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司法局有效发挥“一个统筹、五大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深化法治建设。一是统筹推进法治宁海建设。发挥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融合打造3家新时代法治实践站。深化法治督察与巡察贯通协同,深化“最佳实践”培育计划,6个项目入选市级“最佳实践”培育项目清单。二是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工作。统筹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被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评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领域成绩突出集体。有效运行“3+N+X”行政争议化解机制,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三是系统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开展轮训,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1901人,“法治带头人”376人,相关做法被司法部《“八五”普法简报》录用。
(二)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一是深化普法品牌打造。打造“法安缑城”普法品牌,确定47个年度普法项目,组织开展“法安缑城 民法典相伴”等“云”上普法,受益群众近1.3万人次。二是深化专题普法活动。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法治宣传校园行”等主题活动40余场次。编制《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公民法治素养基准版》,为全县中小微企业人员学法提供指引。三是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相关做法被司法部网站、《法治日报》录用。加大法治文创作品创作,创作各类法治文创作品30余件。
(三)持续深化共同富裕。一是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编制完成新型储能企业、压铸行业、模具行业、文体产业、叉车产业合规指引,《新型储能企业合规指引》入选2024年省级重点产业合规指引目录管理项目名单。二是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联合多部门编制《宁海县企业涉外事务工作指引》《宁海县企业负面行为监管清单》。稳步推进省级共富试点项目,新建2个“民商法治诊所”点位,全县27家“民商法治诊所”为4000余家市场经营主体开展“法治体检”,帮助梳理法律意见近1800条,解决问题或困难超700个,相关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三是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连续四年实施“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工程,打造县乡村一体化服务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全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396个,累计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7万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26件。
(四)持续深化和谐稳定。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全力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大力加强县镇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县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1.03万件。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全面依法治县再推进。压实统抓全面依法治县责任,全力推动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落地见效。持续深化“最佳实践”培育计划,打造更多法治建设改革创新亮点。
(二)法治政府建设再加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强化依法决策。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三)法治社会建设再提升。深入开展“司法蓝伴你行”法治宣传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法安缑城”普法品牌。加大“双普”教育基地培育力度,争创市级“双普”教育基地。
(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全力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民商法治诊所”布局。深入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风控法务指引编写工作,助推全县产业健康发展。
(五)高质量“法治红利”再释放。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工程,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推进法律援助标准化服务系,统推进省级共富试点。
(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再深化。深化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落实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展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