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豪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县“零碳工厂”建设水平的提案》(第78号)已交由我局办理,经与县发改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零碳工厂”创建基本情况
随着“零碳工厂”创建工作的推进,省市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发布了《浙江省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评价导则 (2023版)》和《宁波市“零碳工厂”评价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按照省市相关指标,逐步推进“零碳(近碳)工厂”。我县正分层分级创建绿色工厂,目前已创建完成276家市级三星级绿色工厂,33家市级四星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二、紧扣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根据《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22年修订版)》对2022年度宁海县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核算得到宁海县温室气体排放(不含电力净调出、不含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总量为2377.9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含电力净调出、不含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总量为544.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不含电力净调出、含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总量为2314.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含电力净调出、含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总量为481.4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经吸收62.9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电力净调出产生的间接排放量为1833.53万吨二氧化碳。我县紧扣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举措,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我县积极开展碳排放评价、加快低(零)碳试点建设、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温室气体清单工作等。
三、开展“零碳工厂”人才培育
我县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第一资源”,精准对接各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是为加大紧缺急需人才开发力度,提高我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推动人才引培与需求深度融合、有效对接。我县目前已建成5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4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累计招收8名博士后,研究针对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降本与增效、商用N型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发展进展、面向产业化、高性能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新型异质结构等方面领域成果,预计新增产值超10亿元。2023年,组织全县工业废气治理工、工业废水治理工职业技能大赛。来自全县各企业的673名选手参赛,累计发放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45本,技师12本。着重选拔科技人才,重点围绕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绿色能源等产业集群中的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选拔。加大对企业人才的选拔力度,企业人才入选比例不低于30%。为加强我县“绿色工厂”的建设,支持企业引进各个层次的人才,着力把握新时代人才需求导向,有效激活人才发展内在动能,营造良好引才留才环境。以兑现人才政策为重要抓手,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四、鼓励企业深化能源技术改革,降低碳排放水平
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改造,促进能源效率提升,促进碳减排,根据省市县节能改造项目相关文件,大力推动节能改造,腾出能用空间,推进碳排放减少,2023年,我县56家企业通过节能改造,腾出用能空间7956.31吨标煤;加强企业用能预算管理,监测企业能源消耗情况,降低企业能耗总量,减少碳排放,促进企业由“低碳”向“零碳”转变。加强企业节能审查阶段指导,邀请行业专家科学提出节能减排建议;实行节能监察,针对重点用能企业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核实企业用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闭环,降低企业碳排放,助力企业打造“零碳工厂”。
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企业“零碳”意识
加强“双碳”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全面贯彻“双碳”决策部署,积极参与绿色产业项目,主动挖掘可利用光伏、储能项目,打造“零碳工厂”。重点突出宁海县优势支柱产业和“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把光伏+储能、文体+办公、模具+新能源汽配、节能环保、关键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零碳”意识。
衷心感谢您对宁海创建“零碳工厂”的关心和支持!
宁海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