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海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法治宁海建设工作要点,对标建设高质量法治示范县要求,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从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执法流程、提升案件质量、助力改革攻坚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执法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法治建设责任体系。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制订法治建设年度计划,聚焦法治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期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听取法治工作进展并做出重要指示,坚持精准施策,让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领域工作在法治化轨道行稳致远。
(二)聚焦重点任务,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强化专班建设,加强统筹指挥,优化形成“一办六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专班架构,强化对全县改革落实的统筹抓总能力;做强“一支队伍”,做优“片区合作”,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区域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整合统筹基层执法力量,实现基层执法资源深度融合,破解基层执法痛点难点堵点,夯实全县“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构建我县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新格局;围绕数字赋能,做大指挥中心,发挥督查指导和协同指挥作用,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确保监管执法计划推进有序、“综合查一次”等联合检查执法行动效果显著。健全完善各项改革工作,全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三)紧抓执法规范,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全过程记录以及行政执法公示“三项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优化“四级法制员”逐级审核机制,夯实基层法制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助推案件办理质量再提升。重点推出“简案快办”办案模式,在规范执法的前提下,大大缩减部分案件办理时限。2023年度,全局共作出行政处罚案件3500件。其中,被市里评为优秀案卷2件,被县里评为优秀案件1件。实现行政复议、诉讼发案率“双下降”,行政诉讼败诉、复议被纠错“零发生”。
(四)依托数字赋能,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全面开启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2.0版本,实现所有案件线上办理并将行政处罚结果依法公开。实施“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助力综合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全年,累计开展“综合查一次”373次,检查户次9156次,覆盖事项2524项,减少干扰企业4765次。全域推行 PDA 移动执法,共办理2988件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加强智慧城管监控设备的建设,强化县级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继续拓宽“非接触性”执法办案领域,年度共办理非接触性执法案件90件,有效提升行政执法权威性和执法效能,预防和减少基层执法中的矛盾和冲突。
(五)强化法制培训,增强普法宣传实效。强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先后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反有组织犯罪法、信访工作条例、党内法规等内容的学习,完成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推进学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燃气安全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焦点,结合有害垃圾收集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专项宣传行动,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和重点项目。依托“三种模式”(线上+线下、集训+自学、研学+实战),打造学习型机关,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2023年,我局制定出台了《2023年普法宣传活动方案》、《2023年度法制培训方案》等文件,共开展专题培训会议28次,举办“赋能提质·周五云课堂”专题培训班18期;组织警地干部集中轮训一期;开展疑难案件研讨等系列学习会议20余次。发放宣传册、宣传海报、执法条例等宣传用品25000余份,完成教科书式执法案例编写58篇。全面提高干部法律专业素养,提升了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
(六)坚持服务为先,降低行政执法成本。为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重点聚焦“规范审批、突破改革、强化服务”等重点内容,快速高效完成各项行政审批工作并全面达标,其中,“一网通办率”、审批服务好评率、“及时受理率”“按时办结率”等各项指标都实现100%达标。在涉水领域首推轻微违法“首违整改”容错机制,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机制改革。在行政审批方面,联合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审批流程优化,大大减少申请人办证时间金钱成本;联合住建、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实地进企业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建立“提前服务”“延时服务”“现场服务”“上门服务”等工作机制,提升审批服务水平。
二、特色亮点
(一)实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一件事”,探索惠民新路。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聚焦“充电难”“有人建、没人管”等这些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积极探索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一件事改革,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与公共服务水平“双提升”。该做法得到了《法制日报》《中国交通报》《宁波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广。
(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积极探索实行“包容期”监管,给予新领域新业态发展包容期,在“包容期”内,出现轻微违法行为后及时改正,优先采取教育劝导、行政提示、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柔性方式。
(三)开展警地联合培训,提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大力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融合一体化、治理现代化,我县与宁波市警察学校达成执法干部教育培训“警地合作”战略协议,全面开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干部素养集中轮训,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业务过硬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目前已开展“1+8”行政执法人员为期5天首期100人次的封闭式培训。
三、存在不足
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着薄弱环节:一是整个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法律专业人员占较少,法律思维及专业素养不够高,对部分新增执法事项缺少实践经验。二是法治培训目前主要依托座谈讲解、专家培训等载体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讲解授课,形式相对单一,有待进一步丰富培训方式及内容。
四、2024年度工作思路
(一)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领导统”“任务统”“指挥统”三个统为指导,以“案件从哪里来”“案件在哪里办”“案件由谁来办”三个问题为导向,以“平台融合”“人员融合”“业务融合”三个融合为抓手,持续推动改革工作走深走实,深化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奋力革新攀高。
(二)开展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工作。持续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坚决贯彻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树立增值化改革理念,我局将从执法模式、执法机制、执法体系进行深入探索,更好发挥行政执法服务、教育、引导、规范、治理功能,努力实现行政执法效能最大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小化、为民服务效益最优化。
(三)深入探索执法业务培训形式。为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法制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一系列行政执法实战练兵活动。通过开展典型案例、问题案例分析会,首案讲解分享会,精品案例大比武、现场模拟执法等活动方式,推动综合执法工作提质增效。通过法律知识竞赛考试、开展案卷自查自纠、互评互查方式,进一步提高执法队员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
(四)持续推进学法用法普法工作。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及2024年普法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八五”普法工作,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法律六进”为依托,针对宣传对象的不同,有重点地对建筑垃圾企业管理、燃气安全经营、物业企业管理等方面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不断提高执法相对人的法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