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6298/2024-533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4-03-18
发布日期
2024-03-18
发布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
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3-18 13:27:43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环境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紧紧以聚焦人民满意为根本,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防治攻坚为重点,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力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连续三年获得“大禹鼎”银鼎和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称号,2023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与去年同期持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6%,较去年同期上升2.4%,全市排名第一,PM2.5为21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8.7%,全市排名并列第二。

一、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年初发布实施《新时代美丽宁海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县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带队开展生态环保、治水等工作调研。9月2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为下一步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二是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委托中国环科院开展“两山”实践复核项目评估,目前已完成省级平台台账申报工作和宁海县两山自评估报告。《宁海县深化环保“一件事”集成改革》入选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竞跑者、省厅改革之声案例。承办美丽浙江建设宁海成果发布会,并在会上发布《美丽浙江建设宁海实践成果(2013-2022年)白皮书》和美丽县域发展指数成果,宁海县成功入选美丽县域百强县第一方阵,省厅副厅长周树勋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三是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累计创成生物多样性体验地2家。开展生物多样性全域调查,全面摸清我县生物多样性底数,完成本年度调查任务,调查共布设样线30条,样点10个,共记录到鸟类共计14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中国特有种鸟类3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近危(NT)等级物种有10种。以“万物共生 美好共建”为主题,承办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场推进会暨2023友好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友好体验活动以海洋生物博物馆与骆家坑、宁海生态印记数字档案馆、花开海头博物馆等具有宁海特色的体验点为核心开展沉浸式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

(二)持续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一是打好治气保卫战。积极推进真空镀膜、汽修两大涉VOC产业集群行业整治,截至目前,35家真空镀膜企业19家关停,5家完成整治,17家汽修企业全部完成VOCs低效治理设施提升整治;市级下达的10家源头替代、70家低效治理设施淘汰任务均提前完成。持续开展餐饮禁设区建设工作,今年以来共划定11个小区、210多个禁设商铺,截至目前累计划定29个小区、1420多个禁设商铺。二是打好治水保卫战。创新开展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大比拼,深入推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995个检查发现问题已完成整改577个,全市“找寻查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持续推进颜公河综合整治,截止11月底,今年224个项目已完成150个,26个正在实施,47个处于前期阶段,1个暂缓。三是打好治废保卫战。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创建,今年85家单位通过“无废细胞”创建,全县累计建成191个,宁海慈吉之星成功创建为2022年度省级百优“无废城市细胞”。“无废农场”技术标准通过市级审核拟推荐为省定标准。不断完善固废收运体系,6936家企业纳入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1343家企业纳入危废收运体系,截至目前收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3.15万吨,各类危险废物1626.7吨。

(三)持续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一是不断优化环境综合执法。深入开展“迎亚运,保平安”生态环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环保治理设施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对全县54家涉气重点保障单位、政企协商减排单位等开展现场核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400余人次,检查企业1800余家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0件,罚款1010.1万元。今年以来共办理信访611件,比2022年579件同比上升5%。我分局被评为宁海县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二是不断加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1个共性问题,11个均已完成销号程序;2022年省委专项督察交办的1个问题已完成销号。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拍摄组在宁海拍摄的5个问题点位2个完成整改,3个正在整改。开展新一轮入海排口调查,累计排查出工业企业排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口等七大类共866个入海排口,将入海排口监测结果反馈给属地乡镇(街道)、园区,并组织开展入海排口溯源调查,目前已基本完成,正在开展问题梳理分析。三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开展宁波市首次核电厂烟羽区应急演练,采用“桌面推演和屏幕展示”形式,打造“沉浸式”应急演练现场,为我县下步实战演习打下坚实基础。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截至目前共建成用电监控100家,入网65家,6153家产废单位纳入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监管平台。

(四)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不断提升审批效率。认真落实《宁海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继续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今年以来累计出具环评审查意见161个,涉及总投资146.64亿元。15个项目环评审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涉及总投资5.72亿元,环保投资364万元。全省首创“项目预审专员”方案,已完成32个重点项目预审,推进9个生态友好型高新技术企业落地,涉及投资金额达57.49亿元。二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积极培育正面清单企业,在全市首创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组建四个体检小分队无偿为企业开展体检服务,自5月中旬投入运行以来累计服务企业66家,提出问题270余个、建议290余条。目前已建成体检中心数字化平台,计划近期正式投运。三是不断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组织53家重点排污企业101人次开展为期6天的废水、废气处理培训。协助举办2023年宁波市级首次工业废气治理、工业废水治理一类竞赛,全市共500余人次参加,50%人员获得高级证书,12人获得技师证书。

(五)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深入开展高质量主题教育。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制订《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领导班子学习计划表、理论中心组专题研讨清单、党支部学习计划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计划等,组织全体干部赴前童镇大郑村开展“追寻领袖足迹、重温嘱托、感恩奋进”现场学习活动;结合周二夜学,举办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读书班3次。二是不断加强清廉单元建设。发布清廉单位建设方案,开展“规矩红”党员活动室、“监督青”廉政谈话室、“修身白”清风雅韵室、“生态绿”文化廊道等三室一廊建设,拍摄《正门》廉政短视频参加县“清白溪杯”短视频大赛,强化生态环境系统党风廉政宣传。组织开展迎春红色党建、“廉洁齐家”等系列活动,召开家庭助廉交流会1次,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60份。三是不断提升干部履职水平。制定印发了《宁海县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履职量化评估办法(试行)》(甬环宁发〔2023〕13号),通过对执法队内部各中队、所的履职量化考核,进一步深化执法职责落实、提升执法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监管能力,组织参加省、市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综合大比武活动,取得市赛团体第4名、省赛团体第3名的优异成绩。

