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从放眼未来、着眼当下出发,重点锚定“规划引领、要素保障、资源保护、民生福祉”工作目标,着力提升自然资源规划现代化工作水平。
一、2024年重点工作
(一)聚焦规划引领,助推城市蝶变。一是高站位推进各类规划编制。科学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擘画“甬南大门户、活力创新湾、山海和美城、共富标杆县”蓝图,已获省政府批复;有序指导乡镇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在“三区三线”划定基础上,细化各类用地布局,近期建设项目、重点项目都要明确纳入总规,能明确落位落图的尽可能落上去,无法明确落位的要尽可能纳入重点项目名录,为下一步详细规划提供上位规划依据。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项目,包括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农文旅项目、农村产业项目、农业生产配套等项目,尽可能纳入村庄建设边界。截至目前,14个乡镇和1个片区(中心城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形成送审稿;完成中心城区溪南片(YL-09、YL-10)控规单元编制、老城区东门片、模具城地块等67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批复,有力保障双一力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截至目前已累计指导乡镇编制村庄规划超60个,超额完成今年市局下达的25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按照国家、省级最新政策,村庄规划未覆盖的乡村地区,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等情形,可以依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来核发规划许可。今年,我县已启动“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编制,深化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管制方式,目前已基本形成管理规定成果稿。二是高标准谋划重大片区发展。完成《宁海县大茶山中央公园规划》编制,推动“东美丽”提档升级;完成《宁海县天明湖北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以最高分荣获2024年宁波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项目一等奖,引领“北时尚”魅力彰显;乌石山周边片区、梅桥G15周边片区的城市设计及控规项目已形成初步成果,有力支撑城市更新;完成《宁东新城片区与越溪乡联动发展研究课题》,深化规划课题研究。三是高效率推动规划实施管理。召开专委会(城镇发展规划专业评审会、建筑风貌专业评审会)13次,研究审定中心城区模具城地块、宁西产业园、宁海县观澜商业广场等重要事项50项;依据规划核发规划许可。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62本,项目选址面积221.1万平方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3本,批准用地面积290.6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41本,批准建筑面积628.6万平方米;切实加强审定建设项目批后监管。坚持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规划区内建设用地供后利用情况和已批在建、已竣工未规划验收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在建项目285项约236万平方米。
(二)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指标争取有力。在建立重点项目用地台账的基础上,落细落实省政府“8+4”政策体系,有计划、有针对性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今年已争取使用地方规划新增指标额度1661亩,成功申请省级规划指标预留额度2445亩,有力保障G15沈海高速宁波西坞至麻岙岭段改扩建工程等省级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已争取县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定额46公顷,位列全市第一。二是要素保障精准。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地方面,“三举措”助力我县土地要素保障精准发力,一是抓统筹,兼顾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二是保重点,重点保障如意、双一力等一批重点项目,三是促转型,新出让工业用地容积率原则要求2.0以上,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截至目前,增量方面,今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95宗7426亩,其中出让49宗2674亩,出让金达34.39亿元,实现土地出让量、价逆势“双增长”。预计到年底,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可达107宗9305亩,其中出让51宗2738亩,出让金34.67亿元;存量方面,今年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278亩,完成率202%,消化完成数和处置率均居全市第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16亩,预计到年底存量建设用地供应2068亩(1652亩存量划拨用地公示已到期可供应);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326亩,其中低效工业用地966亩。