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海县经信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365”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全县工业经济“稳、进、好”发展。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02.5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5.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2.1%,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62.9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全市首位;规下工业增加值、技改投资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加快建设“365”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文化+健康”“光伏+储能”“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新增主导产业强链补链项目32 个。加快智能光伏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建设,累计签约落地5亿元以上光储基石型项目6个、总投资72.4亿元,智能光伏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5.1%,其中中车新能源产业生产基地、时代智慧零碳经济示范区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东方日升半导体15GW 210N型硅片项目实现投产,汇鼎电池模组PACK产线项目设备进场,双一力新型储能系统项目拿地即开工、81天厂房结顶。加强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获市产业链标杆项目2个,“众模链”模具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营。
(二)全力推动有效投资提量扩面。全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39款产品列入省市优质消费品和高端装备推荐名单,入选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和再贷款项目4个。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三项并联”推进机制和“三零三不”服务模式,主动靠前服务,有力推动落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其中,吉德智能冰箱、建新汽车零部件、如意智能仓储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推进产业空间重塑,编制全县工业集聚区专项规划,形成工业全域治理中期评估报告,越溪亭港、黄坛小微产业园(一期)等5个重点区块拆旧处置率均达90%以上,环象山港示范走廊连片改造扎实推进,开建新厂房117万平方米,梅林南路沿线提质焕新颜。
(三)全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实数融合,稳步推进全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模具行业数改对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数字化推广、样本企业数改典型案例座谈分享、赴服务商参观学习等活动,25家企业项目列入第一批细分行业试点,创成首家国家级5G工厂,获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云上企业等各类试点示范8项,列入市级数字化车间项目8个,全县规上企业数字化1.0改造覆盖率基本实现100%全覆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市三星级以上绿色工厂159家。持续强化企业治理,完善三类企业清单,累计整治提升低小散乱企业140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39家,整治销号高耗低效企业56家。
(四)全力推进企业梯队提级创新。深入推进“215”、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工作,全年新增2024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家,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2家、省雄鹰企业2家、市制造业“大优强”培育企业1家。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升,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8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新认定省级以上首台套装备4家。加强小微企业平台建设,西店小家电创业园入选省级五星小微企业园。
(五)全力推进助企服务提标迭代。优化完善企业诉求收集、流转、解决闭环机制,定期深入企业走访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各方面问题40余个。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确保精准高效、直达快享、全面兑现,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累计兑现奖补资金约2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29.1亿元。紧盯企业成长需求,优化“企服通”增值服务模式,全年解决企业问题诉求1万余件、综合满意度达99.5%以上,宁海县中小企业“一站式”数字化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列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024浙江省“中小微企业日”主题活动在我县举行,我县发布解读《县级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并作经验交流分享,获省厅、市局领导肯定。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决策部署,重点围绕“1(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2(用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企业诉求流转解决两大抓手)+5(强化五项重点举措)”工作思路,坚持逐“新”提“质”,以三大标志性产业为核心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化县域样板。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制造业投资增长12%,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类增加值综合增速30%以上。
(一)做实链群育强主导产业
一是深化集群提能升级。迭代升级“365”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文化+健康”“光伏+储能”“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主赛道,加快推动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推进产业链高效协同。以产品为导向,强化“链主”引领带动,提升产品竞争力、强化协同创新度、增强融通发展力。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争创市级以上链主企业1家,打造产业链标杆项目2个以上。三是推进产业链融通发展。完善产业链供需对接机制,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发布一批供给和需求清单,引导中小企业精准补链,组织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4场以上。
(二)细研优势育优新兴产业
一是谋划产业发展。结合“十四五”规划评估和“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成果,把握好主要产业的变化本质和内涵,充分挖掘潜在优势,积极探索推动前沿、新兴领域的细分产业培育发展,大力推动低空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蓄势聚能,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算力经济等未来产业。二是加速智改数转。深入推进实数融合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全年力争新增工业机器人350台套,建设市级以上试点示范项目15个以上;持续扩大全县规上企业数字化水平2.0覆盖面。三是推进绿色制造。推动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创建,打造一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示范企业,争取全年新增市级三星级及以上绿色工厂30家。持续优化亩均评价体系,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全面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全年确保完成整治提升企业100家以上。
(三)精准革新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企业综合服务。持续迭代升级企服通增值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打响数字化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宁海品牌。持续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暖心助企等服务活动,加强县乡协同、部门联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工业用电、产能等重要先导性指标的监测分析,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体系,科学精准预判运行态势。二是推进产才深度融合。挖掘我县企业独特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造工艺和先进的科技应用等元素,开展工业研学、联合毕业设计、模具产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提升本地学生返家乡就业创业的热情,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三是深化产业空间治理。打好工业全域治理攻坚战,以“点内深化为主、点外扩面为辅,集中资源要素、打造示范样板”为导向,重点开展工业全域治理“3+X”行动,即规划、拆旧、建新和打造若干特色区块,完成15个工业集聚区的治理方案编制,推进宁西产业园建设提标提效,环象山港示范走廊加速连片成形。
(四)科学谋划力推产业项目
一是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以强链补链为导向,加强优势主导产业项目的招引和挖潜,积极推动谋划项目落地。持续做好招引项目信息推介工作,加大对企业内生项目的要素保障,发挥内生项目潜力。二是做好项目管理服务。优化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建设进度管理、高标准目标导向和监测预警四大工作机制,紧盯投资亿元以上的“六未”项目(签约未供地、供地未开工、开工未入统、进度未达预期、逾期未竣工、竣工未投产),完善全链条项目管理机制,全力推进中车、无人艇、如意、吉德等重大项目投资放量。三是加快落实“两重”“两新”。牵头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指导企业对接国家战略,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再贷款等政策支持,持续做优做大项目储备库。
(五)两创融合释放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产业创新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牵头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持续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更多首套装备,推进国产替代,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二是支持企业降本增效。以国家“两重”“两新”、细分行业数改试点为契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争新上规企业6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10家以上。三是强化产业人才创新赋能。深化高端人才引育,统筹国家、省市各级引才工作联动,做好人才项目申报推荐、管理及资金兑现工作,力争成功创建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1家以上。
宁海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