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发展和改革局网站!
门户首页
>宁海县发改局>综合经济
当前位置:门户首页
>宁海县发改局>综合经济
关于宁海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07 14:46:18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对浙江、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推进“双优”宁海建设,跻身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8位,在全省33个县中排名第一。县域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4%,三次产业比重为6.7∶49.1∶44.2。

(一)三次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打造新亮点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69.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246”产业发展领先,“246”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9%,位列全市第二。新兴领域持续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2%,节能环保、健康制造业分别增长14.6%、39.3%。数字经济彰显潜力,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上云企业400余家,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4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4家、企业上云省级标杆2家。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新增上市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0家。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创成首批国家级消费品(文教用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获评全市首个先进基地,省级认定小微企业园达到12家。纾困惠企落到实处,深化“五问五帮”企业服务活动,兑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直”资金6341万元。

服务业经济逆势上扬。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19.6亿元,增长4.6%。商贸行业逆境增长,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电商经济亮点频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7.3%,成立宁海博昇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打造省级电商镇1个、电商村7个,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60余家。全域旅游不断深化,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30位,接待游客18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1亿元,举办第十八届徐霞客开游节,获评长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十佳县区、省4A级景区城,前童镇获评省5A级景区镇,深甽镇入选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金融市场运行稳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17.8%,不良贷款率稳居全市低位。物流业发展提档升级,在全省首创乡村集士驿站,县级快递业末端共配处理中心投入运行,国家4A级综合物流企业实现零突破,农村物流生态联盟项目入选交通部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项目。

现代农业纵深推进。出台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相关意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2.7%,创成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获省“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铜奖。农业平台能级提升,新增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省级9家,新创建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4家、省种植业“五园”示范基地5家,创成胡陈水蜜桃省级特色农业强镇,三门湾现代农业园区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建成蛇蟠涂北区养殖塘尾水集中治理示范基地,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获批设立,集约化循环水南美白对虾养殖创新基地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化加快进程,跻身中国茶叶百强县第73位,创成省农业主导产业(茶叶)“机器换人”示范县,新建畜禽5亿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在全市率先开建1.83万亩高标准农田,岔路黑猪省级原种场、标杆场农发牧业一期投入运行,青蟹苗种工厂化规模繁育实现国内零突破。品牌强农开启新征程,“宁海珍鲜”获注省内第二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望海茶1号”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宁海白枇杷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创新推出香榧、青蟹气象指数保险。

(二)项目建设在真抓实干中取得新进展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开展“四重四比”稳投资专项行动,全年完成有效投资231.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1%,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1%,创历史新高。从结构性指标来看,民间项目投资、交通投资分别增长30.9%、11.8%。举办集中开工仪式两批次,先后集中开工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01.8亿元。完成房屋征迁项目28个,签约961户,征迁面积约24.6万平方米。重点实事工程完成投资182.3亿元,达到80%的开工率目标,其中,重点工程投资177.9亿元,实事工程投资4.4亿元,人大代表票决实事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艾美新型细菌性疫苗产业化项目、东方日升年产8GW高效光伏发电组件项目、华孚数字时尚产业园和大佳何镇小微企业园等4个县长工程顺利开工,超额完成开工率50%的省级目标任务,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均完成150%以上的投资计划。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宁海通用航空机场、G228新山至三门段开工建设,G228西店至桃源段白墙山隧道全线贯通,甬临线岔路桐洲至桑洲麻岙岭段隧道贯通,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工程建成通车,动车存车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119公里,获“四好农村路”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省级示范县。能源设施加快建设,投用综合供能服务站3座、新开工2座,宁海-象山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竣工,环保能源发电项目建成试运行。水利设施进展顺利,西林水库正式供水,清溪水库完成实物调查,东部沿海防洪排涝工程有序推进。5G基站建设全面铺开,累计新建、改建5G通信基站630个。项目谋划行稳致远,安排“十四五”重大项目589个,总投资约4286亿元,其中“十四五”计划投资2472亿元。

