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56262537/2025-4188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1-24
发布日期
2025-01-24
发布单位
桃源街道
桃源街道2024年工作回顾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1-24 09:10:03 信息来源:桃源街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县委确立的“五大革新攀高年”,也是桃源“十四五”规划再攻坚、二十年蝶变再出发的一年,街道办事处在县委、县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人大街道工委的监督支持下,紧紧锚定“城市新中心,发展主战场”定位,系统推进“五大革新再攀高”,坚定不移创新提质、改革提速、融合提效,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兴产业、蓄动能,拼出稳中向好的强劲势头。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主线,集中精力稳增长、全力以赴兴产业,辖区整体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工业经济支撑强劲,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6.83亿元,增加值37.99亿元,加权后规下工业营收64.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4%、8%、20.4%。商贸业态强化提振,招引宁波亿津等国内大型流通企业和连锁企业落地,实现限上商贸服务业销售额86.02亿元,同比增长12.9%。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培育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创客,以公司+基地、直播+团购等模式助推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科创能级跃升提速,发挥如意、铭辉等领军企业引领作用,推动“模具+新能源汽配”等产业链精深外延、向新提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0.79亿元,同比增长17%。规上研发“破零”16家,规上研发费达7.37亿元,同比增长5%。如意荣膺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新质发展有力有为,打好工业用地有机更新、“腾笼换鸟”等组合拳,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金达汽车、正和文具等10家企业厂区“拆旧建新”,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至2.0以上,全年完成康迪泰克、多全电器等工业技改项目18个,助推德科、永金等21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改数转”。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市场监管环境,街道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领域成绩突出集体。

这一年,我们鼓足干劲抓项目、锻优势,闯出能级跃升的全新局面。通过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挂图作战,促进重大项目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5亿元,同比增长48.3%。聚焦“开工建设”快提速,聚力抢抓开工,强化衔接抓前期,紧盯立项、出让、招投标、规划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实现大肚溪一期、农商行金融大厦、行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0个项目“拿地即开工”。聚力纾困解难,提速推进宁波泉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东美丽一二期等续建项目。聚焦“征迁清障”稳推进,建民路、S314、东山撇洪渠、东美丽三四期等10个红灯项目实现破冰,果蔬市场北地块、大肚溪二期等项目全面完成地块清表及围挡工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推动“阳光征迁”,确保政策解读、信息公开等工作落到实处,顺利推动18个项目通过社员代表会议,10个项目完成农转用报批。聚焦“城市能级”再提升,深度嵌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送万家福”城市内核,持续深化“景城共建”,“东美丽”二期绿道全线贯通,潘天寿故居提升改造后重迎开馆,天明湖—柔石公园绿道贯通工程开工建设,潘天寿艺术中心、县文化中心开馆,天明湖城市新风貌区全面焕新。

这一年,我们倾力而为办实事、抓实效,付出惠民为民的真情实举。坚持把民生实事作为头等要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聚力“一老一小”暖心工程,完成下桥养老中心竣工验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改造提升等4个民生实事项目取得显著质效,“幸福食光”兴海老年食堂投用。谢豹、时代成功创建市儿童友好社区、乡村,建成运行“家门口的青少年宫”,新建谢豹社区熊小米“企鹅爸爸”工作室,普惠托育体系进一步提质扩面。聚力“民生保障”全情投入,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免费开展健康筛查等惠民服务1600人次,接种流感疫苗6222人。奋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桃源中学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宁中、知恩分配任务。坚持弱有所扶,持续夯实慈善救助工作,落实助困助学助残助老等各类专项基金214.78万元。聚力“文明宜居”城市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高效推进颜公河综合整治,13个雨污分流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拆除违法建筑5万平方米。创新“执法队+社区”模式,疏堵结合妥善整治新桥路、气象北路等商业大街“一跨六乱”问题。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全年清运生活垃圾2万余吨,建筑大件垃圾360余吨。聚力“共享优享”惠民服务,以社区建设为突破口,践行党建引领“居业物”三方协同共治路径,构建完善“社工+社会组织+志愿”三级联动体系,以社工学堂专业赋能,深入开展桃源大脚板活动,不断壮大和提升社区治理力量,凤逸、阳光成功创建未来社区,华庭建成浙江省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文化供给更为丰富,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个,“千里走宁海”“翰墨风骨”潘天寿文化周等活动精彩纷呈,下桥村创成浙江省文化示范村,以文兴城氛围持续浓厚。

这一年,我们从严从实防风险、守底线,绘出和谐稳定的平安底色。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桃源、法治桃源建设。信访维稳见行见效,高效运作社情民意服务中心,健全领导班子“坐班接访、带案下访”及重大信访事项“日跟进、周会商、月研判”机制,事项办理满意度达98%。源头防控从严从实,重拳整治“厂中厂”等突出问题,完成小微园区规范化建设34家,同步完成12家小微园区“六类”企业违建整治,累计拆除面积5982平方米。开展“拆窗破网”打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共拆除防盗窗10362扇。聚焦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等7个重点领域,以“多轮督导+刚性执法”限时整改风险隐患上万处,立案整改20起,共计罚款金额31.75万元。重点查处“三合一”和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等违法行为,全年完成消防一般案件4起、简易处罚340起。基层治理有力有序,高效运转基层治理四平台,优化调整网格141个、微网格621个,同步建优“统一指挥、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的“大综合”执法生态,全年共计联动检查294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94起,闭环处置非警务类警情3610件、网格事件43344件,按期办结率达100%。