用海方面,今年新增用海项目6个,同比增长50%,新增确权用海面积254.28公顷,同比增长98%。用林方面,今年已完成110件使用林地许可,保障使用林地面积176.6公顷。其中8件为林业生产服务设施,102件为涉林建设项目,保障G15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等一批项目。三是供地服务高效。供地前,针对国有划拨用地,在用地预审时,简化审查流程。建设项目位于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无需办理用地预审。如浙江万里学院海洋生物种业产教融合宁海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划定为城镇开发边界外的零星城镇建设用地,并纳入省一张图管理系统,该项目在选址阶段无需办理用地预审手续。针对国有出让用地,出让等程序由“串联”变“并联”,加快重点项目落地速度。供地后,在项目审批环节,通过政策“组合套餐”,疏通项目审批难点堵点,主动靠前、并联审批等举措助力如意等县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其中,双一力更是以8个工作日实现“拿地即开工”,刷新宁海项目审批新速度。
(三)加强资源保护,落实系统治理。一是加强耕地资源管护。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百千万亩方)5.13万亩,完成率114%。建成的宁海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下洋涂片万亩方项目,连片耕地面积达2.17万亩,系宁波市内规模最大,省内规模第二。三门湾下洋涂片万亩方,长街镇岳井片、山前片、新城片、连浦片、青珠片、力洋镇古渡片千亩方,共7个项目获评省级优秀,其中力洋镇古渡片、长街青珠片千亩方同时获评市级精品示范工程;越溪乡越溪村等14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市级验收,胡陈乡沙地下村等18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省厅批复,胡陈乡梅山村等6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获省级精品工程。二是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完成省级下发任务4.3万亩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开展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茶山林场及西店镇滨海村等18个行政村完成县级自查验收;创新林业碳汇模式,实施竹林经营抚育2187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约3.81万亩;印发《宁海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创新开展疫木除治全域统一规模化清理,2023-2024年度除治松材线虫发病面积0.97万亩、枯死松树8059株,完成年度任务的114%、126%;完成榧坑村榧树古树文化公园、河洪村糙叶树古树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三是加强海洋、矿山资源管护。完成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用岛活动生态评估报告送审稿;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对涉及第二轮央督整改的15个已完成治理修复的废弃矿山开展“回头看”行动,完成一市镇前岙村黄泥头废弃矿山宕口一、宕口二的复绿复垦。
(四)增加民生福祉,持续改革创新。一是稳步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南部滨海新区示范片区策划方案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成功争取调整优化零星、破碎永久基本农田655亩,其中茶院乡调出213亩,力洋镇调出442亩。截至当前,片区落地实施项目61个,累计完成投资21.02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投资额、搬迁安置户数、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等六大类核心指标均已超额完成省级年度考核任务,片区多田套合率从59%提升至85%;借力“跨县域”试点契机,联动西店镇和奉化莼湖街道,策划研究宁波象山港区域整治片区。二是创新打造县级变更调查与核查机制新范式。推进国土调查云浙江分中心---宁海县试点工作,通过“技术+行政”双驱动,“宁海云”实现单个图斑举证回流,建立图斑“下发-举证-回流-审核-建库-上报-核查-反馈-通过”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及工作留痕机制,进一步夯实变更调查基层治理。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增值化改革。首创“房地首次及土地抵押转房地抵押”联办,全市率先实现1小时办证和贷款融资同步“零时差”,提速90%以上;“不动产转移登记、抵押权变更登记、抵押权转移登记”等实现一次申请、合并办理、1小时出证,累计办理“带押过户”业务467件,帮助服务对象减少过桥资金支出约 6.9亿元;实行预告登记转让制度,缩短企业“等地期”,累计办理“土地不动产转移预告登记”业务57件,涉及交易土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交易金额约7002万元;3个楼盘“交地即发证”,4个楼盘“竣工即发证”,6个楼盘“交房即发证”。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继续以强烈的规矩意识、严谨的规范意识、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贯穿干部履职全过程,既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创新,重点工作谋划如下:
