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枫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老城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议》(第74号)已收悉。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并根据建议内容会同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局、跃龙街道进行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言,城市公共空间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近年来,随着市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县立足老城区文化底蕴深厚的禀赋,积极推进老城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接到您建议后,我局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跃龙街道等单位进行了对接,对关于老城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的相关任务进行了专题研讨和认真落实。
一、凸显“南文化”,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近年来,随着十里红妆文化园、东方艺术博物馆、十里红妆博物馆等免费公益开放式文化园区开放投用,老城区“南文化”定位进一步凸显。通过“文化介入”,打造闲置空间等多种方式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我县目前已陆续建成投用正学公园“书海冲浪”亲子城市书房、西门城楼广场“霞客行”城市书房、宁海火车站广场“霞客开篇”等10家城市书房,每家城市书房藏书10000余册,均采用智能化管理模式。各个城市书房每周开展地方文化讲座、阅读写作指导、名著导读等阅读活动。目前,与跃龙街道合作共建的缑城书院(城市书房)已正式开放投用,位于潘天寿广场的“缑火”青年城市书房,正在设计装修,建成后将成为周边居民、学生及家长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崭新空间。此外,在霞客居酒店、南门邻里中心乐咖啡体验馆、途客中国轻居酒店等公共空间通过功能“微介入”,已设置城区书吧10余家。跃龙街道兴圃、怡惠、杏树、园丁、北星、车河、杜鹃、滨溪、塔山等10余个社区用房通过升级改造和装修后,均已完善了文化功能服务区块,如车河社区、园丁社区、银河社区等都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功能多元的新型阅读空间。
为加快推进我县老城区保护提升工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启动了《宁海老城保护与复兴城市片区设计》《宁海县城南“三山两岸”片区概念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等重大规划编制工作,现均已通过部门及专家评审会。在《宁海老城保护与复兴城市片区设计》方案中,规划拟依托老酒厂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未来社区的建设需求,打造宁海未来社区邻里交互的公共活力空间;利用闲置的老建筑,结合周边开敞空间,打造儒学文化、亲子游园等公共服务空间;利用现状道路景观环境,打造环城林荫休闲文化空间;利用铺装、地雕、景观小品等意向性恢复手法,在重要节点处预留空间标识展示、延续历史街巷名称,传承城市记忆等。
二、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多元文化记忆空间。
宁海文化底蕴深厚,去年9月,我县组织召开“何以缑城、缑城何以”文化发展座谈会,文化领域部分老领导、专家学者和文化乡贤,围绕“缑城”起源、老城区历史古迹修复、宁海博物馆建设、文化名人宣传、文艺精品创作等话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我县尽可能紧密结合地方文献和历史名人资源,多元融合,充分展示我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缑城书院始建于明代,新建的缑城书院(城市书房)进门处设置仿宁海孔庙拱桥建筑,还将缑乡旧影珍贵照片上墙展示,如文峰塔、孔家庵、方正学读书处等老地名、历史建筑、名人遗迹、老城故事等。西门城楼是《徐霞客游记》开篇地,“霞客行”城市书房内藏有多种版本《徐霞客游记》及数千册旅游类书籍,设“中国当代徐霞客”著作专柜、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分布图展屏及“中国当代徐霞客”风采墙等,凸显了徐霞客元素。
宁海文化名人辈出,古有叶梦鼎、方孝孺、胡三省等,后有大家潘天寿,还有应野平、潘飞仑、杨象宪等书画名人,为进一步打造老城区“南文化”记忆空间,我县在作为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和文化记忆之源的跃龙山区域创建综合性美术馆--缑城艺苑,占地面积2.6亩,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将于今年519期间正式对外开放。缑城艺苑旨在整合历代已故书画名家书画作品,梳理宁海历代书画名人之艺术脉络,研究宁海书画艺术发展史,推进宁海书画艺术的高质量发展。一层为宁海美术史展厅,系统介绍陈列宁海古代、近代书画家作品。二、三层集中展示宁海籍当代已故书画名家生平及书画作品展。四楼作为国内外书画名家临展厅,并配有多功能室、多媒体室等辅助设施。该馆集收藏、展览、交流、研究、教学多项功能于一身,将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县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厘清缑城文化脉络,深入开展文化探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推进“南文化”的建设工作,延续宁海人共同的城市文化记忆。
三、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文旅特色产业项目
老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承担三山两岸片区文化职能,在《宁海老城保护与复兴城市片区设计》方案中,提出激活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动线串联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动线布置商业等活力功能和开敞空间、高水准服务周边辐射活力宜居社区四个步骤,实现老城活力复兴。在崇寺山麓,我县目前正在打造十里红妆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将与两侧的十里红妆文化园、东方艺术博物馆组成我县文化新地标。去年8月,宁海南宋红妆乐园(十里红妆文化旅游开发二期)重大文旅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15.57亿元人民币,规划总用地面积12.2万平方米(约183.83亩,由三个地块组成),总建筑面积111044平方米,包括游客中心、南宋红妆文化体验街区、南宋红妆饮食街、红剧院、红妆宴会厅、宋汤物语、特色民宿、停车场等。该项目是我县深入实施文化浙江“六百”工程着力打造的宋韵文化“会客厅”和浙东文化地标项目。整体定位为中国宁海南宋红妆乐园——穿越南宋红妆之旅,遇见江南爱情故事。项目以“遇见爱情、结缘红妆、夫妻和谐、祈福圆满”为四大主题,在南宋文化时代背景下,首创宋词导览系统,通过博物、演艺、展示、互动体验、巡游、夜间灯光秀等多种形式,将十里红妆文化传承及非遗手工艺自然穿插在南宋故事线索中,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南宋红妆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项目建成后,将为宁波再添一张浙东历史文化旅游金名片。
城隍庙周边商业街区项目作为县重点工程,也是近年来我县在老城区着力打造的又一张城市名片。该项目整体设计遵循宁海老城区特色文化街区文脉,以城隍庙为依托,打造集文化旅游、特色商业、休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保留了东西柴氏、老财政宿舍等3处老建筑,与城隍庙、老剧院、顾宅等文化地标建筑形成文化主轴,并最大程度地传承原有建筑风貌、街巷记忆与生产、生活场景,多角度展现宁海地域文化魅力。该区块的改造不仅承载着我县老城区历史文化复兴的使命,更是整个老城区涅槃重生的关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以城隍庙为依托,集文化旅游、特色商业、休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对提高我县整体形象和品位,激发城市活力,打造城市消费新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县互联网文创园“来in南”项目位于城南纺织路原宁海棉纺厂区块,整个项目将对场内四个大型建筑进行景观和功能的拆分,更新业态为艺术+文化+自然共生,集聚社会各界力量,引入美术馆、画廊、咖啡馆、景观花园餐厅、飞盘草地等新功能、新业态,耕耘社区文化,满足城南以及宁海全城的休闲生活与商业需求。
感谢您对我县文旅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