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关于有序开展农田杆线整治便于机械化操作的建议
代表姓名:蒋善斌
所在乡镇、街道:胡陈乡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创城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环境卫生的常态整治和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城乡整体环境得到提升,社会各界和外来客人给予赞誉。但是,我县大部分乡镇及农村电线、电缆乱搭乱拉情况一直饱受诟病。由于早期农村对杆线设施的布点建设缺少科学规划、统一批准,再加上各通讯服务单位主体相对独立,各种线路分属于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多个部门,导致立电线杆和架线随意性较大,强弱杆线杂乱林立现象普遍。另外,一些群众为图生产生活方便,随意剪接和拉设线缆,部分线缆中的铜丝儿裸露在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乡整体容貌,还影响农田机械化操作,阻碍流转土地的对外发包,制约村庄产业发展。因为各类电线缆和电线杆涉及部门较多,要挪动一根电线杆,往往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整治困难,镇、村管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消除安全隐患,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美丽宁海建设,建议对农村各类杆线进行专项治理。
二、存在问题
五花八门的电线杆在农田中杂乱林立,横七竖八的各类线路在空中如蜘蛛网般密集,极大地影响农户的犁耙播种,妨碍了收割机等大型机械的作业,加重了村民的劳动量,阻碍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正常情况下,收割机一天能割60亩到70亩水稻。但是,田里电线杆太多导致一天只能割30亩,收割效率直接减半,收割成本大大增加。杆线贯穿农田还容易诱发收割机碰撞电杆等安全事故。此外,还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流转土地的对外发包。更甚的是,农村杆线建成后普遍缺乏日常管理,有些线杆虽早已废弃,但有关公司相互推诿,无人处置。一旦需要移杆,往往出现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搬移成本高等问题。
三、建议对策
农村杆线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实施难度大。建议由县政府专门研究制定整治方案,统一规范、明确标准,统一步调、综合治理,统一组织、分线负责,按照既美观又安全、既经济又方便的理念启动专项整治工作。要明确专门领导具体协调供电、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城管、规划等单位,联合各乡镇,结合农网改造,采取“先建后剪”的方式,以共杆、贴墙、打捆、下地为主要措施,对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电视网络等线路杆线开展集中治理。
各镇乡镇街道要对辖区范围内的杆、塔、线路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摸清违章乱拉、搭挂等情况,做好管理、维护,再对旧的线路、非法乱拉接及无法识别的实施统一清理,以达到彻底整治的效果。
同时,要坚持以整为主、以改为辅和先布新后拆旧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从长效管理角度来看,后期通信服务商架设杆线必须向地方政府进行申请、登记和备案,由地方政府结合村镇规划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