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普风采】普查工作累,但我快乐着! | |||||||
| |||||||
一个月前,村主任给我发了微信,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始了,你来当鹿分村的普查指导员吧。我想着,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做点事充实一下自己也挺好的,便爽快地接下来了。想着人口普查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在村里查查人口,填填资料。我的爷爷在20年前参加过第五次人口普查,他和我说普查工作虽然麻烦,但只要有心,做起来也不难。 我的“学习经历” 第一次我们在宁海接受县级普查指导员综合业务培训,了解到此次普查采用电子化采集方式取代之前的纸质登记,培训下来,除了不停记笔记,满脑子就是“户在人在,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想着如果我上门,要是不配合怎么办?要是找不到人怎么办?突然感觉“压力山大”,但又想想这个任务既然接受了,我一定要出色地完成。 回到家,我反复看着培训笔记,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学习每项指标内容,以自己家、邻居家为例,模拟着进行登记。幸好,三天的时间,每项普查指标都印在脑子里。10月11日,当在手机程序里显示我所负责的三个普查小区时,紧张感油然而上,摸底工作本月底就要结束,不仅是本地户口还有外来人员,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所有人员的摸底,真有点茫然,整整两天无从下手。 我的“入户经验” 第一次和三位镇普查指导员一起入户时,却怎么也开不了口,不知道怎么开口,一切显得那么被动。刚开始摸底时,我们都尽量让住户自主填报,将短表登记一起完成,完成填报时,竟然用了将近40分钟!因为是熟人,虽然没有只字片语,而我从对方的表情里看到的一丝的不耐烦。回到家,想着这样的“龟速”,要在半个月内完成摸底是不可能的。我联系了我的朋友,她也是一位责任心特别强的全职妈妈,和她说明了情况,她二话不说,加入了普查员行列。 为了更好更快入户,我们在脑海里编制了入户语言“我是谁,我来干嘛,我需要你干嘛”后来发现这么三句话简洁明了,表达效果显著。慢慢知道,普查最好的时间是早上5:30-7:00 ,中午11:00-12:00 ,下午4:00-7:00这段时间普查对象都是在家准备一日三餐。从一开始的每户40多分钟到现在的每户基本控制在五分钟。我感觉自己慢慢从“幼儿生”成长为“大学生”。从“门外汉”的茫然,变得踏实起来,使命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坚信自己能按时、保质完成普查工作。在基本完成工作的情况下,我经常在自己普查的区域内到处走动,或坐在樟树下与老人家们聊聊天、扯扯家常,对于我来说,他们便是现实生活的导航和百事通,他们比谁都清楚谁谁家的人不在干嘛去,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下班,这样,也为入户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的“秘密武器” 在我的包里,不仅有普查资料,还藏着“秘密武器”:小面包、小馒头、饼干等,因为往往在别人的饭点去入户,自己就不能按时吃饭了,我就用面包、饼干应付一下。入户时,很多时候碰到孩子哭闹不止,家长就不太愿意配合,这个时候“秘密武器”就发挥大作用了,用面包、饼干哄一下孩子,家长也不会不耐烦了,而且还会主动告诉你旁边的谁家什么时候在,你何时来更好。 我的“留言信息” 对于外来人员人口,取得他们的信任,则是最重要的一步,好几次进行入户时,都说“派出所我都登记了,我们没有做什么事吧。”对于突然穿着黄马甲的人要登记信息他们显得格外的警惕。在微笑问候带句“吃饭了吗?”让他们放下戒备心理 ,普查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外来人员一般“三班倒”“两班倒”,白天他们休息的情况下,有点不忍心去敲门;对于晚班的,有些神龙见头不见尾的,我们很难找到,约好时间过去找时,吃闭门羹的也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在《致住户的一封信里》写上缘由,写上名字和联系方式,并注明无论多晚都可以电话联系,贴在他们出租房门口,以至于他们下班第一时间能电话联系,完成摸底工作。 我的“最大收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摸底工作中,有些普查对象什么家人关系不和、与邻居矛盾未化解、子女不孝顺等拉着你把你当作倾述对象,等他们憋在心里的话讲完,心情舒畅了才进行摸底登记。我也碰到长相十分甜美的15岁贵州小女孩,普查时妈妈说,初三读了就不肯上学,就带过来天天看着她,母女一直处于冷战状态。我和她开玩笑说那么漂亮的小女孩,到了高中到了大学甚至工作追你的男孩可以绕前童一圈了,但是你不上学提升不了自己,只能称为一个漂亮的乡下妹子。她说她自己读书不好,高中考不上,大学想都不敢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聊天,小女孩说,决定去卫校试试看。虽然那晚只普查了一户,但是我用一小时的时间,挽救了一个将辍学的小姑娘,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一句“谢谢”,也是这次摸底工作的最大的收获!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