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中国徐霞客开游网>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中国徐霞客开游网>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缤纷节庆绘就宁海全域旅游新图景(中)
发布时间:2018-05-30 15:13:33 信息来源:中国徐霞客开游网 浏览次数: 字号:[ ]

记者 潘璐璐 通讯员 张露霞 应越 葛晓蒙 整理

多年来,宁海不断探索和实践旅游业的发展路径,破解景点分布不平衡、旺季淡季落差大的难题,以乡村节庆为突破口,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旅游精品村,一条又一条精品旅游线。各乡镇(街道)都有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春夏秋冬,节庆活动接连上演,让宁海的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让宁海的旅游版图更加多姿多彩。

以节兴旅、以节兴业、以节兴文。乡村节庆给宁海带来的不仅是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也带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又发掘、保护和传承了众多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

一市

赴一场山海之约

上周,一市第十一届“宁海白”枇杷节开幕。依托万亩无公害优质“宁海白”枇杷基地,以“依山见海,果珍景喜”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一市向游客充分展示瓜果之乡的乡土风情、特色农产品。记者了解到,本届枇杷节包含了枇杷果园寻宝、乡村趣味运动会、乡村美食节、茶艺表演、家庭野外露营、田园休闲经济论坛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近年来,一市镇凭借富饶的生态资源优势,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立足枇杷产业发展实际,破解品质难关、销售难关、增收难关,多措并举助力农民增收。目前,全镇“宁海白”枇杷种植面积达12000亩,共有500亩以上枇杷基地10个,3000亩以上基地1个,650多户近3000人从事枇杷种植。

今年以来,一市镇以“品牌+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强化“互联网+物流”,加强与顺丰等物流企业的合作,为白枇杷电商企业及农户提供专业高效、安全可靠、成本优化的物流综合服务,为白枇杷提供产季高峰运输保障,助力“宁海白”枇杷“走出去”,为果农实现更大的收益。同时,该镇还将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发展绿色经济和美丽经济,努力在一、二、三产业上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白枇杷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全域旅游开发建设,促进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枇杷、杨梅、青蟹、对虾……山海之乡一市镇的农特产品非常丰富。除了夏初的枇杷节、秋季的青蟹节,寒冬时的一碗地道美食“糅”,也让一市声名远播。十四夜“吃糅”,是一市镇的传统习俗,其中又以东岙村的糅最为知名。每年正月十四,一市镇都会吸引上万游人“到此一品”,出现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的盛况。

跃龙

传承好家风 乡情润缑城

今年5月19日,“书香润邻里,家风连甬台”浙台邻里节·宁波分会场暨银河社区第三届书香文化节启动仪式在跃龙街道天景园小区举行。这也是跃龙第二次举办邻里节活动。今年邻里节以“家风文化”为主旨核心,以“书香润邻里,家风连甬台”为主题,与台湾同胞共同举办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倡导民众爱上读书、享受读书之乐,进一步构筑起和谐、和睦、文明的邻里环境。当天,来自台湾的30余位嘉宾,走进阅读驿站,漫步文化长廊,感受天景园小区的书香小区建设成果。

近年来,跃龙街道十分注重村规家训家风教育活动,辖区内银河、怡惠、东海、车河、松竹、北星等社区纷纷组织居民举办邻里节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亲近感。兴圃、园丁、杜鹃、塔山、五丰、滨溪、东观等社区因地制宜打造“小巷里的家风”“家训楼道”,开展系列“培育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居民感受家风家训的力量。

2017年7月,跃龙街道举办了首届家风文化节,以“跃龙好家风”为主线,开展“五好”系列活动,选举产生了“美德少年”“最美婆媳”“公益楷模”“道德标兵”等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向身边的模范学习”,展示新时代跃龙人的新面貌。

强蛟

美丽港湾 渔家风情

2018宁海湾旅游文化节于今年4月开幕,整个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旅游文化节已经举办多年,横跨强蛟镇旅游的春夏黄金时间。今年,旅游文化节以“蓝色海湾 美丽强蛟”为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开幕式、宁海湾九珍宴品鉴会、首届宁海湾桨板公开赛暨摩托艇表演赛、渔村农俗趣味运动会、长山岗营地生活节等多项活动,借此展示强蛟半岛独特的风采。

