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方 图/惠广亮
(凡人 传奇)
不是大官,也不是大款,却有大名。他的大名来自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博览群书,踏遍青山,为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呕心沥血、奔走呼号。他就是今年85岁的城关粮管所退休职工童章回。5·19开游节将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他。面前的老童,精神矍铄,记忆力惊人,根本不像八旬老翁,真应了一句话:踏遍青山人未老!
老夫聊发少年狂
有个段子叫“一十七八,意气风发,二十七八,准备提拔;三十七八,事业红火,四十七八,得过且过……”,而在记者看来,童章回属于大器晚成者,他事业的鼎盛期,是在退休之后,如一块借风鼓劲的红煤,熊熊燃烧,直至报上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形。
1985年,老童提前退休,旋即被县粮食局返聘,专修《粮食志》。两年时间里,他和同仁除了交出一部高质量的《粮食志》外,又独辟蹊径,挖掘出宁海的生态环境独步江南的观点,“比宁波、上海都好!”
观点提出来了,要有论据喽!老童利用工作之便,到省图书馆古籍部,把凡是与宁海有关的古籍,统统抄下来。那时候还没有复印一说,他就皓首穷经,一个字一个字抄,一连抄了三四个月。又到宁波档案馆、天一阁,临海博物馆、天台图书馆,摘抄《嘉定赤城志》等,笔记本摞起来有100多本!
就像火山的熔岩,默默的积累是为了壮丽的喷发。1990年,老童从文史专家王艾村那里借阅一本古籍《雁苍山志》,如获至宝。他决定以雁苍山为突破口,打出宁海旅游的生态牌!说干就干,1993年元旦,老童带旅游开发相关人士36人,登上雁苍山,考察雁苍山的三大“武林秘籍”:热气穴、吉祥寺、清锡泉。旋即,一份《关于雁苍山开发的构想》摆到了有关部门的案头。
故事一:老童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人。他顶酷暑、冒严寒,自带干粮攀危岩、钻老林,登上雁苍山300多次。为打通雁苍山东西方向的游道,他一个人自带柴刀、锄头、弹石锤,斫开荆棘,入口处弹上石子,陡坡处挖砌台阶……吃饭在吉祥寺搭伙,夜里也睡在吉祥寺,苦干3个月,硬是开路5公里多!1993年1月9日,天降大雪,老童却兴致勃勃地登上了雁苍山,说这是发现山上热气穴的最佳时光。望着他深一脚、浅一脚踏雪登山的情景,山下刘村的村民都说“这老倌癫了”!
由于老童的亲力亲为和絮叨推介,1994年4月9日,雁苍山被评为宁波市旅游新十景。
为伊消得人憔悴
1994年7月,我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聘请童章回从事旅游开发工作。老童曾对记者说:这是芝麻掉在针孔里,正合适。
老童人尽其才,干劲更足了。有一次,他考察大松溪峡谷,走着走着迷了路,就在岩洞里过夜。洞外山风呼啸,野兽的嗥叫时远时近,令人胆颤。他就在洞口生起篝火,坐到天亮。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夏,他从王爱山岗上李坑村开始徒步考察,登华顶山,过天台县大同,再返回双峰逐步村,最后到榧坑村。经两天一夜,在宁海、天台两县边界走了个来回,获得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
就凭着这股“疯”劲,老童的研发工作硕果累累:1994年,撰写了《福泉寺》《吉祥寺》《寿宁寺》,全部收入《浙江名寺揽胜》一书;1997年6月1日,由他提供详实资料,我县环保部门向省环保局提出创建浙江沿海生态最佳县,8月5日批准我县为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县;1998年5月出版的《浙江旅游文化大全》中,涉及宁海的有19篇之多,位居宁波首位,其中由老童独立完成11篇,与人合作5篇。1998年底县旅游局成立,翌年出台《宁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老童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当然,老童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做大徐霞客文章,促进宁海旅游开发。早在1997年5月,老童到市旅游局开会,看到《旅游》杂志提议:把《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三月晦”作为中国旅游节……老童心里灵光一闪,回来赶紧查资料。经过青灯黄卷式的苦苦寻览,终于坐实:这个“三月晦”,就是5月19日!随即在《宁海报》刊登发现经过。
