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发展和改革局网站!
门户首页
>宁海县发改局>综合经济
当前位置:门户首页
>宁海县发改局>综合经济
关于宁海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15 08:36:08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宁海的二十周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建设现代化‘双优’新宁海”为奋斗目标,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实走深,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和“十项重大工程”,纵深推进“五大革新”,全县高质量发展基础稳步夯实,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恢复向好态势,首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功列入美丽县域百强县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9.5万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6.8%,自营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实际利用外资完成0.78亿美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71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27个,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33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2平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以及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预计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

(一)致力稳经济保增长,产业发展更具韧性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38.6亿元,增长11.8%,注塑模具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能光伏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名单。数字经济赋能发展,入围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家,新增首批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试点企业3家、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1家。企业培育成效明显,“215”培育企业产值突破千亿,新增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获评“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10家。工业全域治理巩固提升,处置违法建筑65.9万平方米,开工建新76.3万平方米。企业服务质效提升,中小企业“一站式”数字化公共服务标准列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举办中国·浙江(宁海)光伏、储能产业发展研讨会。

服务业发展提档增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0.3亿元,同比增长9.3%。商贸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入选省级直播电商式“共富工坊”示范案例2家,网络零售额实现295亿元,“探·宁海”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桃源里民俗文化街等5条特色街区完成建设。全域旅游持续深化,创成全省第三批大花园示范县,跻身全市首个省5A级景区城,相继举办UTMB宁海越野挑战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规格赛事,6件文创产品上榜“浙派好礼”。物流业发展提质增速,实现快递进村服务全覆盖,参与全国首个客货邮标准规范编制。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市首创镇级资本市场区域试点,新增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培育企业51家,月末平均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和月末平均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6.4%、18.1%,不良贷款率保持全市低位。

现代农业迭代升级。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1亿元,增长5.6%,捧回全省首批“神农鼎·铜鼎”,入选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和省畜牧业、种植业重点县,创成省级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粮食播种面积达23.8万亩、生猪出栏13.3万头,新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个。新动能培育成果显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全国最大单体工厂化对虾养殖项目实现开工,新增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家,获评全国十佳林场1个。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入选国际茶业博览会推荐名单和省十大优异畜禽种质资源名录各1项,荣登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2项。

(二)致力抓项目强平台,投资支撑更加扎实

项目建设攻坚提速。全面实施“1244”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深化重大项目督查专员制度,全链条打通项目推进难点堵点,28个产业类重大项目实现投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茶山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蜗壳全部吊装完成,清溪水库主体工程全面开工,G15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先行段进场施工。要素保障扎实有力,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199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523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355亩,争取到专项债资金1.8亿元、中央国债资金15.5亿元。

有效投资结构优化。9个省重点工程、11个省“千项万亿”项目、22个市重点工程全部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13个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40.2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6.7%。投资结构趋优向好,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增速均列全市第一,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占比分别达60.8%、50.8%。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投资7900万元,中小学“清凉工程”、基层消防设施提升工程、城区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全部完工。房屋征收量质齐升,完成房屋征收项目15个,征收建筑面积8.16万平方米。

重大平台示范引领。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平台能级加快跃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增长,东方日升15GW电池片与15GW组件、旗滨年产70万吨光伏高透基材等链主型、龙头型项目一年时间实现开工、建成、投产,成功引进东方日升年产15GW N型硅片等6个优质产业化项目。宁海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中乌新材料合作平台获评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光伏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开园运行,启动建设水产良种创制示范区。生物产业园建设取得新突破,生物医药中试公共平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运,紫园药业治疗银屑病外用药进入临床一期。

(三)致力强改革育新能,发展环境更具活力

创新驱动蹄疾步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14.6%,增速全市第三,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1家,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1家。精准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引育行动,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博士创新站1家,首创“四方联动”产业人才培育模式获全省推广。关键技术攻关创历史新高,入选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12个,带动研发投入2亿元以上,新增国内首台(套)产品4项。推动科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技术交易额备案37.7亿元。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力度,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7家。

