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卓佳洋 通讯员 邵颖玢
旧时宁绍地区大户嫁女,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华美富丽的花轿、红漆贴金的家具器物、精巧细致的女红作品,流光溢彩、喜庆繁华,映衬出古代女子的“女儿梦”。世界红妆看中国,中国红妆看宁海。2008年6月,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上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文化,已经成为浙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宁海靓丽的文化名片。
5月18日,在政府、社会力量的扶持下,一座集红妆场景、红妆藏品、红妆情怀、红妆产业的十里红妆文化园惊艳亮相。这座文化园由宁海县人民政府全资建造,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位于我县跃龙街道外环西路315号,西临省道甬临线,毗邻丽园小区。
文化园以“十里红妆风情展”为主题,以十里红妆婚嫁习俗为主线,设置了“百世流芳·红妆”创意序厅,“十里迎亲·婚嫁”、“洞房花烛·红鸾”、“衣香鬓影·女红”、“千年情缘·卧榻”、“鎏金溢彩·妆奁”等六大主题展厅,以及“缑乡传承·非遗”、“匠心工艺·坐具”、“文创展厅”等三个临展厅,淋漓尽致地展现红妆之韵、红妆之美,形成了集保护、展示、研究、旅游于一体的十里红妆文化新亮点。
红妆场景
迎亲队伍,抬着嫁妆,浩浩荡荡,绵延数里,十里红妆由此得名。为了重现这一华美壮丽的场景,“百世流芳·红妆”创意序厅里,设置了长桥石板路,200多个泥人组成的迎亲队,鼓乐齐鸣,爆竹连天,转弯鸣锣,过桥放铳,挑的挑,抬的抬,形态各异、喜气洋洋。
其中,最为显眼的是花轿,厅内放置了一顶精美绝伦的万工轿,一比一仿制登上《国家宝藏》的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所以被冠以“百子轿”“万工轿”之名,是因为这一顶花轿上雕饰人物众多,需要花上一万多个工时打造。万工花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整顶轿子上有400个左右的人物,花鸟虫兽无数,另有“麒麟送子”“天官赐福”“魁星点斗”等各色主题,轿子前后左右的戏台上的那些人物,还能活动。遥想当年,当8位壮汉抬着轿子,阳光洒在朱金木雕花轿上,熠熠生辉,戏台上的人物好似活了一般,开始转动演戏,富丽堂皇可见一斑。
除了迎亲盛况,“洞房花烛夜”是十里红妆婚俗里另一重要场景。“洞房花烛·红鸾”便是还原了实景的一大主题展厅。展厅里有闺房、中堂、洞房三个场景,再现了女子出嫁成婚的过程。闺房中床席、绣具、琴书样样齐全,待字闺中的女儿在这里或对镜梳妆、或抚琴凝思、或飞针走线、或捧卷轻吟,度过出嫁前的少女时光。到成婚日,新人先在中堂拜堂,传统厅堂里,家具、楹联、匾额、挂屏都以中轴线对称布置,营造出庄重、高贵的气派,夫妻在此依序行三跪九叩之礼,送入洞房。洞房的布置突出喜庆的气氛,堂前贴着红双喜,梁头上点着红纱灯,床前燃着红蜡烛,还有朱金床、红幢箱、红橱柜、红果桶及新娘的红盖头……一切都是红色,突显了新婚之夜的幸福美满。
红妆藏品
十里红妆体现的是嫁妆器物的繁多,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从橱柜桌椅、枕箱被褥、盒盘桶篮到金银首饰、衣裳布匹等,各类用品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十里迎亲·婚嫁”、“千年情缘·卧榻”、“鎏金溢彩·妆奁”、“衣香鬓影·红妆”、”“匠心工艺·坐具”等展厅展出的就是种类繁多的红妆藏品。
“十里迎亲·婚嫁”厅主要展出了迎亲队里扛的喜牌、花轿、马桶担、穿箱杠、红板箱、酒担等物件,“红妆”的妖娆妩媚和“十里”的蜿蜒绵长相得益彰,营造出喜气洋洋、热情似火的盛大景象。
“千年情缘·卧榻”厅展出了30余张工艺繁复的床。婚床装饰色料选用朱砂、黄金、青金石、水银、黛绿、琉璃、贝壳、生漆等名贵天然材料,可以达到数百年不变色,前帐运用雕刻、堆塑、镶嵌、绘画、描金、泥金、罩漆等工艺,题材大多取自古典名著、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等,婚床前夹柱上堆塑着对仗工整的诗句,表达多子多福、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
“鎏金溢彩·妆奁”厅主要分为生活起居用具、厨房用具和女红用具。生活起居用具包括橱、柜、箱、梳妆台等,厨房用具包括桶、盘、篮等,女红用具包括针线篓、针盒等。其中,可以欣赏到摆放圣旨的“九龙戏珠龙光宠锡诰命箱”、象牙镂雕的“朱漆描金篾丝箱”、造型细致独特的“苎丝架”等几件极为精致的物件。
