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文>其他文件>县政府文件
索引号: 2965404/2021-3957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外办) 发文日期: 2021-06-30
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海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的通知

宁政发〔202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宁海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海县人民政府

2021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海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开发区(园区)整体布局合理化、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发展高新化,按照《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整合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委发〔2020〕20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总体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21〕25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和必要性

(一)发展现状

目前宁海共有各类开发区(园区)13个,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即宁海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县级开发区(园区)5个,即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安置区、宁西生态园、西店工业园滨海区块、西店工业园望海区块;乡镇级园区6个。全县开发区(园区)实际管辖面积153.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66.61平方公里,共有管理机构7个,管理人员298人,2019年工业总产值851.48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1.宁海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1)设立情况。1994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发展水平。现主导产业是五金机械、模具、文具、电子电器、汽车配件、灯具等,2019年工业总产值538亿元,拥有得力集团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北新建材有限公司、宁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3)空间范围。核准区面积14.6平方公里,管辖面积76.96平方公里。

(4)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为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宁海科技园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共176人,其中行政人员9人,事业人员35人,企业人员112人,外聘20人。

2.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1)设立情况。2017年1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发展水平。现主导产业是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材料等,2019年工业总产值125.4亿元,拥有宁波奇亿金属有限公司、宁波吉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3)空间范围。核准区面积7.77平方公里,管辖面积73.17平方公里。

(4)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为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共100人,其中行政人员15人,事业人员21人,企业人员39人,外聘25人。

3.县级和乡镇级开发区(园区)基本情况

5个县级开发区(园区)中,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安置区、宁西生态园等3个开发区(园区)的管理机构均为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西店工业园滨海区块和西店工业园望海区块的管理机构为宁海西店园区建设有限公司,共有管理人员22人;6个乡镇工业集聚区块,均未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由属地镇(街道)管理运行,产业以当地块状经济为主。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我县计划将全县13个开发区(园区)整合为宁海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主要有以下方面考虑:

1.从整合提升宁海经济开发区来看。“十三五”期间,宁海经济开发区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将以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为统领,通过整合提升,引入创新创业新业态,提高产业质量,创建一批智能型、科技型服务平台,并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整合提升该开发区,有利于提升整体开发水平、优化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最大效益利用空间资源,各工业区块明确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准入条件和实施举措,对未来将开发区打造为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智造产业融合区具有重要意义。

2.从整合提升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来看。开发区地处我省第二大湾区三门湾腹地,同时又是宁波与温州、台州连接的重要节点,甬台温临港产业带的重要区块,是温州、台州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2019年2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成立宁波南湾新区指挥部的重要决策,开发区是其中的重要核心区块,目前整个南湾新区的规划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通过整合提升,着力推进开发区体制创新、开发创新、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竞争的架构体系,打造高能级、高水平的开发平台,有利于我县进一步集聚要素资源、转化发展模式、强化转型驱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四大”建设。通过整合提升,可以在更大的地理空间和产业空间上进行布局谋划,为打造新兴产业全产业链提供成长空间,为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发展新动能奠定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推进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的要求,坚持改革引领、全局谋划、系统推进,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完善开发建设体制,着力提升发展能级,集中力量打造重点发展平台,为建设“双优”宁海提供高效的平台支撑。

(二)总体目标

2021年,全县13个开发区(园区)中的9个整合优化为两个开发区,即宁海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其余的黄坛工业区块、高坦园区、长洋工业集聚区、大佳何工业小区等4个园区转型提升为小微企业园,由乡镇属地管理。设立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两个管理机构,不再保留或增设其他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数量分别压缩60%和30%。整合后形成的宁海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三)分类推进路径

第一类:整合提升园区

1.宁海经济开发区

(1)空间范围及分片区情况。依托原宁海经济开发区,将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安置区、中小企业集聚区、宁西生态园、西店工业园滨海区块、西店工业园望海区块等园区进行整合,组成新的宁海经济开发区。空间上形成1个核心区、3个分片区的“1+3”空间架构,整合后总面积66.06平方公里。

①核心区:依托原宁海经济开发区,将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进行整合,规划面积47.28平方公里,适宜建设面积43.79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32.37平方公里。

②西店片区:将西店工业园滨海区块、西店工业园望海区块进行整合,位于宁海北部,规划面积13.54平方公里,适宜建设面积12.87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6.32平方公里。

③亭港片区:将中小企业安置区、中小企业集聚区进行整合,位于雪坡村以南,越溪乡北部,为拟授权管理区域,属异地整合,规划面积3.41平方公里,适宜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3平方公里。

④宁西片区:将宁西生态园进行整合,位于宁海西南部,规划面积1.83平方公里,适宜建设面积0.96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0.55平方公里。

