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提高政治站位,扛起责任担当,坚持“上级所指、普格所需、宁海所能”,深入推进就业帮扶、消费帮扶、产业帮扶,加快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推动东西部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2022年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情况
宁海县坚决扛起责任,坚持“上级所指、普格所需、宁海所能”,聚焦新的结对关系,接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就业帮扶、消费帮扶、产业帮扶,加快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广“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携手打造有亮点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聚焦增强内生动力,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全面拓展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聚焦工作机制完善,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清单化、闭环式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地,多出成果经验,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和合作典范。主动作为、共同发力,让乡村产业兴起来强起来、乡村人才聚起来用起来、广大企业想参与敢参与,努力把东西部协作“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实做细做好,把宁海的民营企业优势转化为助力四川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二)今年主要工作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2022年宁海县对普格县投入财政援建资金6000万元,全年实施项目14个,已全部启动,资金已支付5387万元,支付率89.78%。
1、强化顶层谋划。一是高位协同推进。6月,普格县委副书记、县长率党政代表团访问我县,双方签订消费帮扶暨电商推广合作协议和镇镇结对帮扶协议;11月,宁海县委书记滕安达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楼鼎鼎先后率党政代表团赴普格县考察援建项目、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举行捐赠仪式、慰问挂职干部人才、走访慰问困难彝族家庭。全年,共召开县委常委会议1次,县政府常务会议2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1次,研究、部署、推动2022年东西部协作工作。另外、相关部门、结对乡镇之间互访频繁,有力推动了东西部协作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制订《2022年宁海县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出台《关于做好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十项补助内容,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工作。三是结对帮扶多层次。积极推动宁海18个乡镇(街道)和普格县13个乡镇(街道)结对全覆盖,发动6所学校、5所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动员11家结对企业、宁海四川商会、宁海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结对帮扶,并开展交流互访、捐款捐物等活动。
2、打好劳务协作组合拳。为应对疫情影响打出“政策补助+精准对接+人文关怀”系列组合拳,帮助普格籍农村劳动力在宁海连续就业三个月以上600人(脱贫人口252人)。一是政策补助,出台《关于做好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十项补助内容,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工作;二是精准对接,组织重点企业带着2000多个岗位奔赴普格县,举办“宁普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 三是人文关怀,建立普格之家、普格县党群服务工作站、普格县劳务人员工会组织,专门为普格县的专技人才和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宣传、心理辅导、健康咨询等保障服务,让普格人来宁海学习、工作、生活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城的温馨。同时,举办火把节,让在宁海的普格籍务工人员欢聚一起,体验家乡的“激情七月”。
3.推动消费协作市场化。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及“两地仓”优势,统筹管理资金使用和商品销售,委托县交通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县集士驿站科技有限公司(国有企业)统一集采凉山州产品,确定以宁海县集士驿站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经销商,与县内9家大型超市联合促销凉山州农特产品,从政府行为引向市场行为,同时鼓励社会多方参与,构建“凉山企业联盟+普格电商产业园+宁海消费帮扶企业”联动模式,引导宁、凉两地企业签订农特产供、销合作协议,挂牌10家消费协作门店,帮扶产品由集士驿站公司进行统一配送,利用三级物流网络及50个乡村驿站网点、6个城区驿站网点为凉山农特产品配送提供物流运输保障。截至目前,实现四川省农特产品销售额6199万元(凉山州3248万元)。
3.锚定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引入适配企业赴川投资。多方位分析浙川两地的产业结构差异,引入16家合适的企业到四川投资兴业,年度实际投资额近4.9846亿元。二是引入宁海优势农产品。组织多部门、专家团探索适合推广到普格的宁海优势农产品,比如红美人、由良蜜桔、淡水养殖等已初具规模。三是挖掘培育当地优质农产品。投入帮扶资金,推进油茶农业产业示范园高质量建设,争取打造成东西部协作产业发展的“金名片”。
4、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一是把人才送进去。人才是东西部协作的“第一资源”,根据“普格所需,宁海所能”的原则,共选派党政挂职干部2名,16名专技人才(7名教师、6名医生、3名农技专家),开展支医、支教、支农“组团式”帮扶。二是让人才走出来,先后组织54名农村管理干部、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等赴宁海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学习民宿餐饮、休闲旅游等经营理念,培养有文艺基础的村民提升音乐、绘画、舞蹈等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年动员社会各界投入帮扶资金488万元(其中物资折价124万元),如得力集团开展“关爱学生、助力教育”活动,向普格县螺髻山中学捐赠60万元;宁波健翔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防疫物资,结对企业捐赠33万元用于普格县大槽乡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宁海县教育局捐赠90万元,用于开展“情暖普格,课桌圆梦”行动。另外,总投资4579万元的螺髻山德育村6组乡村振兴示范点已初具雏形。
二、创新性做法及典型经验
(一)“集士驿站”助力消费帮扶:为进一步拓宽帮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着力打通帮扶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难点和堵点,宁海县积极探索,创新销售模式,引导县交通集团下的集士驿站统一采购消费帮扶产品,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和县到县“两地仓”优势,统筹管理资金使用和商品销售,有效降低帮扶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运输成本,为消费帮扶企业提供质好价优的帮扶农产品,从而解决消费帮扶企业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销售市场的稳定和谐。
(二)“乐业组合拳”助力劳务协作。宁海县打出“政策补助+精准对接+人文关怀”系列组合拳,一是出台《关于做好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十项补助内容,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工作;二是组织重点企业带着2000多个岗位奔赴普格县,举办“宁普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 三是举办火把节,让在宁海的普格籍务工人员欢聚一起,体验家乡的“激情七月”。
(三)“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宁海县立足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特有的彝族阿都支系文化和自然资源旅游优势,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579万元,以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为目标,建设彝族“阿都”音乐文化第一村。一是在加快推进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同时,整合普格县财政资金建设螺髻山镇旅游环线;二是多次组织宁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乡建艺术家”等专家团队深入德育村搭脉问诊艺术赋能之路,同时邀请55位彝族村民(大部分为德育村村民)赴宁海县参加艺术振兴乡村带头人培训班;三是引入宁海民营企业赴普格投资大棚工厂化水产循环养殖项目,并发起“爱暖普格·书香未来”捐书行动,为德育村募集图书千余册设立“未来书架”。
三、问题与建议
今年以来,我县东西部协作工作虽然持续稳步推进,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合作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宣传报道对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创新亮点工作还需进一步挖掘等;三是挂职干部挂任单位不对应,具体工作落实有差距。
四、2023年工作思路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细化深化远期、中期、近期的目标指标、工作任务、具体项目。
(一)进一步加强互访交流。强化政府互动、人才带动、社会发动,构建更大范围、更加紧密的交往交流机制,拓展结对结亲的广度深度。
(二)进一步加强产业协作。挖掘双方优势资源,拓展产业互动路径,不断增强造血的内生动力。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产业合作项目,尤其是本土优质产业的发展,并会帮助普格补齐培育装备、仓储、冷链、管理等环节短板。
(三)进一步加强全域协作。全力抓好消费协作、文旅协作、劳务协作等各领域各行业协作,用好展销会、推介会、招聘会等各类平台,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出普格,更多人力资源走进宁海。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社会参与、文化交流等领域,持续拓宽合作渠道,引导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探索一批有效益、有创新、有影响力的合作模式。发挥在乡村振兴上的先发优势,积极帮助普格在乡村的规划、建设、治理、经营等方面“出谋划策”,把千万工程、艺术振兴乡村、“36条”、数字化治理等一些好经验送到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