这一年,我们驰而不息抓落实、讲担当,突出革新攀高的能力担当。大力弘扬忠诚干、务实干、担当干、创新干、团结干、廉洁干“六干”精神。提标建设全域党建高地,深入推进“融合式”党建工作,持续整合阵地资源,街社联动、串珠成链擦亮党建品牌矩阵,切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湖西社区被评为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提振锤炼过硬工作作风,加强街社干部梯队建设,深化岗位建功、调研宣讲、青蓝锻造等系列工程,出台《桃源街道党员积分管理办法》,涵盖4领域、4类型党员,做细做深做实党员日常管理,激励广大干部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矛调化解等关键领域发挥强核作用。提级深化廉洁政府建设,严肃纠治“四风”顽瘴痼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完善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少数”的日常监管和制度建设。推动街道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督促构建起履职用权、务实用权、阳光用权、依法用权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砥砺奋进新征程,要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发展大格局,紧扣“城市新中心、发展主战场”坐标定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分秒必争的务实行动,策马扬鞭、实干笃行,奋力推动桃源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面、再攀新高峰。

(一)聚力产业提级,厚积新质发展更强动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专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以空间腾拓放大优势产能。提标改造低效工业区块,加快“工业上楼”“腾笼换鸟”,紧抓永信汽车、百特户外、青华科教等“拆旧建新”项目,推进煌家铝业等10个优势产业企业设备更新,着力提速宁波如意军工物流运输项目、世纪东港激光设备五金配件生产线项目投产达效,预计全年工业项目投资达5亿元以上。二是以新质业态拥抱新兴蓝海。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链条,计划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锚定数字生产性服务业新赛道,大力发展数益工联、易拓云、宁海创智等数字服务企业,招引匠神软件服务板块落地桃源,持续深化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数字化改造。三是以楼宇经济推动聚产兴城。创新全域数字化商贸地图,打造以金融、电商等为特色的功能型总部集群,持续发力招引优质企业,改造升级现有楼宇资源,提升环球中心跨境电商园能级,形成电商产业集聚效应。

(二)聚力城市提能,奋进时尚新城更高能级。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业态融合、实现强链补链的动力引擎,多维度推动城市质感重塑。一是提升项目建设质效。实施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项目“谋立推建”,健全“周跟进、月调度、季复盘”推进机制,持续攻坚62个重大项目,坚持下沉项目现场解难题、抓进度,争取续建项目早投用、新开工项目快建设、筹备类项目多开工。二是彰显时尚新城气质。加速推进东美丽三四期项目,分步实施大肚溪周边地块生态景观、绿道建设及住宅小区等“一揽子”项目,呈现“水清岸绿、景美人欢”风光。加快实施片区更新,统筹推进杏蒋、溪旁徐、应家山等地块改造提升。三是推动城市精管善治。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违章建筑巡防管控,推动存量违建逐步消化、新增违建即查即拆、涉安违建全面清零。持续开展水环境治理及相关问题销号整改,年底完成雨污分流建设。全面提升环卫绿化管理质量,标本兼治有效解决车乱停、摊乱摆等问题,营造整洁美观、安全有序的宜居环境。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推进城市治理向智慧化转型。

(三)聚力共富提质,推进惠民为民更显成效。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在实干实效中不断解锁桃源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一是健全“读万卷书”文化惠民机制。充分发挥潘天寿艺术中心、县文化中心、潘天寿故居等文化地标集成效应,集中展现桃源人文代表元素。结合研学、非遗进社区等载体,宣传展示冠庄船灯、南岙狮舞等一批省市级非遗项目。扎实推进文艺赋美工程,精心谋划“百姓大舞台”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精心打造微书房、城市书房等阅读阵地,不断推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创建。二是深化“行万里路”文旅体产融合。盘活全域文化旅游资源,向内打通“东美丽-大肚溪-天明湖”精品轴,向外联通大茶山中央公园,同步建优精品路线8条、特色商圈(示范街区)3处,推动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建设。持续提升环天明湖核心区块功能颜值,植入体育运动、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提振环天明湖总部经济。挖掘城乡结合区域潜力,打造都市农场,发展特色种植、农家乐、研学等特色农旅产业。三是绘就“送万家福”美好宜居图景。围绕星级创评和未来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居民会客厅品质,统筹开展小区“微改造、精治理”、居业物“融合提效”等行动。重点打造“一老一小”多元服务场景,以党建为统领,立足社区人群特点,内挖外引服务,集成部门、社工、志愿者、专业化服务机构等资源,完善入驻机构、组织服务评价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四)聚力治理提优,加强安全维稳更足韧性。持续巩固大平安建设格局,细化重要指标任务,清单化推进明责、知责、履责、考责,切实以一域之安护航大局之稳。一是夯实平安底座。启动冠北消防站建设,完善社区微型消防救援站布局,着力建强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扩面推进小微园区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切实把安全生产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攻坚信访清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学习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持续深化领导班子“坐班接访、带案下访”等机制,赶早赶小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行动,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群体进行全覆盖过筛摸排。三是深化多跨协同。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优化网格队伍考核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执法联动、信息共享、争议处置等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力量“深度融合”、执法信息“一网归集”、事件处置“一体协同”。

(五)聚力效能提升,涵养勤廉并重更优生态。坚持谋在深处、干在实处,持之以恒加强自身锤炼,提升政治素养,奋力打造实干担当、勤廉并重的有为政府。一是笃定忠诚为政之志。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忠专实”“勤正廉”。驰而不息把对党绝对忠诚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推动中央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大兴实干担当之风。深化“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作风,把勤政高效融入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充分激发敢与赶的劲头、闯与创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将各项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三是严守清明行政之本。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站稳人民根本立场,以群众所期为念、以民生福祉为重,让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更好顺应群众意愿,切实以勤廉实干担当护佑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