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一个足以见证辉煌与蜕变的时段。
2013年,“宁海越野挑战赛”鸣响第一枪。当年参赛人数仅有79人,赛事只设50公里组别,经过10年的成长,今年的宁海越野挑战赛,4800名国内外跑友参加,赛事设三个组别,分别为UTNH(105公里)、CNH(60公里)以及YNH(25公里)。
首届不足百人参赛的赛事如何成长为国内跑王、跑友甚至国际精英选手不约而同的选择?来看赛事亮点梳理。
关键词:参赛阵容
参赛人数的爆涨最能直白体现赛事的“成长”。
“第一届比赛,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起点处拉了一个横条,也没有发令枪,有人大喊了一声,选手们就开跑了。”资深的越野跑者薛乾曜,是宁海越野赛赛事的创始人、经营人,他用“淳朴”形容首届越野赛的赛况,“战战兢兢”形容第一次筹办比赛的感受。幸运的是,无论是选手还是创始人,对越野跑的一腔热爱不会散。此后,参与越野挑战赛的选手人数逐年增多。
2014年,参赛人数约300人;2015年,参赛人数约600人;2016年,参赛人数近1000人。2017年,赛事加入了UTWT世界越野跑巡回赛,参赛人数增至1600人。
“爆点”出现在2023年。当年,赛事正式成为2023年UTMB世界系列赛(UTMB World Series)其中一站,参赛人数涨至4500人,其中,80%来自浙江省外,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18个国家和地区(包含港澳台)。而今年,4800名选手中,华南区“越野小王子”邓国敏、“越野跑阿拉蕾”向付召、被誉为“跑圈劳模”的管油胜、“小魔女”周瑞芳等国内越野跑男子前20、女子前20排得上号的“大神”,再次齐刷刷到场,堪称“史上最强阵容”。
关键词:赛道强度
宁海越野挑战赛从第一届赛事开始,主打的就是“赛道牌”。2013年,79位跑友从宁海妙香寺出发,跑过东部山区的磅礴大气,也跑过西部山区的原始秀丽,一路看尽森林、溪流、峡谷、古村、古桥等等。虽只有50公里,跑友脚下的却是国内最早、距离最长、运营成熟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2016年,赛事首次增加了百公里比赛项目。薛乾曜表示,那几年,国内越野跑发展特别快,跟体育部门沟通之后,认为宁海越野跑赛道条件良好,百公里项目可以策划。当年,全新的赛道坐落在山峰连绵挺拔的宁海西部及西南部山区,自然风光秀丽。比赛从西门城楼出发,途经海拔超过900米的大短柱、白溪水库、清浑两溪经典穿越线路及梁皇山,最后回到干坑乾溪山庄。
10年里,赛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底子”都是宁海这条全长500公里的“国字号”步道。“与很多地方为越野赛临时开辟赛道截然不同,宁海赛道久经锤炼,流畅度高,特别能出成绩,因此很引流。”薛乾曜说。
关键词:国际化
在世界越野跑的版图中,宁海越野跑正崭露头角。吸引外籍选手参与,无疑是国际化的关键路径。
2017年宁海越野挑战赛上,年仅21岁的澳大利亚越野跑明星 Lucy Bartholomew以优异成绩夺冠,她的参赛为赛事增添了国际色彩。这位年轻却实力超群的选手,在国际越野界颇具影响力。她对宁海的称赞,成为宁海走向世界的口碑名片。
“来中国,感受不一样的越野赛。”过去10年里,众多外籍选手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的参与,不仅带来了多元的越野文化交流,也提升了宁海越野赛的国际知名度。去年,赛事主办方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启专业赛事直播,宁海的秀丽风光与比赛的热烈激情得以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越来越多国际越野组织投来关注目光。
未来,宁海有望汇聚全球越野精英,并通过持续提升赛事品质、优化赛道设计、加强国际宣传推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关键词:全城联动
越野挑战赛不仅仅是选手发挥,还是全城联动。10年间,服务这项赛事的保障力量也越来越强。“首届比赛,工作人员总计只有30名,今年,工作人员超1000名。”薛乾曜介绍,为了让比赛更安全、有序,今年的赛道上,医疗保障点依旧布点周全、救护车、医护人员全程“陪跑”。
除了救援力量“陪跑”,热情的宁海人也有自己的“参赛方式”。当选手们跨越村庄,奔向群山,热情的呐喊、欢快的鼓乐总会时不时沿途响起,当地村民阿姐阿嫂会将麦焦筒、麦饼等特色点心端上,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递来热茶……点点滴滴都让这场赛事超越赛事本身,成为以感受城市魅力为出发点,引领选手了解城市、爱上城市的一场城市之旅。
参加过4届赛事的选手向付召感叹,每年来到宁海,都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从最开始鲜有人知道,到现在每个人都津津乐道。”向付召表示,看得出宁海的吃、住、行等各方面都在与这场赛事进行联动,这让他们这些跑友也更乐于在宁海奔跑。
10年,宁海越野挑战赛已经成为国内越野圈的老牌赛事,宁海赛道也成为跑友心头惦念的“一生必走”线路,发生在这条赛道上的点滴故事,正在讲述宁海“小城办赛”的新故事,也让宁海走进更多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