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关于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代表姓名:王品富 通讯处:西店镇振兴南路158号
联系电话:13586756099 所在乡镇、街道:西店镇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总体比例超过24%,且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青少年抑郁症为4%-8%,而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小学阶段约为10%,初中阶段约为30%,高中阶段接近40%。)在这些数据中,重度抑郁的比例约为7.4%。根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调查报告》来看,抑郁、孤独、手机成瘾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住校、父母外出工作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位居世界首位,说明我们对青少年的保护教育是及其欠缺的。
2、存在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业压力大。由于学校的高学习要求和竞争压力,这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我负面评价等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人际交往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出现问题,如孤独、嫉妒、自卑等。
3.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可能面临诸如焦虑、抑郁、自残和自杀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问题或身体变化等因素有关。
4. 社交媒体和手机成瘾。中小学生通常沉迷于社交媒体和手机使用,这可能导致睡眠不足、社交隔离和沉迷等问题。
5. 家庭问题。一些中小学生可能来自不稳定或有问题的家庭,例如家庭暴力、离异、亲子冲突等,这些问题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家庭的不当教育也会引发学生心理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1.从机制上去真正重视落实到位。政府出台相关的规程,形成统一的教育协同机制,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比如几类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特别的爱和特别的举措:第一类,有严重自闭、抑郁倾向等心理疾病,无法接受普通学校正常教育,需建立专门的特殊专业学校;第二类,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心理问题学生,对周边其他学生构成安全威胁,需要赋予义务段学校对学生进行惩戒、停课等适度的权利。
2.建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县镇两级成立规范统一的心理
健康指导中心,完善服务标准,培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咨询与业务指导。
3.强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配置专业的心辅教师,开设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病治病,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就医;三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给予学生保质保量的运动和适量的劳动,在课业负担、体育活动和简单劳动之间找到平衡点。
4.倡导成立社会公益性关爱组织。借用关工委等平台,充分发动社会热心群体、退休人士,结合政府职能部门,成立社会公益组织,广泛开展关爱活动,帮助问题学生顺利度过障碍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