改革赋能渐次推进。环保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改革、乡村成人教育改革、司法拍卖不动产“一网通办”改革等经验获省级推广,21个事项入选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创新工单,高质量“一网通办”率持续保持省市前列。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出台《宁海县优化乡镇(街道)、开发区和部门权责办法》等13项改革类制度文件,全省首创竞争政策社会评审机制,司法拘留“一件事”改革获评省十佳执行创新机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出台支持企业攀高发展若干政策,启用“政企通会客厅”,建立全省首个数字化亲清政商关系监测网络,“民商法治诊所”精准服务创新试点项目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名单,“企服通”增值式政务服务模式入选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对外开放稳进提质。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8亿元,新获评市级出口名牌企业3家。举办中东欧商品文化节,打造中东欧品质生活馆,对“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3.9%、10.7%。支持企业在海外布局,新增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3家,累计完成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3.8亿美元。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增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家,入选省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培育名单2个。招新引优蓄积动能,引进浙商回归资金128.8亿元、市外内资148.3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112.6亿元。

(四)致力优环境促融合,城乡面貌更趋优化

城区功能品质提级。推动中心城区全面统筹发展,加快谋划大茶山中央公园和天明湖北片区,建成城市阳台周边配套工程、桃源街道教育培训中心等项目。城乡风貌整体提升,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8个,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1个、首批省现代社区2个,新增省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5个,塔山未来社区通过省级验收命名,深甽—梅林“森林温泉”县域风貌区获评省级风貌样板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宁波至宁海市域(郊)铁路纳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推进G228宁海段、S314桃源至力洋段等项目建设,宁海通航机场航站区主体完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设DN150以上供水主管22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5座,新建汽车充电桩609枪,新改建绿道18公里。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深入推进相对薄弱村“消薄”攻坚行动,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入选省级未来乡村榜单4个,新增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67个。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特色新路径,揭牌成立艺术创富学院,打造艺术庭院和“艺起富”共富工坊。推进集士驿站富民提升工程,新增集士驿站6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8.7公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市唯一列入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高质量发展机会项目1个、省首批“乡村文旅运营团队”培育名单5家、省级运动休闲乡镇2个,创建省3A级景区村庄45个,前童古镇入选省级诗路旅游目的地、省大花园“耀眼明珠”。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6%,PM2.5平均浓度降为21微克/立方米,再获省“无废城市”清源杯,三夺“大禹鼎”银鼎,绿色共富指数全国第一,两山发展指数连续六年全国第二。全国首推项目预审专员机制,成立全市首个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助推企业环保治理。创建省、市级美丽河湖5条,建成美丽河湖风景线27.7公里,新开工海塘安澜工程19.2公里,与三门县、天台县联合建立清溪联防联控机制,全市首推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持续开展VOCs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颜公河综合治理,“无废农场”技术标准拟推荐为省定标准,新增“无废细胞”85个,13地上榜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名单。

(五)致力强保障暖民生,共同富裕更加可及

扩中提低精准施策。聚焦9类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9。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迭代扩面“集士驿站”,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8000多万元,入选全省首批交通服务共同富裕试点,打响“甬上乐业·乐在宁海”2.0品牌,建成零工市场3家,成立全市首个“宁海珍鲜”共富博士工作站、共富直播站。兜牢困难群众底线,创新重特大疾病救助评估机制,实现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综合性保险全覆盖,低保保障标准、特困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255元/月、2134元/月,户籍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达100%。

公共服务扩面提质。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省级试点评估居全省第一,普惠托位占比达95%,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新建标准化老年食堂10家,提升改造公办养老机构2家。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省级评估,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96.8%,入选全国乡村温馨校园1个,新增省现代化学校7所、省一级二级幼儿园各4所,新投用中小学、幼儿园7所,新增学位4770个。深化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县第一医院创成三乙综合医院,新建互联网医院5家、规范化村卫生室4家,基层就诊率达70%以上。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5个、城市书房5个、文化驿站3个、口袋公园3个、体育场地12个,5所中小学与新西兰霍克斯湾学校签订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入选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个。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大平安”格局构建,统筹推进亚运安保和平安建设,捧得省“一星平安金鼎”。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城市综合智治与运管平台启动建设,首套防洪智慧监视预警系统投入使用。法治建设持续深化,全县律师万人比达到2.51,引进1家省级优秀律所进驻宁海设立分所,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平安建设根基夯实,全县总接警数同比下降8.3%,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3.7%,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11.8%。食品安全保障有力,全省率先试行餐饮服务标准化许可模式,首创“VR全景云指导”增值政务服务,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首单“节庆食安保”落地长街蛏子节。

