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潘旭婷通讯员邵颖玢实习生屠以撒摄影惠广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承载着“真、善、美”的价值观早已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保护和传承“非遗”,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历史责任。
本届“非遗汇”以“文旅融合非遗实践”为主题,通过传统非遗项目表演观赏、非遗美食品味、非遗游戏体验、非遗课堂教学等环节,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增强公众参与保护非遗的意识,助推乡村振兴,深化文旅融合。
5月18日,在徐霞客大道,第六届“阿拉非遗汇”展演展示现场,众多市民纷纷驻足,或是品尝传统小吃,或是举起相机,对着那些精巧别致的传统手工艺品拍摄,传统记忆在舌尖、在眼前慢慢被唤醒。记者撷取了部分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飨读者。
朱金漆木雕
朱金漆木雕,又称漆金木雕,宁波的传统工艺“三金”之一。它以樟木、椴木、银杏等纹理细腻的木材精雕而成,并漆朱彩绘贴上金箔进行装饰。完整的朱金漆木雕有近二十道工艺流程,以手工完成。不仅雕刻力求精致,而且漆工十分讲究,“三分雕,七分漆”,集木雕、髹漆、妆金于一体。人物题材来自京剧人物的姿态和服饰构图格局。采用“武士无颈,美女削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的民间表现手法。普遍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物件,如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等,拨步床和花轿是典型作品。
骨木镶嵌
骨木镶嵌是用牛骨、螺钿、黄杨木等材料镶嵌于红木、花梨木等木制的家具、屏风、文具和生活日常器物之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浙江的骨木镶嵌主要产于宁波,故又称“宁波骨木镶嵌”。隋唐时,骨木镶嵌在宁波开始盛行。南宋时,宁波以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埠,商业和手工业随之繁荣,其中木器家具制作业迅速扩大,另外浙东沿海拥有十分丰富的鱼胶、牛骨、贝壳等原材料,促使宁波骨木镶嵌制作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风格独具的宁波骨木镶嵌工艺。玻璃画玻璃画是一项特殊的绘画艺术,就是在透明的平面玻璃上反面作画、正面呈现。主要用于装饰花轿、婚床、首饰盒等。它融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西方古典的写实油画与古老质朴的民间年画三者为一体,人物、风景、山水、花鸟、动物、静物等各种题材不拘一格。
泥塑
茶院泥塑取材于道士桥村的黏土和茶院海边的海涂泥,两者混合搡捣成熟泥,再行制作。特点是作品内部不支撑骨架,完全靠泥土强有力的黏性成型。工序上先将两种泥土去除杂质,用木槌捣炼,使泥土达到软硬适度的最佳状态,然后上泥堆形。将泥块一块一块的堆塑,层层加泥,用拍板砸实牢固。再加深塑造,调整处理局部和细部,使整体统一协调。最后给泥塑作品上彩,待阴暗处晾干即成。
牛角雕
角雕由木雕、石雕技艺延伸而来,制成的生活用品有烟具、手杖头、梳子、印章等。民间由于犀牛角材料少而贵,大都用牛角代替,所做的璃珑杯或鼎各具特色。牛角制品质地细腻、坚韧、造型构图独特,具有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牛角雕的工艺流程有十多道,有:蒸煮,以去污、去腥味,然后烘干;选料,根据题材进行选料;刮铲,牛角表面处理干净;构图,根据材料特点构思雕刻图案。雕刻,根据图样进行打胚雕刻;打磨,雕刻好打磨光滑;修改,对不完整的部位进行修改雕刻,做到精益求精;抛光,把作品抛光成品。
植物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其工艺特点是用线、绳、棒等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植物染料的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成品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彩带又称花带、字带、腰带,在畲族中世代流传,是畲族传统的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亦是用作腰带、背带等的生活实用品,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畲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畲族姑娘六、七岁时,母亲就教授她织彩带。彩带以丝线编织为主,也有用棉纱或苎麻编织。织彩带没有特制的织带机,屋内屋外乃至山野都可编织。题材多以文字为主,直表其意。畲族彩带编织步骤有:整经前的准备、整经、做手提综、上机、织带、织纹。
木秤制作技艺
木秤的制作和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整个制作程序均由手工完成,分采购毛胚料、将选中的毛胚料刨光滑、钻眼、包头(铜或铁皮)、造纽、用秤砣定准星矫好尺寸、钉秤花、最后打磨、上油、擦石灰,其中选秤杆和钉准星等环节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制作的主要工具有榔头、剪刀、钳子、钻子、铨刀、割刀等。
王升大传统粮油制作技艺
“王升大”字号创始人王兴儒1864年出生于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宁波西乡青垫王鹭鹚王家自然村(现海曙区集士港镇万众村)。捕鱼起家,为人宽厚仁慈,富有同情心,村里的农户每每需要用钱时,便带上自家的稻谷找他兑换,这样一来,王兴儒家便积储了稻谷。为处理这些稻谷,王家就在青垫摆起了米摊,而后发展到宁波西乡的商贸集市中心开办了米店。王兴儒开的米店卖米时一升米总比别的店家要多出一些。因此坊间百姓便都叫它“王升大”米号。后来,“升大粮足,老少无欺”成了“王升大”的经营准则,一时间也被老百姓传为佳话。现王升大的第四代传人陆宝(王贤定)创立了宁波陆宝食品有限公司,重建了“王升大”米号, 2013年又在高桥镇新庄村创建了“王升大传统粮油制作技艺展示馆”,以传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弘扬繁荣传统文化。
赵大有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赵大有是宁波历史悠久的糕团店,主要产品有梁湖年糕、龙凤金团、水晶油包等,曾畅销全市,驰誉沪杭。解放前,大大小小二十几家赵大有,店主都是上虞县赵氏家族。赵大有老板为了做出牌子,选料上等,制作精细,薄利多销,并做到童叟无欺,因而在宁波市民中有很高声誉,生意也很兴隆,蒋介石每次回乡,必到宁波市区里买一些糕点赠送族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