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徐霞客游线申世遗>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徐霞客游线申世遗>最新动态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8-08-22 14:14:42 信息来源:徐霞客游线申世遗 浏览次数: 字号:[ ]

宁海县旅游委员会调研组

(精准把脉促攻坚 蹲点调研在一线)

编者按:

开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活动,是我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我县各地各部门纷纷组织调研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总结经验,查找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以大调研促进大抓落实。本报《产经周刊》今起开设《精准把脉促攻坚 蹲点调研在一线》专栏,将陆续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真实展示我县经济领域的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事业大发展。

 

2016年,宁海正式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踏上了“县域大景区”建设的征程。两年来,宁海大力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业内涵,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为全面考察和真实评估宁海全域旅游的推进情况,前段时间,县旅委林仙菊主任带队调研组,对全县景区、民宿(农家乐)、旅行供应商及各在建旅游项目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调研,调研组感到,全域旅游是我县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将赋予宁海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动能,要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宁海样板,我们需要更创新的思路、更勇敢的实践和更深入的思考。

一、宁海县全域旅游推进情况

自2011年提出“大景区建设”战略部署以来,宁海就开启了“全域旅游”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全市首个国家生态县和中国天然氧吧的优势,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按照资源全域配置、景观全域打造、服务全域提升、产业全域融合、成果全域共享的思路,深入推进“百村千宿万景”工程,积极打造美丽城乡大景区、一产多融特色区、旅游品牌辐射区、旅游服务样板区、旅游治理先行区,全力打响“静城·宁海”旅游品牌,基本形成了新型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有效推动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录。并相继获评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先进单位、浙江省旅游发展十佳县等荣誉称号,旅游目标管理考核连续五年全市排名第一。

(一)旅游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我县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指标均实现了较大增幅。“十二五”以来,我县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以年均13.7%和21.7%的速度稳步增长,去年共接待游客1481.3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44.1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贡献度达7.26%,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重达到10.7%。全县旅游景区(点)达到29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拥有国内旅行社20家(分社4家),其中星级旅行社6家;拥有星级饭店8家、花级酒店10家;拥有民宿(农家乐)368家,床位数达到7600张。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

“十二五”以来,我县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加速,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共有30余个旅游项目相继建设运营,涉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商贸旅游、海洋旅游、康体旅游等业态,完成实际投资135多亿元,建成浙东第一尖·雪山欢乐谷、邬家庄园、大观文化园、天河度假中心(一期)等9个亿元以上大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现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360多亿元。同时,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步道经济持续发力,节庆效应日益显现,特色民宿逐步兴起,旅游产业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新一轮旅游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旅游产业素质显著提升。

我县景区提档升级不断加速,景区“文态、生态、形态、业态”四态进一步丰富,森林温泉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前童古镇、伍山石窟创成国家4A级景区,许家山、东山桃园创成3A级景区,成为全市A级景区最多的县(市)区之一。行业品牌不断优化,新增省旅游强镇4个,特色旅游村7个,高星级酒店3家,并实现了5星级和5花级酒店零的突破。市场主体招引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伯豪、如家、锦江之星、莫泰等10余家知名品牌连锁酒店,成为全市品牌连锁酒店最多的县(市)区;招引了一批以上海滴水湾、深圳铁汉生态、安麓安岚、君澜酒店等为代表的市场主体和品牌运营商,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四)旅游形象品牌持续打响。

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我县通过持续举办徐霞客开游节,加快推进“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等工作,进一步彰显了宁海城市形象,立体式、多元化展现了“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品牌。同时,策划“静城·宁海”旅游品牌,喊响“宁海静是美”旅游口号,推出全域旅游IP形象“宁宝”和“静养温泉、静品古镇、静美乡村、静享滨海”4条特色旅游线路,通过农事节庆、文化作品、多元媒体等平台,加大形象推介,进一步提高了宁海旅游知名度。此外,创新营销理念,采取线上线下、分层分类等多种营销推广方式,旅游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区域合作迈开大步,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五)旅游保障措施不断强化。

旅游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旅游委员会,在纵向上构建县、度假区、乡镇、村“四位一体”管理体制,在横向上强化部门联动,建立乡村旅游、多规融合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和“6+X”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创新旅游投入机制,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旅游集团公司。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全县新增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每年单独安排500万元配套资金扶持乡村旅游,并出台了省级A级景区村庄创建、旅游厕所建设补助办法。旅游要素配套更加完善,旅游集散功能逐步健全,交通可进入性不断增强,全域主干道基本实现旅游导引系统全覆盖,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布局更加合理,数量更加充足,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主要景区、饭店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旅游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旅游投诉的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五年来,旅游投诉办结率和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全县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旅游产业实现安全有序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项目投资风险问题。

