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中国徐霞客开游网>徐霞客开游节>看点安排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中国徐霞客开游网>徐霞客开游节>看点安排
一场品味乡愁的盛宴
发布时间:2019-05-19 12:16:17 信息来源:中国徐霞客开游网 浏览次数: 字号:[ ]

 记者颜燕燕潘璐璐摄影李江林

  5月18日上午,由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信联社联合打造,以“寻找记忆美食·展现巧女风采”为主题的总决赛相约第十七届徐霞客开游节,从全省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巧手厨娘齐聚宁海,她们以美食为载体,打造民间美味盛宴,带领食客们重归味蕾上的故乡。她们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的是依托传统美食开启美丽人生的创业者,有的是赋予传统美食现实意义的美食家,有的是一辈子守着美食精益求精的女匠人……活动现场,记者跟随熙熙攘攘的食客大军,从这些美食巧女中挑选了六位代表,现场感受了一把巧手厨娘和民间美食碰撞的力量。

  沈丽芳和桐德茶糕

  一早,沈丽芳就在摊位上忙活开了,剁肉馅、包茶糕、蒸糯米……茶糕制作的全部工序都在现场展示了一遍。

  沈丽芳介绍,茶糕在有些地方也称方糕、肉糕,因为形状是方的,里面放了肉。可为什么独有湖州新市称之为茶糕呢?是因为小贩会将茶糕拿到茶馆叫卖,人们喝着茶,吃着糕,慢慢地就叫茶糕了。新市茶糕的历史可上溯到南宋,如今出嫁或是外出打工的人,都会选择茶糕作为伴手礼,以解思乡之情。

  沈丽芳的茶糕是由她父母研制出来的,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由于父母年纪渐长,茶糕制作又特别辛苦,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美食制作的热爱,沈丽芳开始接手美食事业。为了更好地销售茶糕,沈丽芳根据客人的喜好改良了传统茶糕,在原本只有肉的茶糕里添加了咸蛋黄等馅料,使得口感更丰富,选择更多样。为了保护茶糕这一传统小吃,为湖州茶糕做宣传,她还注册了“仙德芳”商标,再借助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将茶糕文化分享到了全国各地。

  陆爱飞和唐生记姜糖

  在陆爱飞的姜糖摊位上,姜茶现做现卖,切姜、铁锅熬制、冷却成块……一道道古法技艺在市民面前展现,纯手工的产品让人看了放心。

  热情好客的陆爱飞不停地倒出一杯杯热腾腾的姜茶,送给围在摊位前的食客。她向大家介绍道,姜茶饼里添加了生姜、红糖、桂花干和玫瑰花干,小火慢熬三小时后才能出锅。姜茶饼就和茶叶差不多道理,拿开水冲泡就能喝,香气扑鼻,口感清爽。

  陆爱飞和姜茶的渊源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妇俩到龙门古镇游玩,发现传统小吃在这里备受欢迎,于是萌发了来龙门古镇创业的想法。在龙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的姜糖店——唐生记作坊在龙门老街开业了。夫妻俩共同学习制作技艺,经营店铺,除了实体店,他们做的姜糖姜茶还在网上卖,销量不错。陆爱飞还曾获2015年度龙门“十佳女能手”、2018年富阳区美食擂台赛金牌美食,接受过多家媒体的采访。关于他们的店名还有一个家族故事,陆爱飞的丈夫唐华军的祖辈曾是海边的渔民,为了驱寒祛湿经常要吃一些老姜来健胃暖身。但是老姜辛辣不易入口,就想出了把糖和姜丝融在一起,制成姜糖的做法,代代相传,唐生记的姜糖就这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童彩霞和前童三宝

  在“妈妈的味道”传统美食展示展演现场,童彩霞的前童豆腐摊位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进门第一家。因而,许多食客“打卡”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现炸的空心腐色泽金黄,蘸一点椒盐吃,外酥里嫩,回味无穷。前童三宝里的香干、空心腐、老豆腐都被搬来了现场,这里既成了美食展示展演平台,又向食客们介绍了前童的豆腐文化。

  童彩霞是土生土长的前童人,也是前童好义堂民宿、好义厅餐馆的老板娘。2015年镇政府呼吁开发旅游产业时,她回到了这片故土,将占地1000平方米的古宅修建成为好义堂民宿,同年开办好义厅餐馆,用一双勤劳的手传承和发扬前童味道。

  这次童彩霞将“沸腾豆腐”选为参加评比的作品,这也是她的好义厅餐馆的招牌菜,是前童“十味”豆腐宴中的一款。说起前童豆腐之所以爽滑、鲜美的原因,童彩霞介绍,一是源于前童的优质原材料,来自白溪水库的清泉甘甜清澈,本地农家的大豆品质优良;二是因为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技巧制作而成;三是传承的同时兼具创新,烹饪时配以当地新鲜的蔬菜及蛏子、鲜虾等海鲜,用熬制5个多小时的骨头高汤代替自来水,集众多山珍海味于一身的“沸腾豆腐”爽滑、鲜美,自然成为了食客舌尖上的“宠儿”。

