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6124/2025-4188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1-26
发布日期
2025-01-23
发布单位
宁海县公安局
宁海县公安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5-01-23 14:48:26 信息来源:宁海县公安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24年以来,宁海县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单位法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为建设新时代“双优”新宁海贡献公安力量。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情况及成效

(一)优化勤务模式,提升执法主体效能

宁海县公安局局以试点改革为契机,通过优化考评体系、推动警力下沉、落实负面清单,持续推动“派出所主防”走深走实,全县警情同比下降14.83%。一是优化考评体系。取消一类所的刑侦类打处指标和二、三类所的刑事打处指标,同步提高基层治理相关工作的考核比重。改革后,治理类指标占到基层工作内容的80%以上。同时,明确9项日常工作任务,压实社区民警每月100户走访量,每日通报辖区治安形势,每周量化考评、计分奖惩。改革以来,发出督办单19张,倒逼责任网格开展专项整治31次。二是推动警力下沉。将社区民警队伍从57人扩充至118人,出台《矛盾纠纷类案事件闭环处置工作流程》,明确社区民警70%的工作时间在基层以及具体工作内容、流程、时限,有效避免因标准不清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改革以来,社区民警下沉社区工作时间同比增加30%以上。三是落实负面清单。出台《推行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的实施细则》,明确由专业警种办理“12+1”类案件,由派出所负责办理本辖区内发生、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无需专业侦查手段进行侦查的刑事案件,并完善衔接协作、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机制高标落地,派出所刑事办案比压缩至17.6%。

(二)升级联动体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为持续打造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平安共创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新体系,宁海县公安局在“缑火计划”警企校联动平台基础上,将家庭、学校、企业等多方主体纳入“共治警务”主体范围,共同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今年以来,涉校警情同比下降12.5%,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同比下降15.7%。一是打造家校社一体联动网络。搭建“九维三全”德育积分管理平台,学校会同公安部门共同对学生生活细节、品德操行、日常行为的九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积分赋分,并以“红黄蓝”三色分类管理,对有违法高危风险的“问题”未成年人,由乡镇(街道)、村社加强监护人及未成年人日常教育,并靠前介入实质无人监护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已教育帮扶未成年人40名,未发生帮扶对象参与违法犯罪情况。二是扩容政群团合作共治队伍。公检法司作为监管治理前哨,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作为帮扶主体,吸纳卫健、工会、网信办等力量作为补充,打造功能全面化、覆盖多元化的共治团队。如,针对未成年群体易受网络有害信息影响而误入歧途的问题,统筹县网信办、公安网警持续加强网络巡查监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已累计清理有害信息156条。三是创新产教链职业教育平台。在职业院校“四方联动”平台解决未成年学生“经济结”的基础上,开展名企业家、劳模、“青年工匠”与学生的结对,引导社会优秀人才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找准人生定位,解开未成年学生“心结”,避免未成年人因心理情绪低落造成思想滑坡误入歧途。截至目前,已开展结对35名,提供实习岗位120个。

(三)打击农村赌博,巩固基层共治生态

2024年以来,宁海县赌博警情同比下降11.3%。一是落实多维度治理。乡镇街道指导村社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将禁赌绩效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范畴,全面浓厚禁赌氛围。以“艺术振兴乡村”行动为抓手,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大力推动农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有力丰富群众精神文明需求。二是强化全要素监管。针对涉赌重点人员、乡村、区域分级分类制定赋分评级办法,实施分类监管。重点人层面,着重研判其行为轨迹、复赌情况、同行人员等9项要素,依次标注“红黄绿”三色开展分类管控;村社层面,根据农村赌博警情发案数,逐级分为“甲乙丙”三类重点村,分级落实挂牌整治、约谈村社负责人等措施。机制建立以来,管控“红黄绿”三色人员2540人,推动涉赌人员复赌率从9.9%下降至5.6%;累计关停无证经营棋牌室、茶楼31家,整顿涉赌茶楼15家,捣毁野外流动赌博窝点12处。三是开展全链条打击。推行“1+3+X”涉赌案件打击模式,在发现涉赌犯罪线索后,专业打击大队负责攻坚,一类派出所负责支援,农村派出所负责开展类案排查串并,形成联动打击态势。同时,针对占山、占岛等野外流动赌博犯罪团伙,以及地下六合彩等组织化、团伙化赌博窝点,及时组建专案组强化攻坚,做到组织者、参与者全链条打击,共计打掉赌博窝点25个,侦破省厅督办案件4起,共计破获赌博案件142起,抓获涉赌违法犯罪人员785名 。

