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又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为了“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有一股“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气神,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牢固树立“敢担当、要积极、抓具体”三个导向,紧扣“党建引领、创建攻坚、质量提升、队伍建强、改革奋进、安全保障”六大行动,齐心耕耘同奋斗,翻篇归零再出发。
2021年宁海县教育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输出“双优”宁海建设教育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着力推进“党建引领行动”
1.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中央近期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积极配合市教育局精心组织策划开展教育系统“七个一百”系列活动,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干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以生动的宁海教育实践庆祝建党100周年。
2.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分步推进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全面落实民办中小学党的组织“应建尽建”,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大力度推进“一校一品”党建精品点建设,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制度”“治理”“智慧”三维度持续提升。继续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做好“先锋支部”创建,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提升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3.进一步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强化“清廉教育”,完善“阳光招生、阳光人事、阳光采购”“三阳光”运行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资金、人事、招标等权力事项的监管,完善教育系统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机制。全力推动第四批“清廉学校”示范点创建,层层签订责任状,推行党务、校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深化清廉文化进校园活动,争创清廉文化“一校一品”。监督做好第四轮22家学校(单位)巡察整改落实工作,全面启动第五轮巡察审计工作,实现基层巡察全覆盖。积极做好县委巡察、审计组“回头看”准备工作。
二、着力推进“创建攻坚行动”
4.发挥教育系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要作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全县近几年的核心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是创建的先决性指标条件,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上来,把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完成创建目标任务上来,充分发挥教育主力军作用,把文明城市创建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不折不扣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5.积极争创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深化幼教集团化办学,精准扶持民办幼儿园等相关措施,全面升级办园条件、办学内涵,加快推进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
6.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积极做好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省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评价工作,着力推进省现代化学校创建,为早日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做好准备。
三、着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
7.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学前教育第四轮发展行动计划,理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制定操作性强的幼教课改操作细则,促进“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发展。制定初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计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优质初中,帮扶提升近郊初中,重点倾斜发展农村边远初中。落实中考中招改革要求,妥善实施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和社会学科闭卷考试。坚持特色高中多样化办学,重点打造学术性高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保我县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启动特殊教育第三轮提升计划。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和内涵发展,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
8.全面提升教育布局质量。创新资源扩充体制机制,合理利用国资、民间资本建设学校,提前介入并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以桃源地块、老城区核心等区块为重点,完善基础教育建设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前童小学、海亮“宁海公学”、德翔外国语学校、职教中心(二期工程)等续建项目;计划新增桃源二中、城西幼儿园、学前教育提升工程、知恩中学(预备类)、桃源二小(预备类)等新建工程。
9.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加强与杭师大、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模具数控、电子商务等专业培育方面的合作,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新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宁海职业联合学院相关工作,推动社区学院和成人学校向社教中心、老年学校、远程教育中心、基层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五位一体”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村(社区)“三服务”工作,帮助村(社区)在文明创建、社区教育、资源布局等方面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推进“首问负责、即问即办”。积极探索创建“校内托管”的课后服务品牌,进一步缓解“三点半难题”。
四、着力推进“队伍建强行动”
10.建强校长班主任队伍。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多途径激发校长管理动力、提升校长管理能力,加大校长接班人,尤其是初高中校长接班人的培养力度,建立科学的校长流动机制,优化校长年龄、资质梯队,努力建设一支管理精良、业务卓越的专家型校长队伍。进一步提质提酬,设立班主任队伍建设专项保障经费,加大名(骨干)班主任培养力度,完善班主任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机制。
11.建强名师队伍。深化“名优师资五年倍增计划”,加强与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对接,引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研究创新团队。启动“教育名家”培养对象的选拔工程,为参评市名师、专业首席教师、省特级教师等高层次教育人才搭建后备梯队。组建新一轮名师工作室,实施新一轮苗子培养和名师骨干培养工程,进一步扩充县内名优师资队伍。
12.建强一线教师队伍。通过丰富优质培训、高端研修等方式,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大力度培养市“四有”好老师。切实抓好新教师招录工作,逐步缩小教师编制缺口。严格管理“进校园”活动,确保每个学校每学期进校园活动数控制在5 项以内,切实减轻学校、教师非教学负担。强化师德师风管理,严厉打击有偿家教、教师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等行为。
五、着力推进“改革奋进行动”
13.有序推进学前教育阳光招生改革。遵循属地管理、户籍和配套小区优先、免试、公民同招等原则,对学前教育招生工作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公益普惠、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14.积极推进“公民同招”改革。完善“公民同招”制度,有序推进海亮“宁海公学”招生工作,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有序竞争、协调发展。加强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到民办中小学校任职任教的管理。
15.全力推进数字化教育改革。落实省市数字改革大会精神,基于宁波“数字教育”“131”工作体系,按照数字化改革要求梳理部门核心业务,力争形成宁海数字教育方案并落地实施。重点推进数字化改革综合应用场景项目“智慧校园二期”,在组织人事、资产管理、材料采购和校园智能安全防控体系等方面架构多级联动的“智慧局校+智慧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积极做好市中小学智慧校园标杆学校的申报和创建工作。
六、着力推进“安全保障行动”
16.夯实校园安全防控底线。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疫情扩散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我们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统筹教学、防疫两条战线,守护好校(园)门,精准排摸、动态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各类重点人员的滚动排查和管控,扎实推进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17.压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签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防欺凌、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常态应急演练活动,完善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强化源头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进一步用好第三方安全管理力量。
18.抓实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启动实施列入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法治思品导航、美好心灵护航、关心关爱助航”三航工程,通过优化队伍配备、深化课程设置、强化机制建设、细化主题活动四个方面,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关心关爱行动。全面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加强近视防控督查,开展体质健康抽测,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