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965404/2024-5479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4-06-26
发布日期
2024-06-26
发布单位
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外办)
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4-06-26 15:02:20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外办)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张周益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提升县域文化生产力的建议》(第6号)经县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重点建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楼鼎鼎领办,县政府办公室主办,县交通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体育发展中心、县供销联社、县城投集团、县文旅集团协办。办理期间,楼鼎鼎县长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敲定办理方案,要求如期保质做好办理工作,并于6月21日与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县政府办公室同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抓好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梳理文旅资源,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县,县文广旅游局率先完成文旅资源普查,共有936项文旅资源单体,其中包含了十里红妆婚俗、宁海古戏台、泥金彩漆、前童古镇、潘天寿等13项五级资源单体,柔石故居、宁海平调、清刀木雕、徐霞客开游节、方孝孺等60余项四级资源单体。摸清家底的同时,明确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和重点区域,近年来,县文广旅游局一直致力于开展基因解码工程,将优质资源成果进一步转化利用。结合前童古镇“存”“展”“演”的29项非遗,打造三个品种近20个种类文创产品,竹类文创和卵石文创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徽章文创和食品文创(雪糕/棒冰)正在积极进行可行性分析。强蛟镇以强蛟特色海鲜望潮为原型,邀请高校学生联结古渔村文化和年轻态审美,打造首个文化IP人物“潮潮”,持续满足旅游消费新需求,推出15个品类衍生配套周边,引入主题接驳巴士,积极推动强蛟文创融入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发展。下步,还将把更多的精彩活动和丰富的业态植入景区景点,通过结合非遗体验、特色手工艺、系列研学等活动,打响“前童古镇”“南宋红妆乐园”等IP品牌,加快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二、培育文创品牌,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一)拓展平台展示展销,做优线下文创板块。通过系列节庆活动带动客流增长,“宁海年缑有味”迎春民俗文化节、Cityfree自在宁海活动及桥头胡樱花节、胡陈桃花节、雁苍山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邀请全县文创企业摆摊展销,展示宁海地方文化和文创产品。下步,将进一步扩大农商文旅融合朋友圈,深化与“宁海珍鲜”农户、本地手工艺人等合作,建设“宁海珍鲜”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强化宁海文创产品的展示和销售,集合展示展销、数字农业、分拣物流、电商直播、美食体验、农资农技等功能,助力宁海文创产品宣传、展示和销售。

(二)加强人才内育外引,推广特色手造工艺。通过内培“存量”+外引“增量”,梯队式打造一支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一是广泛开展培训交流。联合工艺美术家协会、乡建艺术家,建立机制,加强沟通,对本土文创产业人才开展培训交流,挖掘更多的本土文创人才,打响如漆仟年、三福青、夏子文创、花姐文创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品牌。每年组织相关文旅企业参加义乌文博会、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推介会等会展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依托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凝聚全国设计类青年人才,2024年新增文创设计、视觉IP赛道,邀请全国40所高校、涉及150多个师生选题,产出一批具有宁海辨识度的时尚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县文旅集团也积极招引文创团队和研学团队,在国资允许可控的条件下尝试多种合作和经营模式,目前与省内、江苏、上海等地的团队都有广泛接触。三是积极培育运营能力。县商务局专题针对短视频操作技术开展精准培训和服务,举办抖音直播实操培训班、抖音短视频系列专题培训班(第一期),组织33名文创从业人员学习短视频运营和视频剪辑等实用技巧,有效帮助文创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助推文创产业走上电商经济快车道。

(三)打造特色品牌体系。县供销联社联合县文联、县文广旅游局、乡镇(街道)等共同参与“宁海珍鲜”品牌新包装设计,深度结合十里红妆、东方农耕、风景名胜等元素,为长街蛏子、长街三宝等产品研发设计“宁海珍鲜·长街味道”系列新包装,为胡陈水蜜桃、麻糍、土豆等产品研发设计“宁海珍鲜·多彩胡陈”系列新包装。自2017年引入熊小米动漫IP,设立熊小米专项扶持基金,以内容(动漫、大电影)、产品(衍生文创产品)、空间(熊小米乐园Park)三大架构,与本地企业合作,研发生产熊小米面巾系列、熊小米零食、矿泉水等系列文创,为品牌IP打造持续注入鲜活动能。

