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跃龙街道办事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宁波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宁海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不断夯实法治根基、补足法治短板、激发法治内生动力,为跃龙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情况及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多次通过街道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会议、自主学习等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论述新要求。一是将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街道领导干部年度法治专题学习计划。今年以来,跃龙街道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5次,交流研讨6次,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二是落实街道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街道全体公务员、职员开展年度学法考试活动,街道参考率、优秀率均达100%,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水平。三是积极参加行政执法证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本年度,街道共有20人通过行政执法证考试 ;1人获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三)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一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及清理工作,切实履行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管理职责。跃龙街道积极配合县级部门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今年以来,共废止2件部门规范性文件。二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健全行政行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按照县委、县政府等相关要求全面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今年以来,我街道共公布1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决策事项目录。三是严格落实街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体系。继续聘请京衡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为本单位顾问律师,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项目推进、重大决策讨论、重大文件起草、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常年法律顾问参与街道重大事项讨论20次,审核街道各部门报送合同355份、征求意见69份,出具法律意见书457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确保行政决策依法依规。四是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街道党务政务信息。今年以来,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195条,夯实主动公开工作基础,推动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公正文明执法。一是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案件办理“应简尽简”,实现了减负、提速、保质的三重效果。今年以来,跃龙街道执法队全年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总数为1513件,其中通过简易程序办件量1188件、普通程序办件量325件,网上办件占比均达100%。结合县级部门下放的494项权力事项,全年街道实施主动检查2834次,部门派驻人员实施主动检查1963次;街道人员实施投诉举报转检查83次,部门派驻人员实施投诉举报转检查113次,部门派驻人员实施县级政府部门交办的行政检查,172次。应急管理所今年开展“宁好租”出租房消防安全排查8轮,合计检查79385家,发现隐患点1027处,上报问题2699个,整改闭环2653个问题,整改率达98.3%。二是定期开展案件自查、评查工作,今年以来,共评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案件117宗,整改合格率100%。三是全面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指导培训,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讲师团培训11次,参与行业主管部门培训49场。四是加强与县级部门的协同联动。协同单位包括住建、规资、市监等相关部门,通过电话沟通、书面回文、现场执法等方式进行响应,形成一体推进、同抓共管工作格局,联动机制展现显著亮点,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注入强大动力。五是加强行政许可的管理。对辖区内的宅基地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批。截至10月,完成辖区内4批次25户个人宅基地审批工作,并做好个人建房批后管理。
(五)打造“统筹执法+扫码入企”工作模式,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推行柔性执法,避免出现盲目“一刀切”式执法。制定并印发《跃龙街道“统筹执法+扫码入企”工作方案》,依托联合执法平台,整合有关涉企服务活动,将街道领导挂点、执法(巡查)、专项整治、专家服务等检查合并,做到“一次上门服务”完成多项任务,避免出现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现象,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提高涉企执法效率和质量。今年以来,联合县生态环境、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11次。
(六)主动接受法院司法监督,积极落实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积极推进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能力。今年以来,跃龙街道共收到行政诉讼案件8宗,行政复议案件14宗,累计召开了14次案件研讨会、3次案件推演会,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辩、举证。在已经审理结束的案件中,无复议被纠错案件,也无行政败诉案件。跃龙街道相关负责人参与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共8次,出庭应诉率达100%。
(七)提升为民服务效能,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是深化拓展“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24小时法治超市”“民商法治诊所”等方式,落实法律服务普惠计划。今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服务1379场次,其中参与矛盾纠纷化解189宗,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177人次,参与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79场次,开展法治讲座126场,出具法律意见、法律文书51份,开展企业、居民法治体检137次。二是深化“老何说和”品牌调解,强化“警调衔接”,组建“区块链”人民调解团队。抽选法律业务素质高、调解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和辅警,联动设立“流动调解室”,送调上门。为基层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及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在“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法治环境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743起,调解成功为1742起,其中街道调解851起,村(社区)调解881起,调解成功率99.81%,调解金额为840.71万元。
(八)加强普法依法治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一是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规划,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国家宪法日等重点时间节点,线上以网络宣传为载体,线下以“法律五进”为抓手,依托法治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等阵地广泛开展群体性法治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宣传活动共计31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近56000人次。二是创新打造法治大讲堂,通过定期开展多领域、多维度、多层次的“法治大讲堂”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分支载体,着力营造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氛围。三是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重点,以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抓手,按照“1+15+N(即1个街道+15个社区+N所学校)”三层体系思路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通过律师进学校、社区暑假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普法宣传,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水平。四是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宣传工作计划及普法责任清单;扩充普法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辖县法律顾问,基层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以案释法”宣传,彰显法治权威、正义力量。
二、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政府建设队伍人才不足。随着进一步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法治建设任务日益繁重。街道参与法治建设的人员不全都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储备,难以应对居民日渐多样化、复杂化的法治需求。
(二)行政执法水平有待提升。当前行政执法工作的复杂性及执法程序的规范性对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执法程序的严谨性、执法文书的规范性等需进一步加强。
(三)普法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化。普法宣传方式相对单一,当前普法宣传工作较多采用现场宣传活动分发宣传手册等传统宣传方式,学法氛围不够浓厚,有待进一步提升普法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组织召开跃龙街道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部署会议,切实做到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始终把法治建设摆在全街道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按照县统一部署要求,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跃龙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夯实工作基础。接下来,跃龙街道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探索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创新亮点。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研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体措施,周密部署,抓好落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扎实推进法治跃龙、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二)加快构建大调解格局。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律师等专业力量、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壮大调解员队伍,建立“老带新+传帮带”队伍成长机制,着力培养新生“金牌调解员”,全方位延伸调解触角,最大限度将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当地。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多跑一地”。“街社吹哨、部门报到”,事件实现受理、流转、督办、反馈处置闭环。
(三)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部署,进一步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变基层执法“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切实把改革融合做深做实做细,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督查督办机制。强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制度,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依法秉公用权。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
(五)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纪律约束机制,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法规知识、执法技能等各类培训,提高其解决执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着力解决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为推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