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新路

竹许公路

花山隧道

一路春色
青绿山水中、层峦尽染间、蓝色海湾旁,一条条农村公路似游龙穿行其间,又似飘带串联壮美山海、美丽乡村。
这是一张安全、便捷、高效、美丽的现代化农村公路网络,在宁海大地上,蜿蜒、织密、更新……
近年来,县交通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八八战略”“千万工程”中汲取乡村成长力量,把农村公路提升改善作为乡村振兴、城乡共富的重要支撑,以“四好农村路”穿针引线,全力抓好“建、管、养、运”全过程闭环管理,让一条条县道贯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塑造出城乡统筹发展的路网系统,生动描绘富美乡村的绚烂画卷。
数据显示,我县公路总里程达1648.54公里,公路密度8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共有农村公路1389.6公里,其中县道35条468.7公里,乡道148条508.7公里,村道369条412.2公里。我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及美丽交通经济走廊省级示范县,形成了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路畅其行
大力夯实“建设”基础
行驶在前往王干山的农村公路上,远山、村庄、沧海、桑田相映成趣,脚下的道路干净平整,依地势而点缀的微景观新颖别致,可谓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
高品质的农村公路,源自高标准建设。我县在建设“一横三环五射”的大交通路网格局基础上,突出解决公路“毛细血管网”提升问题,专门制定“四好农村路”建设路径图——《宁海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方案》《宁海县农村公路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促进交通产品完善和服务水平升级,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在建设中,做到“三个聚焦”,即聚焦乡村公路,突出2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重点解决通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聚焦断头路、瓶颈路,突出等外公路消除和低等级公路提升,重点解决“通”而不“畅”问题;聚焦全域发展,突出通乡镇、通景区公路改扩建和安全设施完善,重点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在成效上见真章。“四好农村路”创建期间,我县全面消除等外公路17公里,建设自然村公路、打通断头路32.9公里,新改建通景公路22.25公里,完成乡村道低等级公路局部完善35.5公里,完成路面改造提升196.5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2.5公里,完成危桥病隧改造9座,建设完成普通公路服务站13座,建设改造乡镇运输服务站4个,陆岛码头泊位提升改造1个,港湾式停车站50个,完成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342个。
精心呵护
持续完善“管养”体系
在三军庄“五站合一”综合性基地,既有压路机、铲车、扫雪车等大型养护设备,又有专业检测设施和违法处理窗口,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这里包括公路应急保障基地、梅林公路养护所、超限运输检测站、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梅林中队、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西店中队五块功能,是县交通系统“管养”农村公路的一个主阵地。
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我县全面建立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明确了“四好农村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实施范围、路长职责、保障措施及县乡道路长名单。随着“路长制”的进一步实施,一块块“路长”公示牌出现在县道、乡道、村道路边,每条农村公路都配上“管家”,实现了管养全覆盖、无盲区。
数字赋能,为公路管养插上科技“翅膀”。近日,执法人员通过省综合治超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措施,成功查处三辆大货车利用“开火车”“排排队”的方式,故意逃避超限检测的违法行为。据了解,我县积极探索“线上巡查+线下稽查”的常态化“无缝”治超模式,利用农村公路沿线非现场执法点位、违法超限车辆查询系统以及重点车辆精准布控系统开展科技治超,强化违法超限运输打击。自科技治超以来,共线上查处12329辆超限超载违法车辆,“非现场执法”查处率占总治超数量的83.3%。同时,打造智慧交通指挥平台,实现日常管养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监管。
在护路过程中,全方位监测路域环境,督促各地落实整治,限期整改,确保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无违章建筑、堆积物和非公路标志;实行重点公路、重点路段常态化养护,“一路一策”逐年安排大中修、提升改造、危桥改造等养护工程。另外,我县以“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管养水平。从2018年起,先后成功创建胡陈、力洋、西店、越溪、桑洲等示范乡镇。通过示范乡镇创建,以点带线、以线串面,连通了全域通景路、旅游路、生态路,实现了全域共建、共创、共享的良好局面。
赋能发展
高效做好“运营”文章
岔路镇高塘村位于王爱山,是一个云端上的小山村。每天早上9点左右,该村集士驿站站长陈菊华准时来到门口,接收从客运西站发来的快递和美团优选商品。“下单后,第二天就能送到。在山区也能享受城区一样的快递服务。”
这得益于我县创新打造的城乡客货邮融合模式。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和“村村通”公交等优势,我县通过融合城乡客运和邮政快递,开设快递进村公交专线,持续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创新“集士驿站”“公交邮路”和“城乡客货邮数字化集成”等农村物流运作新模式,推动实现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就业富民,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目前,我县已形成客货邮融合“一张网”、数字智管“一平台”、集士驿站“一品牌”的标志性成果。集士驿站物流网点达110个,预计于2025年年底突破180个,实现集士驿站村(社区)服务全覆盖。公交带货量360.6万件,降低农村物流整体成本20%以上,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30%,农村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近20%。
从以前的解决出行,到如今的带动致富,农村公路的嬗变,化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
沿着滨海公路(县道桥电线)一路北上,来到强蛟镇下渔村,吹着海风,看一看湛蓝的宁海湾;走在崭新的东仓油路,进入美丽的胡陈桃园,露营、游戏、围炉煮茶,享受午后时光;沿着蜿蜒的竹许公路驱车而上,映入眼帘的是许家山“石头王国”,住一次房车,喝一壶番薯烧,来一次草坪大狂欢……风景如画的“四好农村路”不仅串联起森林温泉、梁皇山景区等众多景点,还链接起一个个村庄,盘活沿线的农家乐、民宿经济,让“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农村成为旅游热门打卡点。
发轫于葛家村的艺术振兴乡村模式,以农村公路为纽带,串珠成链、提质扩面。从大佳何镇区沿着Y405大佳何~里袁一路前行,走进石门乡村艺术谷示范带,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若一幅“富春山居图”。与该示范带类似,桥头胡街道的汶溪翠谷以一溪一路为媒(X403梅茶线西茶段、Y406建龙公路),联合沿线村庄,强化艺术赋能,沿线处处风光旖旎,烧烤营地、水上乐园、高端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展现出全域旅游无限魅力。
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特色产业、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建设相结合,屿南线、临港线、西张~尖岭头等多条农村公路,为宁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交通基础保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路与体育融合,步道经济助力绿色崛起。一条条农村路,连通着全县500公里的登山游步道,连接着徐霞客大道、胡陈乡、标准海塘岸多地共200公里的慢行系统,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也打响了“霞客之路”的知名度。
下阶段,县交通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契机,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加快交通强县建设,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贡献更多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