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宁波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2023年8月21日至10月20日,对宁海县“8+4”政策体系重点任务(先进制造业要素保障)推进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
2023年1月,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于政策》(浙政发[2023]2号)中提出了构建“8+4”政策体系,并明确把“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政策作为“8+4”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同步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浙政发[2023]4号)。为贯彻落实“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政策,宁海县政府于2023年6月17日印发《宁海县加快打造“365”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宁政办发[2023]17号),明确了“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2023-2027 年的三大类14项发展重点、六大类18项主要举措、六大工作机制,坚持首位理念布局发展光储千亿级产业,做大做强“文体+办公”、“模具+新能源汽配”2大五百亿级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6大百亿级产业,推出产业平台提升、工业投资攻坚等六大具体行动。
宁海县作为我市制造业强县之一,制造业以模具、文具、汽车及零部件、灯具等6大特色产业为主,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47位。全县共有百亿企业3家,拥有中国制造业500 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8家。有2家企业列入省雄鹰培育计划,有8家企业列入市大优强培育名单。2023年3月,宁海智能光伏(光伏储能电池)产业集群成功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名单。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71.7亿元,其中:光储产值164.9亿元。2023年1-8月全县工业总产值915.4亿元,其中光储产业产值183.1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宁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市委、市政府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决策部署。2023年,宁海县深入实施省“415”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市“361”万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迭代升级原有“36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重点产业,逐步完善光储产业链布局。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强化双向招商、创新招商方式,以产业链协同创新为导向,靶向招引优质项目落地,持续推进光储产业强链补链。二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文体办公、汽配及模具重点行业提升发展,鼓励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智能化、轻量化等新能源汽配方向转型,支持文体办公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时尚化等文创及大健康领域发力。三是强化财政、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科学布局工业发展空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但审计调查也发现,宁海县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培育方面。光储产业培育工程个别指标目标值不衔接或设置不合理,完成有难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达预期目标,产业园集聚程度不高;纳入“雄鹰行动”企业的部分培育目标完成难度较大;部分省市县长重大产业项目推进缓慢。
(二)财政要素保障方面。部分产业奖补政策实际未发挥作用;腾笼换鸟专项经费未及时安排使用,且未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工业全城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亩均论英雄”政策执行不到位。
(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工业用地利用和保障难度加大;未严格执行”标准地”准入要求;部分低效用地项目改造提升效果不明显。
(四)人才要素保障方面。人才资源总量未能实现增长;个别补助政策受益面小,作用发挥有限。
三、审计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宁海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整改。除部分需要持续整改的问题以外,其他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一)产业培育方面。
1.关于光储产业培育工程个别指标目标值不衔接或设置不合理,完成有难度问题,宁海县经信局及时作出书面情况说明,展开多方论证,将光储产业规模目标统一到协同区建设方案上。下步将持续深化产业革新,全面加快智能光伏(光伏储能电池)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达预期目标,产业园集聚程度不高问题,宁海县生物产业园管理中心从源头把控引进项目的专业化、适配性,组建涵盖化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CRO、审评审批、投融资背景的专家委员会为项目把关咨询。成立全县生物医药一站式服务平台,引进宁波甬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企业服务工作。根据园区出台的《退出企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宁生管中心〔2023〕3号),每季度对园区规上企业、人才企业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并采取相关措施。引进专业运营机构,成功举办《首席质量官培训》、《萧条期的五项对策》课题讲座等30余场次活动,2000余人次参加;全年合计外出招商30余批次,接待客商80余批次,新引进宁波畅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步将编制《宁波生物产业园“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年)》,科学制定分年度目标。通过与第三方企业服务公司合作,深入企业走访和调研,持续生物医药不断壮大;依托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生物药中试公共平台、宁波新药评价中心三大公共平台,构建生物医药从研发到生产全产业链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依托产业基金撬动企业投资,为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多措并举,激发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动能,推动全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关于纳入“雄鹰行动”企业的部分培育目标完成难度较大问题,宁海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综合实力,2024年得力集团获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等荣誉。举办中国(宁海)国际文具产业博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展、俄罗斯宁波出口商品展、上海法兰克福展、中国(宁波)文具礼品博览会、义乌文具礼品博览会等专业展会,以“展”聚力,打响“宁海文具”品牌,促进文具产品增供扩销。支持文体产业大脑赋能文体产业数字转型升级,2024年新上架协同云、企业诊断、设备能耗管理平台、制造辅助排产系统等功能组件,10家文体中小企业新完成数字化改造并接入产业大脑。1-10月,宁海县文体办公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320亿元,同比增长5.3%。2024年12月,得力集团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雄鹰企业名单。