2000年6月,“徐霞客与宁海旅游文化研讨会”在我县召开,全国、省及香港的徐霞客研究会纷纷派出代表与会。作为宁海方的代表,时任县旅游局副局长的吴振亚与童章回合作的《徐霞客游记为何在宁海开篇》一炮打响。2001年宁海人发出倡议: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2002年,第一届开游节在我县水到渠成;到今年,已成功举办16届!开游节、5·19,不但成为宁海人的热词,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011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老童闻此喜讯,汪然出涕。是夜,他喝了酒,醉了——他酒量很好,一般不醉。
故事二:为了心爱的旅游事业,老童不但日爬夜奔,还可谓呕心沥血。他在县旅游局上班,星期一至五在办公室满负荷工作,双休日背上相机、带上干粮,跋山涉水考察,单考察茶山旅游点就爬了8趟山!由于劳累过度,2002年春节过后,他就发现时有咯血现象,当时没在意,继续忙里忙外。到4月,突然吐血不止,只好住进了医院。住院中途,他还请假一星期,赴天台参加第三届“天台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住院38天后出院,第二天就投身“崔溥漂流与宁海”课题的搜寻与梳理。为此,老伴“怨言四起”:几岁的人了,你不要命啦?
霜叶红于二月花
记者和童章回很早就认识,知道他醉心旅游开发,却淡泊名利:他辛苦淘得的资料,从不吝啬独享,而是对外公开,每逢有人向他索取,总倾囊相助;上世纪90年代,老童的退休工资还只有410元,却经常自贴车钿、饭钿、复印费到处奔走呼号:来吧,这里有瑰宝呢!但大家都忙,难得有耐心听一个退休老倌的啰嗦。老童又上门了:“去一趟吧,我已联系好车子了。”人们被他的诚心感动:去一趟就去一趟吧!于是,《宁波日报》的记者来了,省建设厅的副厅长来了,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来了……宁海的旅游慢慢热起来,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最初的“热身”中,老童常常自掏腰包。
有人可能会说:老童既有退休工资,又有返聘收入,双笔进账哩!说起来寒酸,老童在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帮忙,每月补贴只有区区250元!一直到1998年县旅游局成立,老童以65岁高龄,成为旅游局的特别工作人员,补贴才提到500元。再到2003年7月,老童转聘天河旅游风景区,搞葛洪文化研究,才升到700元!
对于付出,老童是不大论量的人。2000年,他雇了4个村民,接通蟹背尖到望海岗的小路,花费100元,从没想着去哪里报销。由于这条近路的开通,柔石中学的36名教师来了,摘星岭上还矗起了“宁绍台界第一峰”石碑;2001年,野鹤湫蜈蚣梯还没通,又是他摸出100元,叫里辽村民搭了竹梯,这才有了宁波市专家和投资商同登野鹤湫,野鹤湫开发从此驶上快车道;2002年,王爱山仰天湖到鸡冠尖一带平整场地,也是他“贴出”100元,包给茶场职工先行搞定,后来的“徐霞客俱乐部露营大会”才有立足之地……
故事三:2001年5月,县旅游局副局长麻绍勤和老童一起,组织宁波徐霞客旅游俱乐部。以宁波人为主的400多人大团队,到王爱山岗仰天湖、鸡冠尖一带又是露营,又是签名,轰动一时。这个俱乐部到现在还风生水起,成了徐霞客文章从学术研究做到民间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从2001年开始,老童倾全力对我县的旅游产品进行文化包装。他先后参与包装的旅游产品有:前童古镇、野鹤湫、浙东大峡谷、梁皇山、茶山、龙宫、城西徐霞客公园……现在,这些景点都游人如织,成为我县旅游的“招牌菜”。
2012年,老童由于年事已高,前列腺又发病,遂辞去新县志撰写外贸篇、县老年大学旅游文化班兼课等七七八八的工作,真正“退休”了。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目前又在调研“宁海与海上丝绸之路”课题。他奔走于斜风细雨中,爬梳于青灯黄卷下,真正的倦鸟不知归啊。
在现今宁海人尽享旅游业硕果之际,人们实在不应忘记他以布衣之身,对我县旅游发展作出的草根式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