重大平台加快发展。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集聚能力增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成功引进风电装备结构技术研发及应用总部基地、国企互联宁波医疗器械小微产业园等项目,奇亿年产23万吨超薄精密合金材料项目竣工,中南高科滨海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期A区块厂房主体完工,创客空间全面建成。科技园区招商引才成效明显,成功签约落地项目9个,入围省级引才计划建议名单、市杰出人才各1人,中乌合作平台铜钛合金系列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乌中远景铜业公司获批建立院士工作站,2名乌方专家获市茶花友谊奖。宁波生物产业园发展能级提升,新招引生物医药企业9家,注册资金1.1亿元,新签约合作中介3家,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企业2家,举办中国宁波生物产业论坛动物实验产业发展与投资研讨会,生物药研发分析检测平台投入使用。

(三)发展环境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新活力

全面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行“云交易、智监管”改革,试行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交房即办证”改革,启动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托育机构备案“一件事”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不动产全业务一站式办理、企业股权转让“一件事”办理,完成首个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公共资源交易开启“评定分离”模式。数字化政府转型升级,启动政务服务2.0新模式,推出首批“秒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在全省首创“项目钉”微应用、“执行联动”零次跑,椒江宁海政务服务实现跨市通办。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成功组建国投集团、建投集团,有效盘活污水管网和海域资产,两家集团均获批AA+信用评级。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加快建设,创新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改革,打造涉农资金整合改革2.0版,农户小额金融普惠贷款实现行政村和授信农户全覆盖。

创新体系日趋完善。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县第30位,入选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培育单位,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保持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9%,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6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创新实力不断跃升,荣获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6个,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74件。高新企业队伍持续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3家,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5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90家。人才集聚效应凸显,打造“院士之家·青英荟”,宁海产业学院集训中心正式启用,新增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各2家,新引进特优以上高层次人才20人,其中院士2人,入围市“3315系列计划”人才项目4个,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个,人才总量达到21万人。

开放合作深入推进。出台新一轮外经贸补助政策,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0家,新增省级出口名牌企业2家,出口企业规模再创新高,出口信保覆盖面超过半数,实现货物出口总额302.3亿元,增长9.5%,占全国出口额的16.9‱,完成市下达任务。跨境电商逆势上扬,启用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成立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分会,举办跨境电商出海论坛,跨境电商出口额突破50亿元。招商体系不断优化,高质量举办招商引才全球推介会,新增武汉驻点招商,上线招商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招商项目落地后续管理与服务机制,引进浙商回归资金82亿元、市外内资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区域开放合作有效推进,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成立沪甬台合作产业园联合创建工作指挥部,共同编制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发展行动计划。

(四)城乡面貌在统筹协调中凸显新形象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创城专项行动,实施创城十大重点项目,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质,入围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旧城旧村加快更新,改造老旧小区3个、棚户区及城中村684户,处置城区违法建筑面积93.4万平方米,屋顶大型商业户外广告设施实现清零,人民大道获评市级“街容示范街”。现代都市中心区初现雏形,兴宁北路、民生中路和民生东路等路网结构逐步完善,天悦广场进场施工,潘天寿艺术中心、城市阳台工程建设有序,多个临湖现代化住宅小区陆续建成。空间承载能力提升,建成兴海南路等市政道路15条,新建停车场18个、公共停车位2813个,完成天明路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试行智慧停车系统,推进政府监管、企业经营及停车收费方式改革,实现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定时定点投放小区60个,创建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7个、市级示范小区35个。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3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两进两回”经验入选中农办《农村要情》并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美丽乡村建设全省领先,获评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单位,开工建设美丽城镇项目184个,完成投资15.7亿元,创建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4个,前童镇被评为省级美丽城镇样板乡镇,美丽乡村“宁海十条”入选市“六争攻坚”先锋榜。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入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单位,农村垃圾智分类入围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创成国家卫生乡镇5个。艺术振兴乡村探索新路径,新打造艺术特色村19个、艺术风景带2条,葛家村文化深耕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乡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35家,累计创成全国文明村3个,县级文明镇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连续三年位列“两山”发展百强县第二位,入选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单位,获省“五水共治”最高奖项“大禹鼎”。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和达标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64.1%,生态满意度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试点水土保持部门协同监管联动机制,在全市首创建筑渣土“云图”监管系统,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无违建河道”创建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日平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2.7万吨,中堡溪入选省“美丽河湖”。生态环保机制不断完善,试点白溪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五强,智慧环保系统建成投运。节能减排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锅炉低氮改造、生物质锅炉淘汰改造和工业窑炉治理,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53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五)社会民生在共建共享中实现新提升