4.关于部分省市县长重大产业项目推进问题,宁海县加快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加速投资释放,促进项目早日完工投产。
(二)财政要素保障方面。
1.关于部分产业奖补政策实际未发挥作用问题,宁海县全面梳理上一轮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科学调整相关政策条款,剔除23项政策效益不高及未兑现政策,重新制定新一轮产业政策。2023年10月印发《宁海县支持企业攀高发展若干政策》(宁产业办[2023]1号),2024年3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宁产业办[2024]1号)。
2.关于腾笼换鸟专项经费未及时安排使用,且未开展绩效评估工作问题,结余资金1510.17万元经市级清算收回后,剩余1195.43万元已于2023年底全部支出完毕。2024年10月,宁海县工治办组织各乡镇街道、园区开展2022、2023年度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绩效评估工作。
3.关于工业全城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问题,宁海县工治办于2024年2月下发通知要求乡镇提交补助资金申报材料,并根据整治类型、工作进度进行审核,强化资金审核和拨付,并已收回无工业集聚点乡镇专项资金40万元。
4.关于“亩均论英雄”政策执行不到位问题,宁海县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宁产业办[2024]1号)中,对亩均评价结果运用做出明确规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A、B类企业全额享受政策奖补资金,C类企业减半享受,D类企业不予享受政策奖补资金,并将亩均评价结果审查作为产业政策兑现前置条件,在日常政策兑现中严格把关。
(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面。
1.关于工业用地利用和保障难度加大问题,宁海县自然资源规划局积极推进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保障工业发展空间。
2.关于未严格执行”标准地”准入要求问题,宁海县于2024年6月出台《宁海县招商引资项目会审制度》(宁政办发〔2024〕10号)、《宁海县工业产业项目准入指导性意见》(宁招商办〔2024〕2号),明确县外招引的产业类项目、县内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内生型项目)、拆迁安置类(新增用地面积超过原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及以上)项目,按照初审、预审、会审管理。在准入门槛中明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等指标符合县标准地指标。通过项目会审后由县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具供地意见表给县自然资源规划局,供地意见表上明确项目的各项指标,确保投资协议、标准地协议指标统一,且不低于宁海“标准地”准入要求。
3.关于部分低效用地项目改造提升效果不明显问题,宁海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在方案审查环节中,严格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浙政发〔2023〕2号)要求执行,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要求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宜高则高,一般不低于1.5。
(四)人才要素保障方面。
1.关于人才资源总量未能实现增长问题,宁海县委人才办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会商研究,分析人才资源总量数据来源、构成及短板,逐项探讨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党政机关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六大类人才的引育路径和可行性。针对六大类人才,分类制定人才发展举措,有效带动人才资源总量提升。强化引才平台支撑。深化中乌新材料产业园、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宁波生物产业园、中加低碳新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创新载体运营,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人,新增博士创新站3家、科技小院3家,助推每万家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居全省前列。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县农业农村局分级开展各类培训,今年以来共开设56个农民教育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18961人次,培育并入库认定新农人“十路人才”4924人。协同县委社工部抓实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工作,发动报名7353人,通过1787人,呈显著增长趋势。深化“青商之家+宁新学堂+高级研修班”一体式培育模式,以企业家队伍“变量”驱动经济发展“增量”,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各1家。持续推行“一人一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目前新培育技能人才7690人、高技能人才5739人,“四方联动·产教融合”育才模式连续四年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获汤飞帆市长现场调研肯定。打响人才服务品牌。高标准建设眠牛山国际人才社区,一期工程完工出租,二期工程加速推进。高质量举办宁波市高洽会宁海城市展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打响“潮起甬南”人才活动品牌。将“三支队伍”建设列入“五大革新”书记督办事项,出台总体实施意见和8个专项行动方案,向59家单位分解9项指标、175项任务,全面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截至2023年底,宁海县人才资源总量为18.41万人,同比增长4.7%,高于全市平均。
2.关于个别补助政策受益面小,作用发挥有限问题,宁海县于2024年6月印发《宁海县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实施办法》,更新了相关政策规定。其中,新政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等群体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取消企业纳税证明限制,最大程度发挥政策对大学生等群体创业扶持作用,扩大补助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