三、打造文创中心,展现城市文化魅力

针对您提出的“在徐霞客大道,集中展示销售文创产品”的建议,由于该路段没有相应的商业基础,游客停留较少,不适合在此聚集文创商业;桃源桥附近的城隍庙商业街区列入宁波市特色街区创建,获评宁波市第四批“最靓特色街区”,目前已招引入驻餐饮、零售、文化、教育等品牌80余家,入驻率90%左右,为城南带来了新的商业活力。为助力打造桃源里民俗文化特色街区,目前县商务局已牵头举办了“双促双旺·惠民开享”消费促进活动、宁海首届月饼市集活动、首届百匠铺进社区活动等重点促消费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业态融合、城乡互动,激发了市场活力、刺激了全民消费,宁海城隍庙商业中心也被评为宁波十大人气夜间消费集聚区。

宁海现有1家省级文创产业园区前童古镇,4家市级文创产业园区(大观文化园、宁海县非遗文化产业园、宁海县温泉文化艺术村、互联网产业园)。围绕“东美丽、南文化、西通达、北时尚”城市空间新格局,构建“两核多点”文化产业格局。城南核心打造南宋红妆乐园、来in南互联网文创园、缑城艺苑、城隍庙商业街区等一批文旅地标项目,其中来in南互联网文创园作为“南文化”引领示范基地,在保留本土文化基因的同时,更新业态为互联办公+网红商业+共享空间+艺术空间,目前已成功招商6家品牌商户、9家公司、3家公共空间。城北核心以天明湖公园为中心,环天明湖建成宁海县文化中心、潘天寿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将新技术、新元素、新符号、新理念植入文旅产品,讲好新故事、制造新话题、开发新场景。根据各乡镇(街道)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一镇一品”,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推出不同系列文创产品,带动乡村旅游后期运营,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和服务。

四、拓展销售渠道,创新多元立体宣推

在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开设本地旅游商品购物点,改造提升强蛟宁海湾特色商品展销中心,完善高铁站集士驿站、县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等原有展销中心;在集士驿站高铁总店设立专门的文创产品专柜,陈列展销宁海根雕、泥金彩漆、葛家手工艺品、夏子文创、弘杨竹制品等各类文创产品。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在集士驿站在线商城共富工坊“艺起富”“九桃造物”等专栏上架特色手工艺品和伴手礼;夏子文创开设了小程序商城,花姐文创等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通线上平台,将文创产品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在杭州地铁、宁波机场、地铁和中高端写字楼等重要交通枢纽、重点场所开展常态化展示,同时利用软文、短视频讲好品牌故事,协助品牌合作供应商在互联网上“攻城略地”拓展市场。

深入挖掘、创新传承宁海多元文化,充分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利用短视频、短剧创作等新兴宣推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和发展,策划文旅达人和网络红人游宁海等营销事件,让更多的读者和网友了解我县特色文化。同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常态化宣传,线上线下同步强化宣推,引发话题爆点,增加客流量。结合建议中提出的探索宣传新模式,制作宁海文旅打卡地图、宣传手册等,放置在各景区景点、车站、酒店、民宿等场所,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打卡消费。

五、加强要素保障,夯实文化发展根基

(一)理顺工作机制,建立“大文化”管理机构。优化调整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县委宣传部统筹领导,县文广旅游局主管,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统计局、县体育发展中心、县文旅集团等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的“大文化”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文化产业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事项,分析文化产业相关数据指标。同时,强化乡镇(街道)、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全县统筹合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出台《宁海县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县文广旅游局牵头修订新一轮政策,整合文化、旅游、体育政策,并新增文旅融合相关政策,突出新兴产业导向,根据时代发展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革新发展,鼓励支持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及文化创意园区发展,鼓励文创产品研发,支持非遗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奖励新开本地特色综合性文旅商品购物点。

(三)规范文创行业机制。县文广旅游局将做好旅游协会换届工作,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文创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监管和专项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加大对商标侵权、专利侵权、商业秘密侵犯的惩治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行业协会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好促进行业自治、社会共治,形成全社会共同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我县文创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