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关于老年人网络沉迷带来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代表姓名:周平永 通讯处:宁海县桃园大厦A幢1020
联系电话:13906606761 所在乡镇、街道:前童镇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随着互联网适老化政策的相继出台,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行动持续推进,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我国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已有了极大的改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CNNIC)发布的第 5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织下,适老化改造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成效显著,截至 2022 年 12 月,已有648 家网站和 APP 完成适老化改造,50 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 30.8%,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 智慧助老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约有 0.23% 的 60 岁以上老年人日均使用手机 APP 时长超过 7 小时。另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超过 2.6 亿人,由此可推算已有超过 60 万老年人每天使用手机APP 超过 7 个小时。老年人网络沉迷属于数字社会中的新兴现象,尽管目前“网瘾老人”数量仍占少数,但其危害严重,且随着未来互联网适老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触网”后,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在网上冲浪,因而未来网络沉迷的老人数量可能会急剧增长,老年人网络沉迷问题亟待重视。
二、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网络沉迷表现
老年人网络沉迷行为在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在网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严重的网络依赖心理,甚至部分老年人离开手机后出现“心痒痒”“忍不住”等戒断反应。根据沉迷载体的不同,老年人网络沉迷行为可分为沉迷短视频直播、沉迷网络社交、沉迷在线娱乐、沉迷网文资讯、沉迷电子游戏、沉迷网络购物 6 类行为。相较于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网络游戏成瘾,沉迷短视频直播是大部分网瘾老人存在的沉迷形式。对于老年人而言,短视频与直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强娱乐性等特点,是最简单便捷的网络娱乐方式。短视频平台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机会,在网络世界获得喜爱与尊重,还通过精准的推荐算法,让老年人不断刷到感兴趣的视频,从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网络直播的主播通过引起老年人的情感共鸣,千万粉丝主播“秀才”更是拥有“中老年妇女收割机”、“养老金杀手”之称,老年人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在直播间中,并产生相应的购买消费行为。
(二)老年人沉迷网络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
1、熬夜上网成常态,身心健康威胁加重。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显示:手机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如果长时间出于强电磁波的环境中,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对于老年人个体,过度沉迷于网络导致长时间紧盯手机屏幕和久坐久卧不动,生活规律紊乱,易引发各类身体疾病,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部分老年人在沉迷网络后性情大变,变得执拗而暴躁。长期看手机容易加重颈椎病与肩周炎,带来眼部疾病、引发神经衰弱、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猝死。
2、在线寻找归属感,花样诈骗防不胜防。老年人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较弱,易在虚假诈骗信息的引诱下落入诈骗陷阱,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部分老年人沉迷于直播电商,听信不良主播的推荐,购买囤积大量无用的便宜货、山寨货,浪费了金钱财产。对于社会而言,老年人转发虚假养生文或标题党文章,易引起虚假信息泛滥;老年人通过刷短视频或资讯赚钱的方式,制造虚假流量,对于在线平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宁海县刑警大队数据显示,2023年1月-11月,宁海县50岁以上被骗合计64人,其中50-60岁51人,61-70岁9人,71岁以上4人。其中涉及电信诈骗32人,包括购物消费诈骗,假冒身份诈骗等案件类型,涉及网络诈骗32人,包括冒充电商物流、信贷理财等案件类型,合计涉及诈骗金额169.97万元。
3、直播潮流剁手党,银发购物陷阱重重。网络运营者通过对 Cookie 的抓取、对手机权限的无度索取 对老年人在互联网的每一步痕迹进行跟踪,从而通过大数据算法,精准抓取老年人娱乐和情感的需求,信息流投喂、 算法杀熟、精准营销,形成层层 “收割〞的套路。在今年年货节期间,“银发会场”GMV同比增长28.5%,订单量同比增长38.1%,同比去年年货节期间同品类商品交易额,GMV增长了30%。今年“6·18”期间,淘宝天猫再次推出“银发族”专属服饰会场,用户热情高涨,“妈妈”“中年”“中老年”等关键词主动搜索量同比增幅达95%,银发商品核心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约18%,覆盖老年用户近7000万。
三、建议对策
老年人网络沉迷的治理涉及到老年人、家庭、互联网企业、社区、相关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的利益,需要多元主体联动,协调与平衡各方利益,有效防治老年人网络沉迷行为,引导老年人健康正确地使用互联网,能够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赢。让老年人真正享受数智化社会福利的同时,促进银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老年人创建数字包容、数字友好的社会环境,使其实现积极老龄化。
(1)加强老年人网络教育培训。通过社区提供针对老年人的网络技术培训和网络安全教育,让老年人自身意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性,正视自身的需求与能力,在主动拥抱数智化社会的同时,注重合理适度使用网络,加强老年人时间管理能力与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从而降低网络沉迷的可能性。同时我县各社区、企业、单位、老年学校等需加强老年人心理关爱教育,提前协助规划安排好老年生活,规律生活作息,发展兴趣爱好,从根源上杜绝对网络的精神依赖。
(二)加强社会家庭宣传引导。老年人的家庭在防治老年人网络沉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年人网络沉迷对家庭关系具有潜在不利影响,而引导长辈正确使用网络,对于维系亲情、营造和睦家庭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子女应充分理解与尊重老年人的触网选择,加强网络知识反哺,帮助父母识别网络上存在的虚假信息和诱导机制,使其在网络世界中具有更多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此外,家庭成员的陪伴和关爱能够替代网络社交真正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子女应加强对父母的有效陪伴与关爱,减弱老年人的孤独空虚感,引导父母树立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的理念,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感。
(三)落实平台监管责任。互联网企业是老年人网络沉迷防治过程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尽管老年用户的网络沉迷政府保护机制的内容尚未进行系统规划 能够为企业创造一时的经济价值,但从长期来看是不利于银发经济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网信部门要加强平台监管,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与社会责任评价,秉持智慧养老中“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思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营造适老护老的网络环境,打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在线平台。网信部门和公安部门要加强平台内容监管,对不适老的诱导信息或虚假诈骗信息进行分流管控,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四)打造银发数字友好环境。老年人的社会网络与生活环境关系紧密,社区高质量的服务与设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孤单感,社区中的社会参与和社交网络能够增进老年人的社区联系和社交网络满意度。相关部门和居民社区要共同致力于数智化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和现实老年人生活空间的打造,让网瘾老人愿意放下手机、走出家门,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效果,真正贯彻落实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战略。政府部门要合理投放老年公共设施资源,尤其要做好老年大学资源投放和公共老年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监管网络环境中诱导老年人沉迷或诈骗的内容,社区增强老年文体活动多样性有效性,不定期组织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社区讲座,真正实现老有所乐的效果,共同助力老年友好型数智化社会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