总的来说,2023年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大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较好完成年度计划,但受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内外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个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具体来看,一是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关税壁垒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在谈外资项目暂缓在华投资计划,稳外资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宏观经济的回暖向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改善的传导存在时滞,全省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改善幅度均弱于宏观经济恢复程度,稳就业促增收面临挑战;三是在外需走弱、内需修复不及预期的背景下,企业发展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储蓄意愿上升,作为经济重要风向标的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对此,我们要切实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着力攻克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难题。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科学安排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意义重大。从国际形势看,在疫情、加息和地缘三大风险先后冲击下,全球部分国家债务结构扭曲加剧,一些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来自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技能短缺和失业率上升等劳动失衡问题,在多方因素交错下,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依然疲软且复杂。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发展依然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但随着外贸结构的优化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国民经济有望进入增速放缓但质量改善的“新常态”。从我县自身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全链式千亿光储产业链加速布局,县域经济发展趋稳向好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安排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五大革新”全面攀高,聚力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深入实施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持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助力产业链补链强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向赋能,加快建设三门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随着G15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宁海抽水蓄能电站等续建项目的加速推进,以及重点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有望持续增长,但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新建大型投资项目不多,房地产投资意愿下降,投资高速增长面临压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需有序推进民间项目、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投资,促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强化商贸企业招引落地和培优育强,做大优质企业蓄水池。迭代升级“双促双旺”促消费稳增长提升行动,充分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升级商贸设施,加快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特色商圈和街区。打造电商助农新模式,推进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形态发展,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努力挖潜重点税源企业,大力培植新税源,积极盘活现有资产资源,有序推进国有资产处置,不断拓宽收入来源,力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二)关于开放合作的预期目标

自营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发挥文具、模具、照明灯具三大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作用,推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提升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宁贸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数字驾驶舱建设。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大宗商品等进口贸易,推动进口贸易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确保自营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份额。

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亿美元。推动更高质量“走出去”和“请进来”,强化综合招商工作机制,借力第三方平台开展联合招引,加快在谈项目转化落地,持续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和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亿美元。

(三)关于科技创新的预期目标

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实施规上企业研发创新“诊断+提升”活动,壮大研发投入企业队伍,做强企业研发大户。实施规上无研发费企业清零计划和研发强度“首次达标”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超过50%,力争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重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光伏储能产业园等高技术产业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通用航空等高技术门类产业,加大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宁海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力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积极培育以“未来工厂”为标杆、以“5G+工业互联网”试点为引领,以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鼓励大中型企业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生产运营领域智能化、绿色化、精益化、高端化改造升级。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

(四)关于民生福祉的预期目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高标准建设“宁好业”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高水平建强宁海产业人才学院。深化“强村富民”改革,创优农民就业增收环境,搭建乡镇零工市场等稳定就业平台,扎实推进产业精准帮扶补改投项目,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实施稳就业“五大行动”,巩固深化“五省八城”劳务协作和政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等促就业活动,加大对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布局全县区域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稳定在3.6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3个,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稳定在33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5平方米。深入贯彻落实“健康浙江”战略,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宁好医”“宁好育”品牌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照护服务圈”,力争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稳定在3.6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3个。持续优化护理员年龄层级,提高养老护理员机构绑定率,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稳定在33人,深入实施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提档升级“15分钟健身圈”,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5平方米。

(五)关于安全保障和绿色转型的预期目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达到9.5万吨。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持续优化重点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推广“稻虾”“稻蟹”“稻药”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耕地综合产出效益,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5万吨。

现代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筑牢安全保障基层防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降低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紧扣“增值化”服务主题,逐步提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持续强化政务服务2.0应用贯通,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浙食链”风险隐患闭环管理建设。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深入推进减污降碳试点建设,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光伏、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双降低”,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扎实推进入海排口溯源分析、分类整治,持续做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深化颜公河综合整治。加快完成省级森林城镇建设,实现县域森林城镇全覆盖。推进四星级“无废城市”建设,扩大“无废细胞”创建类型,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三、2024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安排情况