  严爱君和象牙鮸鱼棒

  “纯天然,最新鲜的鮸鱼鱼肉,赶一个大早做成的……”一大早,舟山定海册子岛明岛饭店老板娘严爱君的摊位前,早已“人满为患”。

  据严爱君介绍,此次参赛作品象牙鮸鱼棒跳出传统鮸鱼的吃法,取新鲜册子鮸鱼肉剁成鱼泥加少许葱,外裹春卷皮采用小火慢煎至外皮金黄,吃起来外酥里嫩,可以最大程度保持鱼肉的鲜味。她再用剩余的鱼肉作一个鱼丸汤,一道新式鮸鱼菜便成了。

  提到鮸鱼,严爱君的话总是停不下来,“给我一条10斤重的(鮸鱼),我能给你做一桌子(美味)。”她告诉记者,在舟山有民谚“秋季八月吃鮸鱼”,说的就是册子岛野生鮸鱼。在册子岛开饭店20余年的她表示,为了吸引食客,她不得不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这样就有了在原来红烧、抱盐、煮羹基础上多出来的红烧鮸鱼头、雪菜鮸鱼肚、鮸鱼排等八道菜;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在八吃的基础再增加了菊花鮸鱼和豆腐鮸鱼籽红烧,这就是舟山风靡一时的“鮸鱼十吃”。

  “我是一条上央视的鱼”——采访末尾,严爱君很“傲娇”地向记者展示她独家定制的广告衫。原来,这两年,随着央视的《乡土》《生财有道》《味道》等节目对她家的鮸鱼馆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前来品尝“鮸鱼十吃”的游客络绎不绝,严爱君和她的明岛鮸鱼馆俨然成为了舟山味道的一张新名片。

 方丽莉和豆腐包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形似雏菊、皮薄通透、清爽滑嫩、入口即化的豆腐包在现场吸引了一大批食客驻足品尝。记者也被色泽黄澄澄、亮晶晶的绍兴嵊州豆腐包惹得直流口水。“不要忘记加点手工醋,这可是点睛之笔哦!”摊位前,豆腐手艺传承人方丽莉一边忙着做美食一边不忘提醒食客,为的就是让食客们零距离感受正宗嵊州豆腐包的口感。

  为什么小笼包选用豆腐包呢?记者仔细一打听,得知“地利+人和”用在这款豆腐包身上再合适不过。灌汤小笼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风靡绍兴嵊州地区,而嵊州黄泽镇作为传统手工豆腐主产区,长期以豆腐制品闻名绍兴。因此以豆腐代替肉皮冻为馅料、融合小笼包和蒸汤包制作技法的豆腐包自然成为了绍兴小笼包的新吃法。

  1994年出生的方丽莉在这个小小的豆腐包上可是耗费了不少心血。为了将老家黄泽镇的豆腐包发扬光大,让嵊州百姓吃上一口纯正的黄泽美食,本科毕业的她说服了父母,辞去了南京待遇颇丰的工作,扎根嵊州拜师学艺,开启了美食创业之路。方丽莉坦言,小小豆腐包蕴藏大能量,三年来,她的创业方向始终围绕豆腐包老面发酵流程的制作技术和工艺展开,最终,中国第一家老面发酵的嵊州小笼包工厂,批量生产传统老面发酵嵊州小笼包的现代企业——嵊州市越为首食品有限公司顺利挂牌。如今,方丽莉和她的豆腐包各种评比奖项拿到手软。去年,豆腐包更是代表嵊州民间小吃远赴马来西亚进行了跨国交流,得到了异乡吃货们的广泛关注,黄泽豆腐包已经成为小笼包里的“一线明星”。

  王秀春和黄金粽

  “有一股碱水的味道,好久好久(没尝过)了,童年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临近中午,记者偶遇一群年过半百的食客,只见他们驻足在畲乡女子王秀春的摊位前不停感慨。

  碱水?活动现场,年轻的食客们和记者一样一头雾水。王秀春看出了大家的疑虑,介绍说,在她的老家畲乡景宁,畲族人都会做一种黄金粽,其秘方就在那“碱灰”中,将黄荆烧制成灰,将灰放入容器灌水溶解,滤除杂质,取汤水,用来浸泡糯米,1小时后取米包粽子,这样带碱味的黄金粽就成功了一半。关于碱水的益处很多,灰汁多碱,可中和人体血液酸性毒素,防止管壁沉积,促进血管软化,尤其是黄荆灰汁——黄荆性平、味辛苦,有清热、祛湿的疗效,制作出来的碱粽具有清热利肝、解暑化湿的食效。

  提起黄金粽,王秀春一脸自豪,当初她结束北漂,回乡创业的初衷便是传承祖母和母亲做黄金粽的手艺。另外,怀念家乡的味道,想念童年的美食,也是促使她走上美食创业之路的重要原因。如今,在景宁城南街边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每天清晨,她都会早起做黄金粽卖,由于她做粽子的技艺精湛且价格公道,许多学生、上班族每天早晨都要去她那里买粽子吃,如今小吃店生意越来越好。小店卖得最好的就是黄金粽,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卖出500多个粽子,许多来景宁旅游的游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

  这次代表景宁参加民间美食巧女秀大赛,王秀春很开心,她告诉记者,家乡的味道永远不会变,妈妈的味道永远都是最美的记忆,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畲乡景宁,吃到畲乡黄金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