(2)管理体制。整合设立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管理主体。

(3)主导产业。汽配、模具、新材料等产业。

2.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

(1)空间范围及分片区情况。依托原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将长街数控机械产业园进行整合,组成新的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空间上形成1个核心区、1个分片区的“1+1”空间架构,整合后总面积95.36平方公里。

①核心区:依托原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整合为宁东新城片区,规划面积85.24平方公里,适宜建设面积73.9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5.52平方公里。

②长街片区:将长街数控机械产业园进行整合,规划面积10.12平方公里,适宜建设面积10.04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4.16平方公里。

(2)管理体制。整合设立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管理主体。

(3)主导产业。通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

第二类:转型提升园区

将黄坛工业区块、高坦园区、长洋工业集聚区、大佳何工业小区等4个园区作为转型提升对象,推动向小微企业园进行转型。

三、任务举措

(一)优化空间布局

统筹空间布局规划。把规划先行、规划引领作为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的核心,按照“万亩空间、千亿量级”的目标,完善开发区(园区)整体发展规划、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通过整合提升,优化拓展开发区(园区)空间,集聚优质要素,优化产业布局,坚持集约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三产联动、产城融合的空间功能布局。

推进资源集聚集约。加快低效和闲置工业用地开发利用,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优化企业空间布局。推进老旧、低效工业区块改造提升,实施老旧工业区块有机更新。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工业用地实施“零地技改”,支持土地权利人和相关市场主体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以工业用地连片规划和改造为导向,加快零星分散土地的整合归宗,允许市场主体以转让方式取得相邻多宗地块集中开发,涉及多个土地权属人的改造项目,允许协商确定一个改造主体开展归宗改造。

(二)提升发展能级

打造创新高地。实施人才、科研机构引入计划,扎实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和人才向开发区(园区)集中集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鼓励和支持以开发区(园区)为单位建立行业大数据平台。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支出,鼓励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低效企业改造提升,进一步建立健全“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的综合评价,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电、税收、碳排放、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追加投资、转让出租、整合改造、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企业产出水平。因宁海经济开发区位于象山港底部区块,要求严格执行象山港保护利用相关规定,逐步调整现状产业导向。

推进生产绿色安全。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完善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污水管网、消防安全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循环化、低碳化、生态化改造。推行智慧化监管和治理,采取专业化物业管理等方式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工业集聚点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三)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以开发区(园区)为主的工作协调机制,设立由涉及开发建设相关部门组成的行政服务分中心,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理顺管理机制,解决城市管理、企业运行、统计、安全生产等各方面的权属管理与属地管理之间的矛盾。同时,通过充分授权,开发区(园区)行使县级经济管理权限。

深化财税分成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体制作用,严格落实县财政与开发区(园区)财税分成政策,调动开发区(园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和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能力,对开发区(园区)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自求平衡”的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

推动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工作机制。坚持绩效优先原则,以工作论实绩、凭绩效定奖惩,允许开发区(园区)国有开发运营企业按市场化方式制定薪酬办法。探索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薪酬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激励效应。

强化纪检监察监督。全面落实省纪委《关于加强开发区(园区)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对开发区(园区)监督,尤其是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监督全覆盖、无盲区。按照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实事求是、科学设置,职能分明、权责一致的原则,规范开发区(园区)纪检监察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备。

(四)强化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重点整治企业的无证照生产经营、违规操作、违规住人和消防要求不达标等突出隐患问题。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全面拆除经相关部门审核认定为违章搭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深入开展环保治理,对企业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以及排放达标等情况开展检查和执法行动,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处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依法关闭等措施,加快环保提标改造。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动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或淘汰类的落后产能退出,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对达不到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能,予以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依法责令关停退出。

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征地拆迁、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专业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培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开发区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开发区(园区)职工生活区配套服务功能,集聚劳动力资源,保障企业用工需要。整合开发区(园区)人力资源,优化办事服务中心职能,丰富服务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对全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的统筹领导,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加强开发区(园区)党的组织建设,探索人大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优化开发区(园区)综合管理资源,强化开发区(园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格局,确保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在领导、规划、招商、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实现“五个统一”。相关乡镇(街道)配合落实整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生态环保和政策处理等方面承担主要职责。

(二)科学资本运作

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园区)现有的资金运作效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和PPN等融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商住土地的比例。

(三)强化督查机制

将各部门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纳入重点督查,监督开发区(园区)在组织构建、开发管理创新、配套服务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对推进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附件:1.宁海县开发区(园区)现状情况表

          2.宁海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四个一批”情况统计表

          3.宁海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后基本情况表(宁海经济开发区)

          4.宁海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后基本情况表(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

          5.宁海县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主要指标

          6.宁海县开发区(园区)现状基础图

          7.宁海县整合提升后开发区(园区)空间布局图

2021 8 附件.pdf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