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首页
>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2024
当前位置:首页
>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2024
122.关于切实解决双峰榧农销售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4-03 16:56:27 信息来源: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

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关于切实解决双峰榧农销售难的建议

代表姓名:丁红兵            通讯处宁海县丰泽园6幢304室

联系电话:13968338869      编组所在乡镇、街道:黄坛镇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香榧是我县唯一一个干果类农副产品。榧林资源主要集中在黄坛镇,原生本种百年以上榧树有314棵,人工种植香榧树1.3万亩,居宁波各县市之首,2023年预计干果产量90余万斤,约占宁波市香榧总产量的90%。目前,黄坛镇全镇30个行政村中有26个行政村的农民种植香榧,大面积集中在双峰山区。香榧产业作为黄坛镇山区特色富民产业,已然成为山区人民的“摇钱树”。但近年来,山区种植的香榧幼苗逐渐进入盛产期,2022年干果产量为40万斤,青果销售价格为11-12元/斤。2023年干果产量预估为90万斤,青果销售价格为7-8元/斤,由于产量大加工大户不敢收购,存在有价无市境地,已有榧农放弃采摘。成倍增长的香榧产量已经使榧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局面,导致山区农民持续增收遇到了瓶颈。

二、存在问题

一是“单打独斗”明显。农户大多各自为战,完成种植、炒制、销售全过程管理,造成各户产品质量差异过大、无力投资机械设备。二是质量不稳定。堆沤和炒制都采用原始的方式完成,将榧子在地面直接进行堆沤,占地面积大,一旦增产就无空间进行堆沤且质量不稳定。炒制都是采用传统土灶进行,温度把控基本靠手感,炒制的口感不稳定,差异较大。三是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以炒制食品为主,品相不好的才进行榨油且无法进行销售,对产品开发较少,更没有对产品进行文化的植入。四是销售模式传统。主要市场还是局限在县内,门店都设在县内。以熟人之间销售为主,辅以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展销会,每年都无法售完。五是市场认知度不高。有关“双峰香榧”的媒体宣传集中于宁海当地及宁波地区进行,品牌知晓率不高。

三、建议对策

为了拓宽香榧销路,帮助榧农持续增收,建议如下:

一是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强化同区域公用品牌“宁海珍鲜”的合作;充分利用宁海本地网红或农产品博主等网络达人的流量资源,推行香榧的“直播带货”;搭建农超对接平台,为榧农和各大商超及及餐饮集团牵线搭桥。

二是强化产学研用。积极开发多元化香榧初加工产品,探索推进脱壳香榧、巧克力香榧、芥末香榧、蛋黄香榧、多味香榧等适合年轻消费者的产品类型。提高香榧产业科技含量和深加工能力,创新研制香榧精油、香榧日化用品等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三是培植龙头企业。在现有2家联合公司的基础上,再组建1-2家联合体公司,增强农户研发、技改、销售投入的能力将分散的种植户同合作社紧密联系,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实施“基地示范化、生产数字化、营销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提升“双峰香榧”品牌效应。

四是引入专业团队。同高等科研院所合作,引入行业内专业顶尖人才,针对黄坛镇香榧产业的发展瓶颈开展科研攻关,研究突破香榧堆沤等环节技术,推动香榧产量、质量、工艺、产品全面提升

五是做强品牌宣传。加快“抱孙果”品牌营销方案体系打造,并利用品牌故事、民俗文化打入婚庆市场,扩大“喜果”市场需求。将香榧营销成为我县特色的中秋随礼,搭配本地月饼,设计多款佳节随礼。依托黄坛生态山水资源在公路阳台上设置香榧文化景观小品,积极举办“醉美西溪欢乐跑”等民间赛事,扩大香榧的知名度。

六是加强政策扶持。起草相关补助文件或启动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提升、香榧科研、新产品开发、香榧质量评比、协会建设、扩大宣传等,奖励名牌产品、绿色农产品,奖励对我县香榧产业开发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