“衣香鬓影·女红”厅内陈列的红妆女红包括婚礼用和日常用,主要分为衣裳、鞋帽、佩饰、家用软饰等。其中婚礼服饰有新娘嫁衣、新郎礼服、婚鞋、红盖头以及用于装饰之凤冠霞帔,日常用的有衣裳、肚兜、鞋帽、荷包等。
“匠心工艺·坐具”厅里的椅子极具浙东民间风格,用料大多白木为主,白木木纹紧密素净、材质细腻,更适合取料、雕刻,工匠们在椅背、椅腿上采用雕刻、贴金、彩绘、髹饰、嵌镶、堆塑等技艺,让椅子既具备舒适实用的功能,又有工艺之美。
红妆情怀
十里红妆起源于一个村姑救康王的民间传说。相传宋金之战时,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走投无路时被一名宁波姑娘所救。两年后康王建都临安,即南宋的高宗皇帝,下旨宁波府寻访这位姑娘,但无人出头领功。为感谢救命之恩,高宗大笔一挥,允许宁波女子出嫁时享受“半副銮驾”的荣耀,从此“浙东女子尽封王”,宁波姑娘出嫁时皆可凤冠霞帔,乘龙凤花轿。这些最具女性特有的婚嫁礼仪是千百年江南社会积淀的文化财富,也是传统社会中人生重要的结婚仪式以及内房生活的直接反映。
十里红妆婚俗,在江南许多地区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在我县山区,上世纪80年代依然十分盛行,在秋冬季节的黄道吉日时,随路可见抬着嫁妆浩浩荡荡的队伍。如今,我县乡村村民家里依旧会有一些红板箱、红大柜等历史遗存。对宁海人来说,十里红妆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婚俗礼仪,也是千百年来的非物质文化沉淀。为传承和保护十里红妆婚俗,近年来,我县挖掘红妆资源,结合旅游开发,编排出大型风情歌舞旅游剧《十里红妆》,打响红妆品牌。同时,助力泥金彩漆、清刀木雕等工艺迈上产业化道路。
此次十里红妆文化园的亮相,又给红妆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十里红妆文化园这一地标性的建筑早日开园,今年3月起,县文广新局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工作组考察了附近各地的博物馆、学习江浙红妆文化、研究开园工作方案、开展藏品征集、进行场馆改造、确定风情展演出方案等。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全力投入方案设计、物品采购、场馆清洁、物件清点登记、专家鉴定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力图全方位展现红妆文化。此次文化园内的藏品大多由民间收藏者提供展览。在政府、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十里红妆婚俗传承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红妆产业
在宁波市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上,我县十里红妆小镇凭借独特的民俗特色、动静结合的博览业、山溪交汇的桃源生态优势以及特色突出的“泥金彩漆”传统加工业、“霞客开游”文化旅游优势等脱颖而出,成为全市第二批5个创建特色小镇之一。
十里红妆小镇正是围绕十里红妆文化园所做的产业规划,将依托十里红妆文化园及东方艺术博物馆,以十里红妆婚嫁民俗文化、现代婚庆文化及其衍生的婚俗文化旅游为特色内涵,按照“红妆美颜文博高地、霞客开游文旅胜地、山溪交汇桃源隐地”的“三地合一”定位,打造“人意山光·自在宁海”的品牌,探索文旅多元化带动本地城镇化的“民俗文化经典产业小镇发展模式”。
我县拥有“十里红妆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泥金彩漆国家非遗”等金名片,下一步,我县将加快推进十里红妆婚嫁传统与现代婚庆文化、二三产业融合,带动泥金彩漆、女红小件等加工业精深化、家装化,加快博览会展业智慧化、互动化,发挥“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宁海美食节”的优势,培育以徒步养生、现代婚庆为主的多元旅游业态,提升百里徐霞客开游古道等景点品质,完善旅游集散、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旅游服务设施,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城市建设相融共促。
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外景
鎏金溢彩·妆奁
洞房花烛夜场景
闺房
花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