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banner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传家
当前位置: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传家
俞大猷:忠诚严明同仇敌
发布时间:2022-11-30 10:06:03 信息来源:清廉宁波网站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21125103102.png

俞大猷画像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明代抗倭名将,历任参将、总兵等职。当年转战东南诸省沿海,战功卓著,与戚继光齐名。

在宁波市镇海中学梓荫山的东北麓,静静地矗立着四块石碑,竖碑式放置,高2.3米,宽1米,厚0.18米,碑上端两角为圭角,白底黑字刻阴文,上面赫然镌刻着“俞大猷生祠碑记”,记载着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紧邻其侧的是一座石亭——都督俞公亭,亭面阔一间,进深1.4米,地面错缝铺设青石板,以四根水泥圆柱为柱础,人字型红色梁架横立于柱上,以封檐板及椽子承接其中,人字硬山式筒瓦盖于屋顶。据民国《镇海县志》载,俞大猷生祠碑最早刻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这一碑一亭蕴藏着一段镇海人民至今仍交口相传的佳话。

1.jpg

俞大猷生祠碑记

明嘉靖年间,倭寇进犯浙东一带,百姓不堪其扰,镇海也深受其害。明世宗朱厚熜下诏调任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常驻镇海。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汪直、徐海为首的奸商、流氓勾引倭寇突入镇海关,镇海军民合力抗击,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击退倭寇。倭寇眼见入镇海关不成,仍贼心不死,后转移到金塘的沥港,并以此为巢穴盘踞。沥港距离镇海城仅几十里,不捣毁贼巢,则镇海难安。次年,俞大猷、汤克宽奉命率水师追捣沥港贼巢。沥港地形曲折,很难迅速登岸。明军水师火炮横发,杀声震天,然倭寇倾力抵抗,一时之间胜负难决,战事陷入僵持局面。俞大猷派出两名熟悉金塘路径的士兵,潜入沥港,火烧贼营。他则亲自率领水师转移至距贼巢只隔一山的营木岙,派遣张四维屯龙山,黎秀屯郭巨,遥为声援。被派出的两名先遣士兵从外海进入金塘,沿山路昼伏夜行,翻山越岭,四更抵达贼营。此时,倭贼多在梦中。两士兵即在贼营点火,用火药喷敌寨,待倭贼醒来,已是火药爆发,烟焰蔽天,营寨全部被烧。倭贼惊慌中抢船突围而逃,落水死者无数。彼时,俞大猷冒着烈火挥师进剿,经过四天奋击,倭巢尽毁。接着,他又乘胜追击,率军连败倭贼于松门、普陀、昌国、临山、观海等地。自此,倭贼不敢再犯镇海。

2.jpg

都督俞公亭

嘉靖三十三年(1554),俞大猷调任外地任职,镇海百姓请留不成,就在城东镇远门内建立都督俞公祠,并立碑四方,记其功绩。1994年,镇海中学扩建田径场拆迁周围民宅时,发现俞公祠遗址及石碑。1996年,俞大猷生祠碑迁移至镇海中学梓荫山东北麓,并新建俞大猷纪念碑亭。

俞大猷对打击倭寇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善于练兵治军,主张训练精兵,认为“练兵必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尤其注重用“忠孝、礼义、公正、廉明”等道德观念对士兵进行思想训练,碑记中有载:“金门号难治,公以恺梯公廉御之,教士卒以荆楚剑法,帅其子弟谈习经礼,金门大治。”此外,他还强调军队要有“节制”,在军队管理上要纪律严明,赏罚得当。碑记中有载:“次于马迹,飓风昼晦,群蛟荡舟,公恬不为动,既而曰:‘虽天变,亦舟人弗力。’斩二人以殉,军始知有纪律者,俱而思奋。”正是他严于治军的记录。

3.jpg

镇海口海防遗址

虽然身为一军将领,俞大猷却生活清贫,家里无多余钱财为士兵买酒买肉买粮食,亦无法满足士兵们的口腹之欲。只有靠自己以身作则,与士兵们一起吃干粮、顶热风、冒巨浪,有时一天吃不上两三顿饭,凭此和海贼格斗,却屡次获胜。因为每次打仗,他总是冲在最前方,他也最喜欢打硬仗,屡屡以少量的军队和大量的倭寇进行生死搏杀,这样不惧生死、身先士卒的作风也带动激励了士兵,从而形成了敢杀敢拼、能打硬仗的良好士气。

俞大猷为将廉洁,且对部下颇有恩惠,多次建立大功,威名震慑南部疆土,而巡按李良臣以奸贪之罪弹劾他,兵部坚决为其辩诬,皇帝诏令俞大猷回原籍听候差遣。后来起用出任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1573)秋,海寇突袭闾峡澳,因战事失利俞大猷被剥夺职务,后又起用为后府佥书,训练车营。万历七年(1579),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病死。朝廷追赠左都督衔,谥号武襄。俞大猷负有奇节,常以古代贤人豪士为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多地都为其立祠祭祀。

虽历经四百年风雨,碑亭仍直立如初,上面镌刻的文字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稀可辨。在数棵苍松的掩映下,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一位垂垂老者正在诉说着经年往事,与不远处操场学生的青春活力相得益彰。绵延于历史长河中的廉洁文化魅力,将在时代变迁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