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勤与2019年、2020年、2021年县级选调生开展座谈交流,激励大家抓住时代机遇,不负组织厚望,接过接力棒,努力成为“双优”宁海建设的生力军。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戴贤华主持座谈。
方勤:政治上要有所追求!政治上的追求不是职务上的追求,而是要在信仰和事业上奋发向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向组织靠拢,在推动社会进步上能够有先知先觉的敏感性和责任担当,在任何时候都有翻篇归零的魄力、定力和骨气。千坎万坎走进群众心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要始终和群众想在一起,真正干在一起,能够站在双方和全局角度考虑问题,让群众看到诚意、建立信任。要富有共情思想,时刻提醒自己“我也是普通群众”,在人情世故中找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一勤天下无难事!要勤无止境,善于学习,练就踏实肯干的心态,让自己融入农村。要开阔视野多经历事,拓宽朋友圈多接触人,定期开展自我客观评价,多做回顾总结。要努力培养自身洞见力,在大事小情上主动发声、勇于担当。和宁海共成长!要牢记“双优”宁海建设目标,了解宁海未来发展规划。要树立“敢担当、要积极、抓具体”的干事导向,时刻展现青年作为,能够大胆建言,把握细节,充满干劲。牢记人生开篇之地!“你不负宁海,宁海不负你。”到一个地方工作,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组织的培养负责。要找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成为可堪大任、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现场7名2019年县级选调生分别做了2年驻村经历的分享,在场的2020年和2021年县级选调生们还轮流进行了表态发言。
林岳斌:“感恩、敬畏、较真”是我一路走来的最大感受,从不完全了解政府工作的毕业生到成为镇里、村里信得过的年轻干部,我深感自己的进步来自于组织的信任培养。
金晓艳:驻村两年,我最大的变化是从一个“学院派”艺术生转变成一个“艺术乡建”选调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为群众服务,以敢想敢干的激情去践行初心使命。
应可腾:当青春遇见非凡且精彩的基层,最大的感受就是值得!亲身经历艺术振兴乡村模式在葛家从起航到向外输出,切实感受到农民的创作力量,农村永远是我学习的大课堂!
王瑞芸:两年来,我踏实当好村民的“服务员”、项目的“推动器”,时刻保持“学习者”心态,体会到了基层不易,学到了干事本领,积累了深厚的农村情感。
张靖妍:从一开始懵懂茫然到现在主动创新,两年间的成长要归功于农村土地的历练,要感谢组织环境的塑造,这些经历终将成为成长路上的加油站、蓄水池。
张晨怡:基层拥有广阔舞台,更是成长的肥沃土壤。在打响“原石古村,许你千年”文旅品牌过程中,我认识到唯有苦干实干,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群众满意的青春答卷。
王 瑾:两年在村学习成长,历经疫情、并村、换届等工作,认识了一群冲锋在前、信念坚定的良师益友,摸索出了一些农村工作的小窍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