旅游文化节为强蛟招揽来众多游人。今年五一小长假,宁海湾游客服务中心至码头的整条路上游人如织。赶海、上岛、拉蟹笼、品海鲜,吃渔家饭、体验渔家生活,强蛟古渔村独特的“渔家风情游”成为周边游客海岛游的首选之地,其中又以来自上海、江苏、宁波、台州的游客居多。新建专用休闲渔船码头、拆除占海违章设施、全民清除海陆垃圾、改造旅游厕所……一系列旅游项目建设与环境提升,不断完善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宁海湾景区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和景区吸引力,力求给予游客更舒心安适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强蛟借助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靓丽的山海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打造“自在宁海湾”,启动“九村百宿全景”工程,建成长山岗花海基地,投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滨海环岛线,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本地海洋人文特色大放异彩。本届旅游文化节坚持“以节为媒”,巧打旅游牌,把全域景观美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全域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农业、生态与旅游产业融合,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撬动乡村振兴,做强美丽经济。

 

胡陈

从卖桃子到卖生态

连日来,胡陈乡中堡溪村的桃农们正在忙着给水蜜桃套袋,以保证果实外形美观,防止鸟、虫类啃食。今年,胡陈乡水蜜桃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由于气候较好,水蜜桃挂枝数量较多,预计亩产量可达1300公斤左右,大面积成熟预计要到7月中旬。

在等待水蜜桃完全成熟的这段时间里,游客可以先品尝早桃。胡陈乡联胜村长谷家庭农场内,小批量早桃成熟,吸引了游客前来采摘。今年胡陈早桃种植面积约1500亩,产量预计达1000公斤。据桃农介绍,随着气温渐渐升高,五月底会迎来大面积成熟,游客可以到胡陈村采摘早桃。

今年四月,胡陈举办了第十一届宁海东山桃花节,近一个月的花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东山桃园人山人海,场面盛况空前。自从举办第一届胡陈桃花节和水蜜桃节以来,“桃产业”深刻地改变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除了提升胡陈水蜜桃的知名度,为农民销售水蜜桃打开市场外,蜂拥而至的人群还带来了滚滚商机,拉动了民宿、农家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使“桃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胡陈作为全市首批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立足和借助独特的旅游项目、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以桃花节、水蜜桃节为契机,围绕“中国农乡·多彩胡陈”定位目标,打响胡陈桃花、水蜜桃品牌,推动胡陈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新名片。

力洋

宁海的“花果山”

时间即将进入6月,又是一年杨梅飘香时。力洋杨梅品种很多,又以炭梅、东魁杨梅最出名。力洋全镇杨梅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力洋杨梅节日渐成为力洋镇旅游节庆活动的一大品牌。

待到7月,艳阳下,力洋镇平岩村附近的250亩土地上,连成了葡萄绿海,令人赏心悦目。葡萄架下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整齐地挂在树冠间,红的晶莹,紫的剔透,黑的诱人,在碧绿叶子的烘托下,越发惹人喜爱。这些“漂亮精致”的葡萄每到周末便会迎接一批批来自城里的“采摘族”。7月中下旬,力洋的火龙果又挂在枝头了,火龙果的采摘时间跨度大,可以一直采摘到11月。等到11月,就迎来了柑橘收获的季节,依托万亩桔园资源优势,力洋镇近年来推进柑橘品种改良,推广种植“红美人”“由良”等新品种700余亩。2017年举办首届柑橘庆丰节,进一步提升了力洋柑橘的知名度。

杨梅节、菊花文化节、古村落文化节、柑橘庆丰节……近年来,力洋镇的特色节庆活动一个接一个,精彩纷呈。海头村菊花、文正村百日草、前横片蜜桔、西仓片杨梅……五月枇杷,六月杨梅,七月水蜜桃,八月葡萄,九月猕猴桃,到了年底还有柑橘,来年开春看桃花。几乎每个月,力洋都有水果可以收获,有风景可以观赏,一走进力洋,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果的世界,山河锦绣,蔚为壮观。

桃源

啤酒音乐节“醉”有激情

2016年9月,桃源街道首届“谢豹月光街啤酒音乐节”在一片欢呼声中隆重开场,一夜之间,灯火辉煌的下桥村成了朋友圈里的网红月光街。当晚,500米长的“谢豹月光街”吸引了近2万市民光临,人们站在桥上赏月,闲谈,看晚会,整场晚会融合了啤酒、音乐、美食、露营、创意集市等特色板块。啤酒音乐节也自此一炮打响,成了桃源的特色节庆。

下桥村“谢豹月光街”于2016年8月份正式营业,历时4个月的精心打造,让它从灰头土脸的“城乡接合部”摇身变成韵味十足的精品街区,这是桃源街道展示城中村环境整治成果、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精品村的重要窗口。

啤酒音乐节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选取已整治提升完成的“谢豹月光街”为特色地标,是桃源街道推动节庆文化发展、提升城市客厅品质内涵的重要创意,是街道对外展示的综合平台。近年来,桃源街道以新城市中心建设为主要任务,辖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啤酒节的举办能吸引更多目光,让更多人来桃源亲身感受城市迅速发展带来的福利,能提升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还能“以点带面”带动周边村社建设,推动城乡环境提档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