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地区概况>宁海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地区概况>宁海生活
一个节庆开启一座城市新蝶变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外办) 浏览次数: 字号:[ ]

城南新貌 (山水尤摄)

记者戴依潘怡帆周韵健

在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于天台山和四明山交汇,青山苍郁,碧水迢迢,阡陌交通,村落其缀,千种风情不尽言说——这是宁海。

400多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说,“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400多年后,宁海用一本书打开一座城。自2002年举办首届徐霞客开游节始,宁海连续20年,用一个节庆助推城市发展,见证其辉煌成就。

这20年,宁海完成从旧城到新城的转身,实现从颜值到气质的升华,达成绿色与人文的交融,唱响了宁海的蝶变之曲,揽胜之曲——实现国家级生态创建大满贯,摘得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4A级景区城等荣誉……

品质+温度

因节赋能老城蝶变

徐霞客开游节这20年,是宁海老城的蝶变史,而居于首的,则是城南的蜕变。

城南与开游节有缘。徐霞客选择在西门开篇,宁海也每年把西门作为开游节的主阵地。得此殊荣,2010年,占地26.3亩,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的西门城楼拔地而起,建筑再现了明初嘉靖三十一年时初建的格局和风貌,青砖黑瓦,朴素大气。

从西门城楼延伸开来,许多建筑因势而起,总长1600多米的徐霞客大道拓宽新建;兴宁廊桥2018年完工,整座桥运用不同色温的光源,营造了美轮美奂的夜色美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桥”;拆除重建的南门大桥2022年元旦正式通车,成为宁海南北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

因节赋能,“十五”至“十三五”期间,城南蝶变加速,兴宁南路打通,跃龙山桥重建,徐霞客公园再焕风华,老化肥厂地块改造、洋溪亲水平台建设、徐霞客大道西段延伸……城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此,居住在徐霞客大道附近快20年的市民潘婉琴特别感慨:“以前徐霞客大道这块比较没落,现在完全不一样啦,每天傍晚,不少住在北边的市民都要跑到我们南门的兴宁廊桥、西门城楼来玩呢。”

城南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整个老城区的涅槃重生。沿着徐霞客大道,往曾经宁海最繁华的桃源桥一路北上,城隍庙地块、西门地块、水角凌地块、西大街南地块等相继启动改造重建。

据县征管中心主任仇存明介绍,借国家棚改政策的东风,自2015年至2021年底,我县有序推进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老城区整体征迁改造工程投资近150亿元,改造征迁面积近180万平方米,超7000户群众实现“忧居”到“优居”的转变,历经蝶变的老城区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除了征迁工作,我县在大力改善老城区基础设施、交通拥堵等方面也可圈可点。

对此,从事市政道路设施建设管理工作10多年的老住建人王先生印象颇深,他说,“老城区原先的道路大都是以两车道为主,行车很拥堵。这些年,我县相继对人民大道、外环东路、山河路、环南中路、解放南路等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有些道路从原先的双向2车道变成了双向4车道;有些从双向4车道变成了双向6车道。去年,桃源南路也进行了拓宽,老城区的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了。”

举目满眼新,移步皆是景。南门外,丰富的城市夜生活成为经济活力的新注脚。正是感受到老城区逐年提升的品质和温度,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这里安居和生活……

颜值+气质

宜居宜业时尚尽显

鲜花怒放,鱼群嬉戏,白鹭飞翔,小桥流水之间,不时有亭台楼阁点缀……这是天明湖公园。

随着老城区更新步伐的加快,新城建设展现了一片新气象。

沿着天明湖公园看过去,得力、旗滨、建新、奇精等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会展中心、中医医院、桃源商务楼等40多个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潘天寿艺术中心、喜来登酒店、城市阳台周边市政配套工程等14个项目有序推进,多个临湖现代化住宅小区相继交付,新城市中心区“城市客厅”功能日益凸显。十年时间,我县主城区建成面积从32.7平方公里扩大到43.34平方公里,“长大”几近于四分之一。

