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情况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专题专栏>往期专题>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情况总结
宁海县2020年度直达资金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1-11-26 16:48:08 信息来源:县财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直达资金是中央在特殊时期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的特殊举措,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县市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对基层而言,是缓解财政收支压力的‘及时雨’,也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工具。下面就我县关于中央直达资金管理工作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 直达资金总体情况

按照中央、宁波市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两直资金预算分配主要用于 “三保”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抗疫相关支出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清单、外贸企业援助清单、困难群众救助清单等惠企利民“三张清单”政策支出。2020年度我县共收到中央直达资金指标5.96亿元,全年支出进度100%。其中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安排0.37亿,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物价补贴支出;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安排4.61亿,用于财政部允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惠企利民等抗疫相关支出。

二、直达资金做法成效

(一)基层探索,打通乡镇集中支付“最后一公里”

为了使直达资金能够规范、及时有效地补助到位,我县多次与市局取得联系并取得技术支持,在乡镇集中支付系统增加直达资金取数表格,再通过人工导入、导出、修改并顺利导进直达资金监控平台进行数据关联。一是资金拨付紧跟预算指标走,保证账务处理完整性。预算安排直达资金时严格按照项目走,项目在哪个乡镇指标就下达到哪个乡镇,保证项目立项、指标分配、资金下达、资金拨付、账务处理整个流程的一致性,使直达资金流向清晰,使用清晰,监督清晰。二是解决直达资金“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之精准地惠企利民。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直达资金从中央直达地方,资金拨付直接到人到户,我县积极探索资金支付监管流程,将直达资金拨付延伸至最基层——乡镇的同时,下发一份资金下达函作为直达资金从县级部门到乡镇财政的依据,第一时间告知乡镇财政所即将收到的直达资金相关内容,明确拨付方式,督促乡镇及时、规范地将直达资金补助到位,解决“直达”流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之更为精准地惠企利民。全年共下达乡镇直达资金8342万元,占总资金的14%,涉及18个乡镇街道及30多个二级单位。

(二)多措并举,用足用活直达资金稳就业

2020年,我县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将稳就业作为首要保障重点,多渠道筹措和统筹资金。一是县级安排稳就业相关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引、再就业补助、“四方联动”产业学院等就业补助;二是用于复工复产、稳岗返还以及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兑现,具体包括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支持稳就业资金、市级复工复产补助资金等;三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专项资金用于企业职工及各类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四是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在稳定就业及促进就业的投入,2020年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511万元。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圆满完成复工企业用工保障阶段性目标任务后,又将“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出政策、接员工、稳岗位、搞招聘,持续密集地打出一套稳就业工作组合拳。1、“减负”到底,切实帮扶企业减轻用工成本。截至目前,已兑现困难企业稳岗返还4933万元,稳定岗位补贴364万元。同时,我县第一时间拨付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员工返岗包车补贴、来甬员工交通补助、员工过渡性住宿补贴、双职工子女看护补助、企业新增招工补助等支出。还通过出台一揽子就业补助政策缓解企业的用工成本。2、“返岗”到位,积极帮扶企业稳存量扩增量。我县创新劳务协作机制,深入实施“5省8城”员工返岗直通车专项行动。借力借势打通外省员工返宁的“绿色通道”,组织四川、江西、安徽、河南四条免费专列;推荐“拼车定制”服务,组建以乡镇街道、园区平台为基点的员工返岗工作群,为企业“拼车”接回员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公司余缺调剂优势,组织高校、职校学生顶岗助力企业复工。3、“稳岗”到人,保持东西部劳务协作不停歇。强化疫情期间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不停歇。建立“晴宁携手”专职联络员队,以“定制专车”方式对务工人员进行运送,实现“家门”到“厂门”一站式服务,确保东西部劳务协作与企业复工复产“双落地”。4、“渠道”到顶,组织高频率多场次招聘活动。优化畅通线上网络招聘渠道,引导企业与求职者以线上模式实现供需对接,开展线下“不见面求职服务”,实现零接触求职;举办就业创业服务交流大会、湖北籍高校毕业生云端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充分展现“甬上乐业、乐在宁海”的风采。5、“创新”到企,打造四方联动合作新机制。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协作共同体”——产业学院,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和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 “四方联动”。通过政府出台政策搭建平台,确定实施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高校与企业负责安排学生与岗位提供实训;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则辅助对接有培养意愿的高校和企业,提供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协助进行管理。该模式目前已吸引内蒙古民族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8所高校,宁海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宁波兴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培养“专科”技能人才。目前,我县已培养学生538人,模具、文具、汽配等就业人才平均顶岗时间缩短60%,入职工资提高近50%,企业留用率达到90%以上。该项创新机制获得了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督察组刊文肯定。6、“培训”到岗,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我县聚焦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使企业广泛开展在岗培训、线上培训、以工代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大以师带徒力度,支持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创业孵化基地、技工学院等培养平台建设,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水平。

(三)“四个确保”让直达资金落到实处

1、确保抗疫特别国债“稳基本”。抗疫特别国债以及基本财力保障等中央直达资金直达基层,由基层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的前提下进行资金分配,我县通过再分配,重点用于疫情防控、帮扶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保基本民生以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在支持疫情防控、稳住经济基本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确保特殊转移支付“再提速”。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特殊转移机制,资金下达,避免了资金层层审批、下达耗时,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基层,有利于迅速发挥资金效益,我县第一时间将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全额分配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物价补贴支出,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保障工作。3、确保直达监控系统“可视化”。县财政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及时成立直达资金工作专班,由庞建宏同志担任组长,进一步明确各科室职责分工。便于中央直达资金管理从源头贯穿到末端,掌握每笔资金的下达、分配和使用情况,有利于规范资金使用,促进资金精准到位、快速显现效应。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做好中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的异常数据监测,及时做好数据修正。4、确保定期通报机制“抓落实”。整理规范直达资金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台账清理重点,并将直达资金支出进度纳入2020年考核事项。我县在前期项目储备和基础数据排摸的基础上,由县政府牵头部署,县争先创优办定期行文通报中央直达资金的支出进度,对于支出过慢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查找问题症结,确保中央直达资金落地到位。

(四)全流程检查确保资金支出监管不缺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直达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要求,根据中央、省、市直达资金使用规范,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财政联合县审计部门,对我县中央直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全流程的专项自查。主要分为财政部门分配拨付情况自查和预算单位直达资金使用管理检查两大块内容。

财政部门重点自查新增财政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两个环节:一是重点排查直达资金分配依据是否符合财政部指定的保障领域。主要自查分配依据、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是否明确。二是重点排查资金拨付是否及时。三是重点排查拨付资金拨付是否合规。

预算单位直达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检查主要由财政部门抽调业务科室骨干力量组成检查小组,邀请审计部门专业人员参加,形成对预算单位相关项目支出进度、资金支付、绩效管理等三方面的不定期检查。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对基层而言,直达资金是缓解财政收支压力的‘及时雨’,也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工具。我县将资金重点用于疫情防控、帮扶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保基本民生以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在支持疫情防控、稳住经济基本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阶段将积极总结经验,弥补存在的不足,提前部署明年直达资金的项目情况,预留安排资金,使直达资金在安排使用上更加规范、合理、精准、高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