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海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建设现代化“双优”新宁海等重大部署,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精准锚定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并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八进”活动,持续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领导干部述法内容作为年度必述内容,有效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担当。
(二)严格依法行政,有效提升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严格把关,确保决策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高效运行合法性审查中心,全面应用“乡镇合法性审查”系统,实现审查工作全流程留痕、审查数据全链条归集。2024年,全县累计审查各类政府法律事务事项近800件。全面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按期备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政务公开工作保持省市前列,有效回应社会关注。
(三)强化法治革新,靶向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绩点。印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深入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改革体系建设,编制完成5部合规指引,其中《新型储能企业合规指引》入选2024年省级重点产业合规指引目录管理项目名单。深化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开展主题法治活动100余场次,全县27家“民商法治诊所”为13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梳理风险近1800条,解决问题超700个。806家中介机构纳入规范管理。全市率先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县乡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护企助企举措,为企业降本减负近30亿元,兑现政策资金超5亿元,完成信用修复500余家次。
(四)坚持公平公正,高效增进行政执法质量质效。建立健全施训培训机制,以集中轮训、全员普训、“云课堂”等形式开展培训30余期,涵盖4200余人次。结合“预约式”指导服务,联合全县各部门“业务明白人”组成帮扶整改团队,提供涉企指导服务1000余次,解决问题超800条。梳理发布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和负面行为监管清单,有效助推企业良性运转。加大行政检查计划统筹力度,总检查次数同比减少近1.4万户次。落实“综合查一次”协同联动,累计开展任务数131次,检查对象3700余次,有效减少干扰企业。
(五)深耕基层治理,全面筑牢社会安全稳定底线。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2024年全县各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1.03万件。梳理构建“132”信访工作法治化架构体系,四级走访总量同比下降22.3%。深化“法安缑城”普法品牌打造,确定47个年度普法项目。扎实开展大平安建设,治安刑事案件数下降25.7%,第18次荣获省平安县,安全形势保持稳定。连续四年实施“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工程,累计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396个,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7万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26件。有效运行“3+N+X”行政争议化解机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实现同比下降。
二、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工作打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宁海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持续深化“五大革新”、全面建设“三万三城”等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法治政府建设更加扎实。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领会,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强化依法决策,加强对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导监督及业务培训。
(二)突出工作重点,经济发展护航更加有力。持续深化“最佳实践”培育,打造更多法治建设改革创新亮点。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违法建筑强制拆除等重点领域行政行为,加强对金融、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违法行为排查整治,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持续优化“民商法治诊所”布局,编制汽配、智能光伏、数控产业等风控法务指引,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三)聚焦民生保障,法治基础夯实更加牢固。组织开展“八五”普法终期验收。持续提升全民法治观念,分层分类推进法治宣传。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构建预防性法治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四)坚持依法治理,公正文明执法更加规范。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优化调整乡镇(街道)赋权工作。进一步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有效提升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运行效能。持续擦亮“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品牌,加快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