二、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4年,宁海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全国、省、市、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精神,奋力实干争先,统筹推进美丽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双优新宁海作出新贡献。总体目标是: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高位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2%以上,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二是生态示范创建持续走在前列,积极开展美丽县域发展指数研究省级试点,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三是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积极成效,力争夺取四星级“无废城市”。四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力整治,顺利通过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五是生态环境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持续深化预审专员、生态环境体检中心等机制。具体举措如下:

(一)全面深化美丽示范创建,提升绿色发展的推动力。一是加强美丽宁海建设统筹协调。持续用好生态报表考核制度,压紧压实美丽建设工作责任。适时高质量完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复核评估,力争在低碳建设领域探索“两山”发展新模式。推进颜公河流域EOD试点项目,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价值内部化。二是持续探索美丽县域发展指数。以宁海生态示范创建实践为基础,扎实推进美丽县域发展指数研究省级试点工作,力争为全省美丽建设提供样本。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生物多样性全域调查,率先在全省提出带状建设理念,以“山海城湖”为点,推进生态印记数字档案馆、天明湖生态公园等点位建设,打造“环象山港—三门湾”生物多样性体验带。四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从美丽中国样板县、四星级无废城市创建、生态环境服务等重点工作中谋划一批创新案例。五是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不断壮大“绿先锋”生态环境志愿者队伍,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6.30浙江生态日等重大节庆日,开展系列生态宣传活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

(二)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环境质量的保障力。一是更实举措提升大气治理水平,确保大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真空镀膜等涉VOC行业整治。聚焦建材、电厂碳补集、集中供热等领域,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杆项目。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加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巡查频次,在长街等部分重点区域增加高空瞭望新点位。二是更严标准提升水环境质量。继续推进入海排口溯源分析、分类整治,持续做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大比拼,开展6个乡镇(街道)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评估,推动省级标杆镇、标杆园区建设。深化颜公河综合整治,督促建立中心城区雨污管网长效运维机制,推动排污口智能截排,打造蒲湖恢复工程、天明湖公园、华庭家园雨污分流改造等一批城市内河治理特色点位。三是更大力度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加强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和受污染耕地管控,完成13家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开展生活垃圾应急埋填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四是更高水平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达到四星级标准。补齐处置能力短板,力争建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二次铝灰资源化利用项目。完善规范工业固废收运体系,扩大无废细胞创建类型,建成越溪数智园区“智能+高效+安全+协同”无人驾驶固废处理一体化、北新建材新材料园等一批亮点工程。督促落实宁海县生活垃圾应急埋填场封场。

(三)全面深化环境治理水平,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保护力。一是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拍摄问题整改和七张清单指数提升。开展中央、省等各级督察、巡视、审计问题和信访件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督促落实大排查大起底专项行动发现问题整改,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准备。二是健全完善问题发现机制。统筹用好环保码、用电监控、高空瞭望等信息化平台,完善问题发现闭环管理机制。持续落实信访五率工作,继续强化信访办理质效,缩短办理时限,化解重复信访件,确保信访投诉总量下降。落实企业环境安全检查机制,将环境安全领域的检查纳入日常执法检查过程。三是开展重点行业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出台《宁海县重点行业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各行业环境问题摸底调查,重点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废橡胶利用、木质家具、建材石料加工和烧结砖等8个行业整治。

(四)全面深化服务管理能力,提升改革创新的竞争力。一是提升审批效率。加强和省市两级沟通,持续做好“三线一单”动态更新。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专项跟踪服务,壮大“项目预审员”队伍,探索小额排污权交易“最多跑一次”,推进容缺受理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审批质效提升。二是加强中介管理。持续推进环评全复核,加强环评质量监督;规范第三方机构管理,探索第三方机构“红黑榜”制度、约谈警示制度。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体检中心建设,投入运行生态环境体检中心服务平台,优化和提升体检服务模式,完成企业体检服务70家以上。继续用好生态环境议事厅、环保管家、环保经理等举措,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服务。四是提升监测能力。探索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县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力争进入全省县级站第一梯队。五是提升办案质量。创新成立案件预审小组,对案卷谈话笔录等证据等进行初审并提供业务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编写示范卷、制作答疑库、建立错题本,全流程推动环境执法办案质量提升。

(五)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一是抓政治纪律。抓紧抓好上级党风廉政大会精神学习,强化日常监督,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动真碰硬、决不手软,严格执纪问责,真正让党的政治纪律成为硬约束、硬要求,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二是抓传导压力。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层层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做到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不松手”、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不甩手”、班子成员履行领导责任“不缩手”。三是抓作风建设。继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级各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狠抓公车私用、迟到早退、慵懒散慢不作为等不正之风,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