民生保障再上台阶。创业就业扎实推进,新增创业实体1.4万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359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市最低,吸纳对口地区建档立卡人员稳定就业533人,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社会保障升级扩面,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99%,全面实行困难人员参保免缴政策,在全市率先开展社保经办事项风险梳理试点,26家医疗机构接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平台。养老服务不断提升,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善居家养老补贴制度,长街、大佳何、力洋敬老院和县老年公寓等项目主体建成,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民生安居持续优化,构建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新增受益住房困难家庭174户,保障覆盖率提升至1.36%。粮食供给量增价平,疫情期间定向投放原粮2000吨、外购成品粮4400余吨、加工成品粮6750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教卫文体齐头并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入选义务教育省优质均衡发展县培育对象,推行“公民同招”改革,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公众满意度居全市前三,培智学校创成特殊教育省标准化学校,同乐老年学堂挂牌成立,海亮宁海公学、德翔外国语学校等动工建设,城西小学迁建、桃源中心幼儿园等工程投入使用,高考取得近年来最佳成绩,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93.6%,居全市前列。卫生事业扩面提质,扎实推进国家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试点,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区域云影像平台全覆盖,县妇幼保健院保健楼等投入使用,新增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卫生院、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点各2家,县域就诊率保持90%以上,县级医院智慧结算率达到85%以上。文化深耕别开生面,获评省文化基因解码重点县、省戏曲之乡,前童镇创成省文艺创作采风基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柔石公园健身跑道,开展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试点,成功举办宁海越野挑战赛、环中国自行车业余赛等体育赛事,创建小康体育提升村10个、体育休闲公园9个。

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基层治理更加专业,宁海矛调新中心启动试运行,成立全市首个流动调解室,创新推出“街长制”基层治理模式,成功举办省标准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论坛、“智安小区”建设与省域治理现代化研讨会。法治建设持续深化,新打造省级善治示范村44个、民主法治村社6个,成立全市首个劳动争议公共法律服务站,打造全市首家村级防范经济犯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乡村治理培训中心入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6条”纳入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社会治安防控有力,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各类刑事发案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5%、27.6%,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平安指数位居全省前列。食品药品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召开全省基层药品专业化监管机制建设现场会,成立全市首个食品安全教学实践基地,推行家宴厨师“一照两证”规范化管理。

2020年,我县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居民生活重回正轨,但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来看,有效投资乏力,政府性投资项目减少,政策处理缓慢叠加疫情影响导致项目开工率不高;消费复苏缓慢,传统商超、汽车销售形势低迷,旅游及餐饮住宿业受到重创;财政收支平衡面临挑战,受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增收压力加剧,但财政支出刚性较强,收支不平衡现象持续存在。对此,我们要切实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着力攻克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动之年,也是信心恢复和预期引导的关键之年,科学安排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意义重大。从国际形势看,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出和推广,以及各国政府超常规刺激政策发挥效力,全球经济有望迎来低基数的衰退后复苏,但修复式增长仍面临不小考验。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但疫情走向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从我县自身看,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县域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安排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必须深刻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十四五”规划核心要义,围绕新发展格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开拓“革新”路径,加快建设“双优”宁海,聚力奋进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关于经济总量的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保持经济稳定是推进各项重要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伴随投产投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县域经济具备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有望出现持续恢复性增长,安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7%。随着“365”产业体系的逐步构建和“215”企业培育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型产业、新型业态和新的市场主体加快培育,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有力支撑,产业集群发展和招商引资加速推进,安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在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努力挖潜重点税源企业,大力培植新税源,积极盘活现有资源,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力度,拓宽土地出让金、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来源,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二)关于需求结构的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随着重大项目“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一大批工业、文旅、交通、市政等重大项目将陆续建设,进一步强化投资对实体经济的长效支撑,但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大型、特大型投资项目较少,社会投资意愿不强,有效投资高速增长面临压力。安排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确保开工率达到80%以上。