2012年开始,我县以“一核带四心、一环联四区”的理念建设新城市中心区,范围东至兴海路,南至金水路,西至兴宁北路,北至高速互通,占地面积约6.3平方公里。以天明湖生态景观功能区域为核心,带动周边四个城市功能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同时以城市商业功能环联系中心区主要功能区块及周边宜居生活社区,并布置公共服务节点。

时尚的新城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新城的‘颜值’让我印象深刻,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现代化小区鳞次栉比……宁海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感觉了。”说起家乡的变化,市民杨朝波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市民陈宇轩,正是看中了天明湖周边优越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活优势、融合的创业氛围,前几年他将房子买在了颐园。

拥有高颜值的同时,新城市中心区的品质和能级也在不断提升。

县新城办工作人员褚俊骏表示,眼下,我县围绕天明湖核心区域,正在串联周边很多子项目,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环湖商圈;天明湖核心区块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都市运动休闲旅游工作进一步培育;天明湖商务核心区块列入首批省城市风貌样板区创建名单。

彰显着现代化城市气质的西子国际、桃源广场、高铁商圈等一批新型商圈,同样正在成为新的人流聚集地。如今的城之北,正朝着“宁海诗画客厅、宜居宜业高地”的目标,展露腾飞之势。

“北时尚”未来可期。

交通+旅游

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2021年开游节期间,导游朱红康带着百余名武汉市民开启静城宁海之旅,“我们乘坐旅游高铁专列到宁海,前童的小桥流水、石窟的奇岩怪石以及当地透骨新鲜的小海鲜让我们印象太深刻了。”

近年来,高铁+旅游打开了广阔市场,逐渐成为旅行新时尚。通过高铁的链接,中国旅游日的发祥地与中国旅游日的主会场有了美妙的互动。从汽车到高铁,宁海20届开游节,见证了人们出行方式的演变。

在交通战线干了30多年的县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征迁科干部杨跃胜,对宁海交通的发展史了然于胸。他说,近20年,宁海交通有三个重要历史节点,分别是建成投用第一条高速、第一条高铁以及基本形成“一环八射三纵七连”公路网。

2001年12月,抢在首届开游节前半年左右,甬台温高速宁海段通车,自此,我县实现了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开游节的媒介下,这条高速像热情的红娘,源源不断地输送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的游客到宁海游玩,宁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距离被无限拉近。

2009年是一个应该被铭记的年份。当年国庆节前夕,铁路宁海站投入使用,从此开启宁海人在自家门口坐高铁出行的新时代。高铁通车,进一步发酵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游客到宁海的热情。据统计,铁路宁海站可通达近153个城市,疫情之前进出客流日均1.2万人,位居甬台温客专沿线县级站点第二。另外,宁海站还是全省第五个、全市第一个拥有始发列车的县级火车站。目前,已开通宁海至北京、上海、贵阳以及亳州的始发列车,开通南京等地至宁海的旅游专列高铁。

高速公路和高铁是我县对外交通大通道,而对内交通,12年前确定的“一环八射三纵七连”公路网基本建成,国省道总里程翻番,道路密度从9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07公里/百平方公里。

这些公路不仅路况好,而且颜值高,受到人们广泛好评。如象西线桥头胡至深甽段公路,安岚酒店的罗经理每每从城区驱车去宁海森林温泉度假区,就会赞不绝口。“现在从城区到深甽只要20分钟,这么美的公路,开车变成一种享受。”这条公路是“一环”和“一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山海资源、沿途风景,被誉为最美风景道,成为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全域旅游的快速路。

“随着公路主骨架基本成型,县域内的通行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从城区辐射各乡镇、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二十分钟交通圈’,实现‘镇镇通国省道、镇镇通一级公路、村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县交通局局长章开望表示。据统计,目前,我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72.96公里,其中“十三五”新增公路里程101.3公里。期间,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宁海段(G1523甬莞高速)建成通车,宁海自此拥有两条高速,大部分乡镇(街道)可实现15分钟上高速。

G228国道南门至下陈段、象西线桥头胡至深甽段、甬临线梅林至山河岭段、盛宁线城区至胡陈段……一条条交通大道的建成投用,见证着宁海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也引领我们加速奔赴现代化“双优”新宁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