究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关键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需要什么。这也就是我理解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讲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我们从当代的角度出发,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弘扬什么。借鉴历史,借鉴古代人的智慧和精神,为今所用。

徐奔(江西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省社科院赣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徐霞客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看到“徐霞客精神”这五个字,我就想了一个问题,他的精神实质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从前面几位的发言中,答案已经揭示出来了,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里又有一些新的问题,他的精神源头在哪里?除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亮点?这就需要我们深度地挖掘,全面地把握和总结。

我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他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不可能徒步万里遐征去进行旅游考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不敢怀疑典籍,否定权威;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挑战鬼神,勇入险境。我们都知道,不敢自由思想的人是没有勇气的,只会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而徐霞客,他走过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不仅是人迹罕至,而且有豺狼虎豹。同时,他也不做应声虫,敢于否定1000多年以来《尚书·禹贡》中的权威理论岷江导源这种说法。在徐霞客精神中,这种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从中能看到他的勇气。

再说徐霞客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我们从徐霞客精神里能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育?我认为,那就是坚持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这对做人和治学同样重要。

周国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

“弘扬徐霞客精神促旅游休闲健康发展”

    是宁海的坚守使徐霞客成为了我们中国旅游的标志性人物。今年是《徐霞客游记》开篇400周年。如果没有宁海十年磨一剑的付出,徐霞客精神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广泛地被我们国人所认知,在国内外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因此,宁海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当前,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比现行的保护要快得多。保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从国家到百姓,大家都迫切地期盼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宁海现在做的这些工作,从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可贵的,也是令人敬佩的。

霞客游线“申遗”当然是一条比较漫长的路。当前,还是要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要加大研究论证等,特别是对徐霞客精神的研究。我觉得,刚才好多专家讲得很好,申遗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徐霞客精神在当代中国得以弘扬。徐霞客的旅游精神,我觉得可以概括为敬畏自然、感恩人文、关注生态三点。这也是徐霞客精神里面,我们可以借鉴,需要弘扬的。所以说,在推进霞客游线“申遗”工作中,迫切需要更好地弘扬徐霞客精神,使我们中国的休闲旅游更加健康发展。

胡珍(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我的理解中,“申遗”工作无非是精神层面、物质层面两个方面的追求。不光是霞客游线,任何一个“申遗”项目都需要走一段很漫长的路。在此,我很赞同宁海县县长褚银良的说法,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但如果只求结果,不问过程,也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

这些年,宁海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宁海在中国文化建设上立了一大功。

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现有的文化遗产,以科学的态度去申报新的文化遗产,这些都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去做的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说徐霞客开游节。因为那一天是徐霞客自宁海出发,踏上漫长的考察之路的起始。我觉得,开游节目前办得小而精,效果不错,但总体而言,规模太小了。怎样把这个事情做大?我觉得,这与“申遗”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通过努力,会在宁海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做得更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