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省迎亚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迎亚运宁波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调、属地落实原则,以迎亚运为契机,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实现道路、铁路沿线农村干净整洁、绿化景色美观、环境优美协调,确保整治实效、争创一流,把“两路两侧”沿线环境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窗口。
(二)工作原则
——坚持镇级主抓。强化各乡镇(街道)抓落实,明确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一线总指挥”,做好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部署动员、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鼓励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参与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
——坚持村为主体。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村为单位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培养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投身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保持村庄内部清洁。
——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开展村庄环境、田园环境整治,进行绿化美化、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攻坚战,确保整治实效,争创一流,把“两路两侧”沿线村庄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窗口。
——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屋顶及田间地头乱搭盖、垃圾、广告,整治房屋立面及杆线,做好沿线两侧绿化、房前屋后植树及田园整理,“两路两侧”村庄做到“八无四有”,即无杂乱搭盖、无破弃建筑、无乱堆物料、无垃圾渣土、无黄土裸露、无破旧广告、无水体漂浮物、无不协调房屋,有绿色廊道、有山青水净、有田园风光、有风貌建筑。
(三)行动目标
——重点推进阶段(3月—4月)。重点开展公路铁路沿线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拆除违章私搭乱建,清理私自圈地种菜及各类田园垃圾,打造迎亚运环境整治风景线。适时开展明察暗访,推进问题整改。
——加强查漏补缺阶段(5月—6月)。加强督导检查,查漏补缺,以村口、干道、房前屋后、水体、公厕等为重点,开展拉网式全方位排查,形成整改推进清单,扎实提升村庄环境。
——严格管控阶段(7月—12月)。组织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农村环境整治回头看等工作,做到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个人讲卫生、农户爱清洁的良好局面。
二、整治内容
重点整治提升村庄“两路两侧”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庄。围绕全线推进村庄环境洁化、全力推进田园环境洁化、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提升垃圾分类水平。“两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沿线建筑物和村庄、农田林网、道路网、河湖水系网充分治理,打造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房屋和山水林田湖相互协调、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通道。
三、全线推进村庄环境美化
(一)清理村庄废弃杂物。全面提升房前屋后、农户庭院、菜园果园、村道沿线的美化。加强村内巷道、废旧杂物、破旧网布围护,对无保留价值的残垣断壁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清理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清除违法广告,达到庭院整洁有序,杂物摆放整齐。
(二)提升村庄绿化质量。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因地制宜提升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风景林、游憩林等建设。推进乡村绿道建设,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开展村庄绿化美化。
(三)进一步加强沟塘清理。全面提升村庄沟塘河渠综合保洁水平,开展沟塘清淤疏浚,治理黑臭水体,清理水域漂浮物。配备农村沟塘河渠保洁队伍,落实村庄沟塘日常管护。要常态化保持沟塘河渠水面洁净,水系畅通,堤岸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杂物堆积。
(四)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提倡村民自己动手清洁家园。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市场、村集体、农民等多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
四、全面推进田园环境洁化
(一)加强田园环境整治。加强设施大棚、栏舍、生产管理用房的更新、维修、改造,拆除有碍瞻观的老化菜棚,新建或改建一批外观设计、色彩风格简洁整齐,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的设施大棚。全面整治田园茶园果林各类积存垃圾,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经费和职责,建立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和田园环境日常保洁长效机制。
(二)抓好田园农业废弃物利用与处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思路,以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利用)率为目标,分类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偏远地块或农膜集中使用区域由村民委员会设置必要的废旧农膜回收站点(临时堆放点),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集中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
(三)加快推进牧场渔场环境整治。加强禁养区养殖行为清理整顿。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施提升改造和粪污处理能力建设,按照“规模猪场综合减臭技术导则”,通过推广发酵饲料、装备减臭设施、改造猪舍、增加清粪频次等集成措施,加快解决敏感区域规模养殖场臭气治理问题。加快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化治理。
五、全面推动村庄公共环境提升
(一)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道路、广场的美化,绿植修剪整齐,绿化带内无垃圾杂草,无死树枯枝现象。加强村庄集市的管理,加大对占道经营的整治,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开展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提升村庄建筑风貌,突出乡土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弘扬传统农耕文化。
(二)完善村庄各类别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各地要利用好公益性岗位,合理设置村庄各类别民生事务管理队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员。明确村庄各类别民生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建立健全各类别民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标准规范等制度。
六、高质量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一)推动农户准确垃圾分类。根据农村实际,建立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管控有效的农户分类机制。结合网格管理、党员包户等措施,解决农户不愿分、不会分、不准确分的问题。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科普,开展分类处理进农村、进农户、进农家乐(民宿)活动。
(二)加强分类收集站点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设施改造提升,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工作体系,合理设置垃圾箱房、垃圾桶站等生活垃圾分类站点,并提供分类投放所需器具、设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桶站应规范标志和标识,做到功能完善、干净无味。
(三)抓好站点运维安全管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安全管理,督促指导生活垃圾处理运营单位认真按照垃圾处理设施运维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县为监管主体、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运维管理责任体系。
七、高起点推进村庄公厕服务提升
(一)抓好厕所规范化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包干问责”,推广农村公厕“所长制”,构建相应责任体系,推进“三有四无”标准实施,加强日常保洁维护和监督检查。鼓励建立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主体的农村公厕长效运维管理机制。
(二)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要根据省市关于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决策部署,按照各自职责,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切实发挥好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做好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二)加强督导检查。乡镇、村要开展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周周查活动。省市县将开展明察暗访,并委托第三方现场抽样核实。被国家检查通报批评、省级督查通报或媒体曝光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时酌情扣分。情况严重的,影响恶劣的,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考核中进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