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关于加大我县根雕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
代表姓名:胡家标 通讯处: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13806655667 所在乡镇、街道:岔路镇
建议内容:
1、基本情况
宁海根雕工艺历史悠久,最初创始期在南宋之前,素有“根雕之乡”的美誉。至清末民初,宁海根雕步入鼎盛期,解放后,根雕艺术一度衰落,改革开放后,县有关部门加大对根雕产业的重视支持力度,特别是2004年、2011年,宁海先后举办了“中国第九届根石艺术博览会”“中国(宁海)根雕艺术论坛暨2011浙江根雕精品博览会”,促进了根雕产业的发展,艺人随之增多、工艺水平也日臻提高,宁海根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全县工艺美术师从原来的11人增加到105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从原来的8位增加到市级以上大师共46位,其中省级大师6名,创作的作品获得金奖110多个、银奖200多个。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对根雕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延续前些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反观象山县竹根雕产业后来居上,知名度、影响力已经远胜我县。当前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缺引导。据不完全统计,宁海现有根雕专业从业人员500多人,工艺美术企业、工作室达130多家,但主管部门对产业发展欠缺规划指导,尚未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虽然,谋划的根雕文创产业园项目已于2022年11月立项,并且列为县重点项目,但推进力度不大、项目进度不快、要素保障不够。
二是宣传展示缺平台。象山高度重视对竹根雕产业的宣传推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全省首个根雕博物馆,象山县经信局每年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并争取20个特装展位,在展销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有效帮助象山企业走出去。反观宁海,根雕艺术历史更悠久、作品藏品更丰富、工艺水平更高超,但尚未建立综合展览馆,大型博览会也已经10年多未曾举办。
三是对外推广缺品牌。传统工艺除了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更要通过区域品牌打造来带动产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比如东阳木雕、青田石雕、瓯塑、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等传统工艺都已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品牌,包括象山竹根雕已经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县的根雕仅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尚未打造形成相关区域品牌。
四是政策支持缺力度。我县对根雕产业的扶持激励政策主要是《宁海县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潘天寿艺术奖》等,但政策门槛高,对根雕产业激励作用不明显。
三、建议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雕作为优秀传统艺术,要更好保护、传承、创新,推动其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加快根雕文化产业园建设。建议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完工。同时,建议将现址的白桥岭的该项目作为根雕产业的生产、仓储基地,在跃龙山老布厂、山河岭老屠宰场等地块另选址新建,或整合现有展馆资源打造根雕展示馆。
二是积极筹办根雕博览会。我县先后于04年、13年先后举办了全国的根雕博览会,建议2024年再次举办相关博览会,一方面为根雕文化产业园建成后招商进行预热;另一方面进一步展示我县根雕作品、藏品,扩大宁海根雕影响力、知名度。
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宁海根雕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非遗等,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品牌;引导帮助我县的根雕艺术家争取更高层次的职称评定,壮大名师大家队伍,让“五匠之乡”更负盛名。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议在人才培养、宣传推介、展示销售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五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引导。建议根雕产业主管部门加大对根雕行业协会的联系指导,推动根雕协会实质化运作,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引领宁海根雕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