旅游项目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环境风险和项目核心风险。一是环境风险。在经济环境方面,旅游项目投资额大,回报期长的特点,回报期普遍为六七年以上,对市场依托和产业依托性较强,承受新业态的冲击能力不足。例如传统观光景区项目,前期投入较大,但游览的单一性受休闲度假类项目冲击较大,后续转型将面临更大投入,如果不转型则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在社会环境方面,旅游项目受到旅游政策、旅游法规、文化氛围等环境影响。例如国家对乡村旅游开发、文化旅游、养老养生项目出台政策,会带动该类项目投资热点。二是核心风险。在资金风险方面,投资商资金来源有问题,导致后期资金链断裂。例如宁海的滴水湾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但在土地挂牌前夕,因其中一个投资商退出,导致项目终止。在设计风险方面,指旅游项目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使项目的主题、策划或布局存在某些缺陷。旅游资源越独特,价值越大,吸引力越大,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真正构成游客吸引力的,是产品的吸引力。在这个结构里,资源如何转化为产品,是旅游产品设计的关键。设计风险将直接关系到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持续性,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对旅游投资项目影响深远。例如第一尖滑雪场项目,项目在业态上存在一定吸引力,但在选址、设计、定位上未做足调研和考虑,投入近亿元而客源稀少。在管理风险方面,项目投资商往往对项目建设前期报批程序缺乏经验,建成后也是委托项目管理者全权负责。项目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尤其是管理者个人的风险偏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项目建设的风险。因此,项目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应具有优化配置(即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并协调和充分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和资源的能力。

(二)民宿“非周末市场”较为惨淡。

近年来,宁海以“宁波民宿看宁海”的决心,坚持“十个看”导向,全方位、全过程、全域化统筹谋划民宿经济发展,着力打造“户户有特色、处处见匠心、时时能体验”的宁海民宿,近三年,民宿数量、床位数量、营业额均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调研发现,全县民宿平均出租率达63%,但是“周末”繁荣、“非周末”惨淡的现象非常突出。比如天河、双林两个民宿集聚村,共计民宿90家,民宿均价在100元左右,周末的入住率能达到60%以上,而非周末则生意不佳。以桑洲、前童两个乡镇为代表的本土精品民宿,同样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虽然相关民宿采取了“低价试睡”等营销手段,但是短期内很难改变目前“非周末”市场较差的局面。

(三)产品业态单一的问题。

宁海通过聚焦业态,促进“一业多融”发展,初步形成了农旅、文旅、商旅等多元化旅游业态体系,但是还是存在业态不够丰富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一是以传统观光型景区为主,休闲度假产品不足。宁海目前有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除了森林温泉已经成功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外,其他均属于观光型景区,无基本的度假设施配套。二是以传统业态为主,新型业态不足。纵观宁海的旅游业态,基本可以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需求,但是对照“商养学闲情奇”六方面新要素,还有很多欠缺,尤其缺乏游学、商务等方面的业态。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县在发展全域旅游的道路上可谓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也走在了全市各县(市)区的前列。但是我县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龙头产品缺乏、要素配套不全等短板,因此需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加强规划引领,整合资源要素,加强市场开拓,真正打造一个旅游产品丰富、配套功能完善、主题特色鲜明、经济带动效应明显的“县域大景区”。

(一)加大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旅游相关投入,尤其是统筹涉农资金重点聚焦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风景线周边及“百村千宿万景”工程建设。同时,在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培育与品牌机构招引、行业素质提升与品牌创建、市场拓展与客源招引四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协调促进传统景区转型升级。

呼吁县政府统筹谋划伍山石窟、浙东第一尖、梁皇山、野鹤湫等传统景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前童小学整体搬迁事项,着力解决前童古镇核心区偏小、休闲度假功能缺失的矛盾。

(三)加快破解项目建设要素制约。

尽快出台点状供地相关政策,支持在不改变原有土地用途,不破坏耕作层,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功能的情况下,适度开发精品小木屋、集装箱民宿、帐篷类民宿等新型业态。

(四)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G527等旅游风景道建设,健全县域“快进慢游”系统。同时,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开通重点景区旅游公交专线,提高外地游客租用电动汽车和公共自行车的便捷度,进一步增强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