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20421831/2025-653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2-12
发布日期
2025-02-12
发布单位
茶院镇人民政府
2024年茶院镇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12 14:26:08 信息来源:茶院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大干快上抓项目,区位优势得到新提升。全力以赴打好项目提速攻坚战,构建“条线定标准、联村抓落实、专班盯闭环”工作体系,累计征地面积1300余亩,保障11个县级重大项目提速提效。110千伏东方日升T结跃升1314线路工程全线竣工,清溪下徐安置地块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南滨北路“七年磨一剑”完成清表,阿尔特新能源动力总成项目、中车宁海新能源产业生产基地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报批,全面推进S314省道桃源至力洋公路工程(二期)。

(二)经济扩能稳增长,发展动能得到新提升。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产值60亿元,较去年增长50%以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聚力打造“滨至如归”营商环境,招引规上企业2家,培育小升规2家,助力吉宁、领为等多家头部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根基,建成高标准农田15484.8亩,“多田套合”率92.06%居全县第一。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实现茶叶全域无公害生产,番薯面制作技艺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宁友”番薯面获浙江农博会优质奖,茶、薯、精三大优势产业总产值超4000万元。

(三)内通外联拓空间,城镇能级得到新提升。坚持以城的思维谋划镇的发展,科学谋划和美集镇、共富共美引领区、区镇融合样板区、产业创新示范区等“一中心三片区”,完成茶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规优化方案,全面推进14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域拉开“一核引领、两带协同、三山融合”的户外运动聚集区版图,扩大许家山景区环线,通过省级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示范点2个。盘活旧村老屋闲置资源,新增曲奇咖啡、六分道地徐霞客展示馆等2家新业态,推动地名公园、地名博物馆落成开放。

(四)以人为本办实事,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兜底保障更加精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8%,投入900余万元用于发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等救助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启送餐服务,“兴华善居”工程成为全县标杆,受到省民政厅高度肯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宁中、知恩录取率屡创新高,茶院中学重新入围全县农村中学第一方阵。文化供给多点开花,累计建成15分钟文化圈10个,开展特色活动400余场次,许家山驻村艺术家获评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勇担战略重任,全力攻坚项目提速。重大项目提速快跑。主动加强与园区的沟通对接,跟进推动中车、阿尔特、伟隆等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继续推进S314省道桃源至力洋段公路工程(二期),谋深做实南滨北路、G527拓宽、G228公路、金海路延伸等重点工程。民生项目提标扩面。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督促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全面承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任务,抓实宁东新城水利基础设施、科技河西侧护塘河二期、南滨茶院片区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编制民生项目清单,推进S215沿线环境提升、重要节点打造工程。双招双引提质增效。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协同优化“滨至如归”营商环境,开展产业链招商、“零资源”招商,大力招引链主型企业、税源型项目。围绕产业链做强人才引育链,积极申报县级引才计划、“甬江引才工程”项目,持续引进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

(二)勇闯转型新路,全力攻坚产业提级。以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一企一策”精准助力企业扩产增效。突出企业创新主导地位,鼓励奇亿、润禾等企业领军更多新材料行业专利研发、技术攻关。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积极开展倍增升级行动,力争2025年全镇工业产值再攀新高。以特色品牌化提升农业竞争力。塑造茶、薯、精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发挥全县首个番薯农合联合作辐射带动作用,搭建并完善番薯前端“育种研发”、中端“精细加工”、后端“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加快低山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做强“林下经济”综合效益,推动千亩油茶林规模化运营,力争区域自主品牌实现零的突破。以资源一体化提升集体致富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机制,推动具有互补互促条件的村通过党建联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巩固“三清一促”专项行动成效,提升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

(三)勇破城乡壁垒,全力攻坚集镇提质。谋划好“四大空间”标志成果。压茬推进“一中心三片区”落地成景,“中心和美集镇”要聚焦门户形象焕新,谋划推进西林路提升工程,推进镇区主要道路、河道亮化工程;“共富共美引领区”要加快实施许家山及周边村庄旅游规划,融入大茶山核心旅游区建设;“区镇融合样板区”要高效推进清溪水库下徐安置地块建设,协同力洋镇加快打造县域风貌样板区;“产业创新示范区”要统筹工业全域治理,加快推动低效用地整治。呵护好“绿水青山”生态底色。以“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为起点,继续实施小流域治理、山塘水库整治、幸福水利片区等工程,深入开展基础设施补短、人居环境提升、未来乡村建设等行动,对接园区有机更新路网、水网、管网等配套建设。回应好“急难愁盼”民生期待。稳健运行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落实保险、救助、福利等兜底政策。高水平建设卫生院、学校,促进更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流入茶院,创成三星级基层中医馆。推动养老服务中心品质化提升,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

(四)勇拓全域新境,全力攻坚文旅提档。拉开文旅发展总体框架。主动融入“东美丽”、大茶山中央公园规划,实质性启动“一核引领、两带协同、三山融合”户外运动聚集区、体验区建设,突出许家山综合服务功能,联动周边乡镇提标打造热力越野带、文化风景带。补齐文旅发展基础短板。有机贯通大茶山、许家山、大梁山登山步道,积极举办、承接或引进一批山地越野、马拉松等赛事,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古村、茶园、火山特色的精品IP路线。全面理顺景区管理运营机制,探索、培育和引进多元业态,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凝聚文旅发展广泛共识。巩固全县首个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创建成果,做好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后半篇文章,继续推进“15分钟文化圈”建设。支持文化特派员工作,挖掘、提炼好许家山四贤、越窑青瓷、古火山群等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好舞龙、船灯等属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