(一)突出规划先行,引领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以“三个万”城市IP打造为总牵引,彰显城市发展特质,绘就持续繁荣的魅力蓝图。健全规划引领统筹机制。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街区控规+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地块图则”的分层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充分发挥规委会作用。县住建局作为县规委会常驻单位,全程深入参与,尤其是近期建设项目谋划、城市更新片区规划、城市风貌研究等重点领域。对照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老城更新等城市建设类项目计划表,提前完成城市更新片区规划设计、控规编制与调整等工作。加快国土空间总规报批。明年年初完成14个乡镇总规报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总规报批。深化重大片区规划研究。接续“东美丽、西通达、北时尚、南文化”城市美好图景,推进天明湖北、乌石山、梅桥片区G15高速周边等重大片区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重点推进乌石山片区与“三山两岸”片区的联动,衔接崇寺山红妆文化产业园规划。谋划“缑城绿道”品牌建设。以城市美学营造,完善全县绿道网规划。近期核心打造“8字形城市绿道”,串联“东美丽”南段绿道-人民路-颜公河南段(桃源路)-天明湖绿道-大肚溪-“东美丽”北段绿道-颜公河北段。远期在“8”字形绿道基础上形成放射环式绿道网,与大茶山中央公园、梁皇山、象山港海岸湿地、三山两岸片区、白溪流域的绿道体系全面融合。
(二)突出要素支撑,积聚高质量发展动能支撑。用地方面,统筹安排明年土地利用计划,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2025年土地出让计划总量81宗2927亩,预计出让收入48.04亿元。在配置方式上,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考虑市级对县考核要求;二是加强与县内计划衔接,将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工业全域治理项目纳入供应计划,并靠前做好房地产类重点项目大肚溪二期、重大产业项目中车宁海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保障工作;三是结合项目成熟度合理确定时序,按照发改重点项目开工计划、征迁办征迁计划,房地产类项目在住建牵头下,根据拆迁进度和房地产市场行情合理安排出地节奏。兼顾存量用地,编制我县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初步划定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1.6万亩,划定重点发展片区8片(片区内潜力1.4万亩)。结合上级任务及专项规划,预计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300亩以上,其中低效工业用地600亩以上。用海方面,重点推进西店新城环湖大道G228连接线工程和S203省道越溪二桥及接线工程的用海审批工作,推进梅林溪(桥头胡段)河道整治工程(丁家闸站)省级用海报批工作,做好宁海县双盘涂西北侧开放式养殖用海-4号挂牌出让工作。用林方面,做好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基础设施使用林地需求的排摸工作,合理分配林地额度,引导做地单位尽早进行用林报批。
(三)突出资源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持续深化“田长制”和“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实施耕地24小时全天候监管;推进“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改恢复工作;计划补充耕地8000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3个、验收1个、谋划1个。强化海岸线动态监测。推进西店新城围区成陆论证与报批,同步开展围区项目用海报批前期工作,待部里文件批复后,已落地产业项目尽早报省政府审批;力争将下洋涂围区纳入海岸线动态监测。持续推进森林管护。完成森林抚育6400亩、珍贵彩色森林(退化林修复)1000亩,落实基地竹林经营模式,创建完成碳汇先行基地;以林长制为抓手,谋划城区东美丽林相改造项目,积极探索集体林改“宁海模式”。
(四)突出深化改革,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改革。随着耕地保护“大占补”政策改革,耕地功能恢复逐步成为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我局将研究制定《宁海县补充耕地管理办法》,激励耕地功能恢复工作。一方面,激发乡镇耕地补充积极性。通过大幅度提高资金补助标准,增加我县新增补充耕地面积;另一方面,严控稳定耕地不合理流出。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将本年度稳定耕地不合理流出面积与下一年度乡镇补充耕地恢复补助资金相挂钩。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快南部滨海新区全域国土空间整治试点片区未开工项目实施进度;完成大佳何镇村庄整治单元报部试点、宁波象山港区域整治片区(跨县域)策划方案编制。组建大监管机构。建立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建筑风貌等批后大监管机制,统筹批后监管业务,以“专业监管在科室,日常监管在基层”为原则,将批后监管业务归集到一个科室,承担全县自然资源批后监管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工作,实现审批与监管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