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宁海县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涉及四个街道,分别为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
二、 规划期限
近期:2022-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三、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未来导向
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 建设舒适精美、包容和谐、活力智慧、富有未来感的现代化高品质城镇社区。
(2)规划统筹、协同推进
符合上位规划、衔接相关规划,统筹相关城市建设工作,协同推进城镇社区健康发展。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满足社区基本配套服务基础上,基于宁海县中心城区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基础的多样性,确定不同类别,突出个性特色,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
(4)数字赋能、整体智治
以建设“数字城市、智慧治理”为目标, 强化城镇社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治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打造智慧城镇社区。
四、 规划目标
按照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的要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布局,为全面有序推进城镇社区建设提升工作奠定基础。
五、 建设标准
坚持“一统三化九场景”,把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作为“3个维度”的价值坐标,彰显以人为本、生态低碳、智慧运营社区本原价值;把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和未来治理作为“9大场景创新”重点,推进全生活链、全功能链和全产业链无缝对接,构建服务需求全覆盖、服务人群全覆盖、服务响应零延迟的未来社区全生活链图景,形成新教育、新医疗、新养老、新交通、新能源、新物流、新商业、 新社交、新安防、新消防等全功能链响应,推进科技产业、文创产业、建筑产业、装备产业及其他服务业全产业链支撑。
六、 规划内容
(1)15分钟生活圈
按照要求,宁海县中心城区划分为19个“15分钟生活圈”。
从社区服务、就业引导、住房改善、 日常出行、数字化应用5方面进行要素配置,其中社区服务细分为健康管理、为老服务、终身教育、文体活动、商业服务、行政管理、安全防灾7项。
要素分为 “基础保障类”及 “品质提升类”两类。 “基础保障类”要素主要满足居民日常所需的基础服务和公共公务,提供基层 就业救援、保障基本居住需求、倡导绿色出行以及布局休闲空间“品质提升类”要素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社区增值服务,舒适的出行和休闲环境,以及数字化、智慧化的服务。共计 42 项要素,其中 “基础保障类” 24 项, “品质提升类”18 项。积极鼓励部分要素如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地、商场、菜市场、社区服务中心等联合建设,形成功能完善、服务便利的1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
(2)社区单元(5分钟生活圈)
结合社区布局规划,与社区行政范围统一,划分为70个社区单元,其中旧改型 43个,新建型8个,新建+旧改混合型14个,配套型 5个。
以《未来社区建设指标体系》 为基础,综合考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等,提出城镇社区单元(5 分钟生活圈)设施配置要求。
从社区服务、就业引导、住房改善、 日常出行、数字化应用五 方面进行要素配置,其中社区服务细分为健康管理、为老服务、终 身教育、文体活动、商业服务、行政管理、安全防灾、环境卫生 8 项。
要素分为“基础保障类”及“品质提升类”两类。共计 39 项要素,其中“基础保障类”27 项, “品质提升类”12 项。鼓励部分要 素如社区文化设施、养育托管点、社区服务大厅、特色文化公园等服务设施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形成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
社区单元均应满足 “邻里” 、 “教育” “健康” 、 “服务” 、 “治理”5项场景的基本指标要求。综合条件较好的单元应在上述5项场景基础上,选配4项场景。
鼓励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和地域特色,强化特色要素。
七、 近期建设计划
2021年建设塔山社区 YL-4-(3)、双水社区 YL-5-(2);
2022年建设华庭社区 TY-7-(5)、九顷社区 MQ-4-(2);
2023年建设北星社区 YL-3-(3)、湖西社区 TY-7-(2);
2024年建设正学社区 YL-2-(2)、车河社区 YL-3-(2);
2025年建设东兴社区 YL-2-(4)、霞客社区 Y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