(一)重点工程

1.实施类项目

安排实施类项目304个,总投资146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1亿元。其中,计划新建项目148个,总投资58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9.9亿元;续建项目156个,总投资87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1.1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农田水利设施项目34个,年度计划投资24.2亿元;交通项目20个,年度计划投资52.6亿元;市政设施项目38个,年度计划投资15.9亿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0个,年度计划投资6.2亿元;能源设施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25.1亿元;工业制造业项目91个,年度计划投资112亿元;工业园区平台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10.9亿元;房地产住宅项目21个,年度计划投资36.9亿元;保障房安置房项目12个,年度计划投资10.4亿元;物流商贸及商务总部项目11个,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文旅养老产业项目17个,年度计划投资17亿元。

2.预备类项目

安排预备类项目98个,总投资459.5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农田水利设施项目8个,总投资10.1亿元;交通项目6个,总投资49.3亿元;市政设施项目6个,总投资13.2亿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个,总投资11.9亿元;能源设施项目1个,总投资2亿元;工业制造业项目28个,总投资129.1亿元;工业园区平台项目5个,总投资8.3亿元;房地产住宅项目22个,总投资180.8亿元;保障房安置房项目1个,总投资0.5亿元;物流商贸及商务总部项目1个,总投资20亿元;文旅养老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34.2亿元。

3.重大前期项目

安排重大前期项目80个,总投资1121.6亿元。按项目领域分,农田水利设施项目4个,总投资17.5亿元;交通项目10个,总投资487.9亿元;市政设施项目10个,总投资42.5亿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6个,总投资54.6亿元;能源设施项目1个,总投资80亿元;工业制造业项目12个,总投资69.9亿元;工业园区平台项目4个,总投资186.5亿元;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项目16个,总投资144.8亿元;物流商贸及商务总部项目2个,总投资4亿元;文旅养老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33.9亿元。

(二)民生实事项目

安排民生实事候选项目13个,总投资1.05亿元,分别是城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城区公园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校园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县域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山区农村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城乡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改造工程、城区公厕提质增量工程、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消防安全“一站一中心”建设工程、殡仪馆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城区红绿灯等候区遮阳雨篷建设工程、校园“护安”工程。

(三)房屋征迁项目

安排房屋征迁计划项目41个,包含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23个、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项目18个,计划征收4200户,计划征收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其中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旧城区改建实施类项目包括宁海中学东地块、大湾塘地块(1-6号地块)、原客运总站北地块项目(北4号地块)。旧城区改建储备类项目包括前溪滨水空间开发项目、跃龙街道西门地块项目(西门10号地块)、前童镇镇区主入口项目(一期)、桃源南路(人民大道—北大街)提升改造工程(北2号地块)、老客运总站北3号地块、坑龙王地块二期、水亭庙地块、前童镇镇区主入口项目(游客服务中心入口处停车场)、宁海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加油站地块。


宁海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2023年安排

2023年完成

1.地区生产总值

6%

7.8%

2.规上工业增加值

8%

9%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9.4%

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9.5万吨

9.5万吨

5.固定资产投资

10%

8.6%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

7.2%

7.商品销售总额

10%

16.8%

8.自营货物进出口总额

保持全国份额

保持全国份额

9.实际利用外资

1.3亿美元

0.78亿美元

10.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1%

3.1%(预计)

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0%

9%

1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

7.2%

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4.4%

1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5万人

1.6万人

15.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1.53%

16.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3.5个

3.71个

17.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1个

4.27个

18.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33人

33人

1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75平方米

3.02平方米

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以及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备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标*指标为常住人口口径。


宁海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


指 标 名 称

2024年安排

1.地区生产总值

6.5%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

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5.自营货物进出口总额

保持全国份额

6.实际利用外资

1亿美元

7.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2%

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9.5%

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5%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1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05万人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13.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3.65个

14.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3个

15.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33人

1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95平方米

1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9.5万吨

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以及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市下达任务

备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口径调整为首次在宁海参保职工人数;3.标*指标为常住人口口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