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衍平
邑西岔路有座有名的宁康庙,坐落在同三高速公路岔路出口南侧的白面洋,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历来为岔路干坑、上金、新园、前后娄四村的境庙。
宁康庙又称白鹤庙,庙内祀奉着白鹤大帝。白鹤大帝即是汉朝方士赵炳,他是浙江东阳人,善咒术,曾修道于临海白鹤山,后有人修祠祀之,称其为白鹤。宋高宗赵构南渡时,在章安(今临海一带)被金兵追杀,逼至椒江边无路可退时,一庙内突然杀出了一队兵将,打退金兵,赵构才得以脱险。但慌乱中赵构没顾及打听助他脱险的是何方神兵,他只记得是椒江边上的那座白鹤庙,以为是阴兵显灵相助。到了临安以后,宋高宗难忘那次遇险的经历,于是就封那座白鹤庙内祀奉的赵炳为“灵显威烈昭德仁济王”,并下旨浙东六郡广修白鹤庙。所以到现在,宁海境内多是白鹤庙,除岔路外,其它地方也仍保存着数座。受封后的“灵显威烈昭德仁济王”赵炳享受侯王待遇,着龙袍,坐龙椅,因此民间又称赵炳为白鹤大帝。
岔路宁康庙就是那时修建的,修建宁康庙是为了让朝廷减免税赋。古时候岔路九顷塘一带的土地高高低低不易耕作,村民们难以承受繁重的皇粮杂税,为了享受朝廷优惠的宗教政策,附近的干坑、上金等村的陈姓、娄姓族长经商议,决定在九顷塘东南面的白面洋修建一座白鹤庙,取名宁康庙,以此来向朝廷申请减免税赋。庙建成后,朝廷减免了九顷塘附近各村的皇粮杂税,以供给宁康庙的祭祀之费。
现在的宁康庙经历代的修缮,仍保留了正殿、两厢、前厅及东首的余屋等古代建筑。2002年,宁海县文物部门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对宁康庙进行了勘测调查,普查人员赞叹宁康庙正殿建筑用料之巨大乃县内同类庙宇建筑之最,称其建筑风格仍不失宋代遗风。普查人员还在宁康庙大殿内发现了仍在使用的宋代石磉子,为该庙建筑的断代提供了实物依据。此后,鄞州文保所的文物专家也慕名前来考察,他们为宁康庙的保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目前,岔路宁康庙还没有被有关部门列入文物保护的对象,庙堂建筑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受虫蛀、霉烂的侵蚀,处于圮塌的危险之中。民间一些有识之士要解慷慨之囊,为宁康庙的修复出资出力,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宁康庙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有望在岔路平原上永远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