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强蛟镇人民政府网站!
门户首页
>强蛟镇人民政府>本地动态
当前位置:门户首页
>强蛟镇人民政府>本地动态
乡村蝶变|从漏夜捕捞到休闲渔家乐,“夫妻船”摇出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0-10-09 12:13:58 信息来源:强蛟镇 浏览次数: 字号:[ ]

10月3日早上9点,宁海强蛟镇峡山村的游客码头,52岁的船老大尤文明招呼着预约的客人上船,妻子魏洵绒腼腆地倒着茶水,招呼着客人在船舱里坐下。渔船缓缓从码头驶出,魏洵绒在厨房里忙碌起来,烧水、清洗碗碟,等待渔船进入捕捞区后,拉起前一天在海里放置好的蟹笼,捞捕新鲜的海鲜烧制美食。“客人们都喜欢我老婆做的船餐,因为是地道的渔家菜嘛!”驾驶室里尤文明笑得一脸骄傲。   

国庆来临,强蛟镇的游客码头迎来了不少游客,像尤文明这样经营休闲渔船的并不在少数。据了解,强蛟全镇的休闲渔船有60艘,大部分都是夫妻俩经营一条休闲渔船,被称为“夫妻船”,渔夫负责开船接送游客观光旅游,渔嫂负责烧制美味船餐招待游客。从捕鱼为生的渔民到“海上渔家乐”的船老大,尤文明笑言从未想象到过现在的生活,“从小就在船上长大,做了那么多年渔民,没想到如今转行吃上了‘旅游饭’,现在一年能赚个10来万,而且比从前轻松多了!”    

曾经为生机发愁,如今靠旅游业奔小康

“这里曾经就是个偏远的小渔村,没有游客,没有商业,村民捕鱼、养殖为生。”  42岁的船老大魏海吉早在2006年就开始尝试做旅游,“那时候村里环境脏乱,码头也乱糟糟的。我主要负责送客人到码头边的小渔排,那时候游客不多,一个月也就六七拨。”魏海吉说,那时候大部分的渔民依然以捕鱼为生,起早贪黑,赚的不多还要靠天吃饭。

“差不多凌晨三点出门,晚上八九点才能回来。老婆跟我一起出海捕鱼,无论酷暑还是大风大雨都要出海讨生活。那时候孩子刚出生没多久,都是家里老人在带。” 尤文明回忆起当初,说感觉最对不起的是家人。然而,即便是这样辛苦的生活,也并没有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     

这几年,随着浙江渔场修复和“一打三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大量“三无”渔船被取缔,当时,强蛟镇有141艘“三无”渔船需要整治,不少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生计成了问题。如何保障“上岸”渔民的生计与出路,成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借力宁海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强蛟镇依托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通过发展休闲渔业,统一打造休闲渔船。2013年,经过公开招标,强蛟第一批共推出了30艘休闲渔船,以低价承包方式交给渔民经营,拉开了规范、有序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的大幕。近几年,有上百名渔民从传统捕捞业中抽身而出,投入“海上渔家乐”这一新行当。此举不仅切实解决了失船渔民的生计问题,而且让当地的滨海渔家游“风生水起”。如今,坐休闲渔船、吹习习海风、尝新鲜船餐成了游客到强蛟的必选项目。

“夫妻船”开向致富路 小渔村   走出渔旅融合新路子

“鱼、蟹、贝、螺,全部都是现捕现捞现煮,吃的就是一个鲜,其他地方吃不到。” 午间, 魏洵绒端上一盘盘刚做好的海鲜,有鱼有蟹,透骨新鲜,全是刚刚捞上来的。这种海鲜大餐是“夫妻船”用来招徕八方游客的“大菜”,每逢节假日往往会出现一餐难订的火爆场面。“旺季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上四五千元。” 魏洵绒笑着说。

如今,许多游客都成了回头客,“夫妻船” 越开越红火,而她最开心的事情是有了陪孩子的时间。“现在白天出海,晚上不用太晚回家,可以在家陪孩子吃晚饭。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今年,尤文明和魏洵绒将自己的家重新进行了装修,还买了新冰箱,日子越加红火。

“我平时做工地运输,有客人来就开船做‘渔家乐’,一个月也能赚到万把块钱。如今女儿出嫁了,我和老婆在家,她喜欢旅行,我们每年都会安排一次长途旅行!”说到现今的生活,村民尤伟表忍不住开怀大笑。  

近些年,随着强蛟旅游业的兴起,大批江浙沪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除了经营休闲渔船,还有不少渔民开起了渔家客栈、渔家菜馆及渔家土特产店。据了解,在峡山渔村,单是鱼    鲞、风鳗、牡蛎、海苔等海产品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转产渔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强蛟镇不仅开发了“赶海、赏岛、吃渔家宴”等海上特色体验项目,闯出了一条渔旅融合的新路子,许多新兴业态也逐渐发展起来。网红咖啡酒吧“又见”成了游客热门的打卡点,来自绍兴的大学毕业生吕凯军创业办起了渔村里第一个网红奶茶店,模具厂老板尤乾明放弃了加工生意做起了夜排档……如今走进峡山村,平整的街道,蓝白相间的楼房,特色民宿、酒吧、餐馆一应俱全,村民生活悠然自得。

据了解,去年峡山村接待各地游客近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8万余元,乡村旅游让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挖掘峡山优质的海岛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做活‘山海大景区’文章,探索建立三产融合发展机制,延伸旅游产业链。”强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