货物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抢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加快文具、模具两大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向高精尖转型升级,招引一批境内外有实力有特色的外贸骨干企业及出口导向型大企业,确保货物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招商引资活动已形成良好氛围,工作机制和招商方式不断完善,一批在谈项目有望转化落地,安排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

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7%。随着县域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将培育建设一批重点商贸企业和项目,打造一批能代表宁海文化和城市特征的特色商圈和街区,鼓励夜间经济和社区商业发展,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式智慧商圈,安排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7%。此外,还要认真落实物价调控和监管措施,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三)关于改善民生的预期目标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得益于疫情管控和复工复产政策的有效落实,当前我县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3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的有序开展也将带动农村居民收入有效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及时把握供需双方需求,力促精准就业,提升基层服务平台水平,并着力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创业就业,持续举办“甬上乐业”系列活动,开展企业用工“引航行动”、失业保险“护航行动”,安排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4.5‰左右。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减弱,预计我县人口将维持低增长态势,要继续做好育龄妇女跟踪服务,将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5‰左右。

(四)关于发展质量的预期目标

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围绕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强县目标,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聚焦“365”工业体系和重要产业链,梳理相关领域重大研发需求,积极承接实施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推进技术国产替代,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进一步巩固我县独特生态资源优势事关长远,必须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2021年重大建设项目

(一)重点工程

安排重点工程266个,总投资112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8.7亿元。其中,计划新建项目134个,年度计划投资104.5亿元,续建项目132个,年度计划投资134.2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农田水利项目19个,年度计划投资11.1亿元;交通设施项目18个,年度计划投资12.6亿元;市政设施项目19个,年度计划投资21.2亿元;公共服务项目16个,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能源设施项目11个,年度计划投资11.6亿元;平台建设项目44个,年度计划投资24.5亿元;工业项目46个,年度计划投资35.9亿元;旧城旧村改造项目26个,年度计划投资61.7亿元;小城镇建设项目21个,年度计划投资12.2亿元;物流商贸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14亿元;现代商务项目7个,年度计划投资6.8亿元;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产业开发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17.3亿元。

(二)民生实事项目

安排民生实事项目17个,总投资1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亿元。其中,作为人大票决候选实事项目13个,分别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程、城西幼儿园建设工程、县精神康复中心暨深甽中心卫生院迁建工程、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普惠性托育项目建设工程、公租房建设工程、乡村集士驿站工程、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菜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城区排水提质增效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工程,总投资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亿元;续建民生实事项目4个,总投资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亿元。

(三)预备类项目

安排预备类项目83个,总投资36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6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110.4亿元;平台建设及产业升级项目21个,总投资68.7亿元;城市面貌改善及功能提升项目15个,总投资75.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4个,总投资25.6亿元;文化旅游养老项目14个,总投资58.6亿元;小城镇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26.1亿元。

(四)重大前期项目

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15个,总投资2054.6亿元。按项目领域分,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720.8亿元;平台建设及产业升级项目22个,总投资509.8亿元;城市面貌改善及功能提升项目29个,总投资349.7亿元;社会事业项目8个,总投资30.9亿元;文化旅游养老项目23个,总投资251.4亿元;小城镇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192亿元。

(五)房屋征迁项目

安排房屋征迁计划项目51个,包含计划项目23个、储备项目26个、续建项目2个,计划征迁2001户,征迁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安排

经  济  指  标

单位

2020年计划

2020年情况

2021年安排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50

6.5

722.5

3.4

7以上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6.2

6.2

7.5

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亿元

6.5

1.4

7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与经济

增速同步

67.9

2.9

7

5.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9以上

231.2

-11

10

6.货物出口总额

保持全国份额

保持全国份额

9.5

保持全国份额

7.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1500

12088

11500

8.商品销售总额

亿元

638

9

8.2

7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71

8

1.3

7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5以内

102.9

103以内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

增速同步

64188

5.2

稳步

增长

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166

6.8

1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

15000

23598

15000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1.29

≤3.5

15.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05

2.9

3

16.人口自然增长率

5

1.3

4.5

17.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量

完成市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可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率无法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