(四)整合监管职责,升级企业服务模式

宁海县局政务服务部创新打造“行政检查一件事”工作体系,自运行以来,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同比减少75%,涉企案事件下降30%,检查效率提升40%,企业安全感、满意率达99%以上。一是强化事项集成。抽调治安、禁毒、网安、交警、出入境等6名业务骨干,整合警种监管职能,实现一个部门管统筹。按照“应联尽联、能并则并”原则,对检查计划进行科学合并,梳理397项涉企检查事项,形成公安精细检查事项“一本账”。根据辖区企业特点,制定剧毒、易制爆、易制毒三合一企业检查表单,将各警种上报的12个检查计划合并为7个,减少41.6%。二是深化增值赋能。对外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等政府部门,首创蛇蟠涂“生态检查一件事”,成立县蛇蟠涂生态共治中心,制定生态环境相关企业“一表查”,对宁海三门湾区域滩涂养殖、加工、冷冻冷藏企业实施“综合查一次”。中心成立以来,联合开展检查32次,入企检查户次下降103次,解决企业困难 12 个。三是创新监管服务。开展“服务进企”活动,通过企业风控协会收集企业诉求,对于企业“点单式服务需求”实行“闭环”管理。今年以来,上门开展指导23次,帮助企业解决整改问题12个,企业好评率100%。

二、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原因

一是大数据全面主导警务的格局尚未形成。对宁海社会治安形势或是某一块领域形势变化的数据分析不足。从数据质量上看,情报内容大多停留在简单数据计算层面,通过总量、同环比来提示变化情况。对数据变化影响因素、细分类目的变化研究、多数据维度分析研判还不够,难以支撑决策指挥,整体公安业务数据收集还不够全面,部门数据、相关形势分析不足。

二是“派出所主防”效果不理想。除日常接处警、案件办理等工作任务外,反诈预警劝阻、重大活动安保、交通管理等许多专项行动还牵扯了派出所大量警力,社区民警未真正下沉到社区,浮于表面应付上级各类检查和工作任务,社区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和群众工作能力欠缺,很难走得进家门、坐得下椅子、拉得起家常,工作开展方式比较生硬,执法温度缺乏。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按照步骤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法治学习。由县局党委带头学习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今年以来县局共参加检法同堂培训3次,“灋学堂”5期,组织“自习教室”8期,法律知识测试5次,各类执法相关培训6次,参与民警300余人次。

三是严格依法行政。依托内外监督“双模式”,强化县局执法规范管理,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制、督察等部门内部管理职能,多措并举规范执法行为,补齐执法短板,加强队伍管理;另一方面根据信访投诉、复议诉讼、执法监督等“外部”监督情况不断排摸执法风险,抓好问题闭环。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防控治理中心建设。根据省厅、市局要求,建强县局防控治理中心。根据公安部印发的《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落实基础管控中心、防控治理中心一体化建设。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配备熟悉各项基础业务、具备信息化运用能力的民辅警,汇聚各类数据,搭建数据模型,实现各类风险隐患深度研判,下发高质量、综合性的预警信息,减少派出所核查压力。对派出所基础业务统一收口管理,各警种要下达给派出所的基础指标和任务,需通过防控治理中心进行审核统筹,制定任务标准件,通过防控治理警务平台统一下发。

二是强化风控协会实体运作。县公安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风控协会平台为纽带,加强企业风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同时,广泛收集企业多样发展的现实与潜在需求,智“汇”集成,精准分类,组建“对症问诊”专家团队,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和应对能力,降低企业受侵害的可能,为企业安全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强化危险物品安全管控。围绕危险物品管控,紧扣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风险隐患源头排查化解,加大对涉危单位及作业现场周期性安全检查及监管力度,严防物品丢失、被盗、被抢。深入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全力压降社会面散落危险物品“存量”。依托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动态化管控机制,全力搭建民爆物品立体化、全流程跟踪溯源体系,确保民爆物品全闭环管理。

四是强化重点单位安全防控。建立健全医患纠纷分级处置机制和矛盾纠纷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全县医院治安整体防控和应急处突能力。深化涉医矛盾排查化解,全面加强全县医疗机构各项安保工作,特别是对进入医院范围内的医患纠纷当事人、家属等高危人员,提前预警落实防范措施。深化校园最小应急单元建设,落实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强化警校联动机制,构建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及时发现涉校矛盾纠纷苗头,保护在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坚决防止发生有影响的校园重大案事件。

五是强化新兴业态管控研判。在强化旅馆业“四实”登记、未成年“五必须”工作,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扫码上岗,寄递业“三个100%”等传统重点行业管理基础上,紧盯新兴业态的管控研判,加强网约房、日租房及类酒吧等业态的排查整治力度,对近两年来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在做好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的同时,加强与县直相关部门对接,分级分类开展处置,力争关停一批、规范一批。探索帐篷营地、蛋壳基地、房车基地等住宿类新业态营业备案制度,掌握住宿人员动态信息。

六是强化电诈案件预警劝阻。针对资金拦截预警劝阻的复杂形势,建强反诈中心技术攻坚、二次研判、预警处置三支队伍。着力在做好预警劝阻指令接收处置的同时,强化银行、邮政、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联动,加强对行业、场所的反诈指导,提升相关从业人员发现、预警能力,全力遏制案件发生。依托县局合作的科技公司,进一步强化诈骗线索线上发现、拦截、反制手段应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技术提升、建模研究和分级研判,着力解决模型覆盖面不足、预警信息精准度不高、劝阻成效不理想等问题,全力提升拦截封堵的覆盖面和成功率,不断提高预警信息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