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海分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力“五大革新攀高年”,以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环境安全为核心,向绿而新、向绿而行、向绿而兴,高质量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两山”发展指数首次排名全国第一。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着力推动美丽宁海建设。一是加强美丽宁海建设统筹。将省、市美丽建设考核任务纳入美丽宁海建设任务书,每季度开展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调度,分析梳理进展滞后指标,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推进。“两山”复核已完成复核评估报告编制和案例再总结,目前已通过市级核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复核已完成数据评估和台账收集,目前待省厅核查。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野外调查覆盖宁海县陆域内的森林、灌丛等生态类型,累计调查物种3810种,记录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词条391项。宁海蓝湾绿岛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成功申报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内首个煤电万吨级低压吸附碳捕集工程在国能宁海电厂开工建设,建成后,预计综合捕集能耗小于300千瓦时/吨CO2。省首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建设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突破性完成四种竹木复核CLT建筑装配材料的碳足迹追踪与碳标签认证。四是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宁海生态满意度连续13年提升,位列全省十八,全市第一。
(二)不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整治,216个治气项目完成攻坚,49家木质家具企业和2家修造船企业全部完成行业整治。扎实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专项行动,PM10由2021年均值45 mg/m3下降至35 mg/m3。PM2.521.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4%,为全市唯一完成PM2.5年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年度考核的区县。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甬有碧水”重点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8.16亿元。老颜公河和康复中心旁河道已消除黑臭现象。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2个问题均已通过市级验收并销号。全县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三是打好清废保卫战。持续推进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6936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1343家小微产废企业签订收运合同。《打好组合拳,奏响工业固废“产、运、处、督”四部曲》被2024省“无废之窗”发布推广。
(三)持续推进突出问题整改。一是推进央督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宁海县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送审稿)》已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讨论,12个反馈问题均已开展整改。二是推进央督典型案例问题整改。制定《颜公河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和《颜公河治理长效机制流程图》,对8个督察指出的问题排口立行立改采取截污纳管等治标举措,5月已解决晴天排污问题;加快推进上游雨污分流改造治本,43个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于11月底全部完成。同时,举一反三,对城区1081个入河排口开展排查,目前正在开展溯源整治工作。三是推进央督交办信访件销号。本轮央督共收到督察组交办信访件40.5件,其中重点件5件,目前已办结销号34件,其中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的信访件13件,11件已办结销号,2件阶段性办结。四是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全年受理各类环境信访776件,答复率100%,满意率100%,妥善处理西店镇白蟹死亡信访和杨梅岭水库鱼死亡信访。五是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830余人次,检查企业1700余家次,作出行政处罚44件,罚款747余万元。这之中,1个案件涉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被三年内禁止参与政府采购,4个案件涉及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被移送公安机关。
(四)着力提升环境监管服务水平。一是不断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发布《宁海县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方服务机构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出台《宁海县环保管家管理办法(试行)》,21家中介机构签署服务承诺书。《宁海县聚力规范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 打造“管家式”生态环境增值化服务》案例入选省委竞跑者。二是不断加强预防式服务。继续推进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内容,全县全年环保管家服务企业数量超3300家。持续推进企业生态环境健康体检,“环检通”平台投入运行,截至目前,累计服务企业116家,发现问题420余个,提出建议440余条。三是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构建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协作机制,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2支共计12余人;加强应急仓库建设,建成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个面积约120平方。
(五)不断加强队伍廉政建设。一是精准防控。印发《2024年工作失职风险清单》,梳理岗位廉政风险点123个,制定防控举措123条。深化清廉单元建设,完成清廉单元文化走廊打造,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成功创建清廉生态环保单元。二是专项驱动。启动实施2024年“生态护航·清风润企”专项活动,8月初圆满落幕第一阶段6场次座谈会,共收集相关意见建议77条。定期发布作风效能通报,对发现的会风会纪等问题进行严肃通报与督促整改。三是活动聚力。精心组织并成功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在前岙村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接受红色教育洗礼,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同时,通过系列工会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廉政建设的持续推进注入新活力。
二、2025年工作思路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邻避效应矛盾解决、争先创优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遭遇的瓶颈,并亟需在2025年破局、破题、破难。对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聚力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更大力度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严要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宁海”,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美丽中国先行县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石。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县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的关键支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心任务,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县、镇、村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美丽中国先行县宁海样板。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打好央督问题整改翻身仗。以第三轮央督整改为契机,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启动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宁海经开区负碳园区、西店紫溪片和宁海经济开发区颜公河流域的雨污管网改造,年底完成城南污水厂扩建工程。二是切实补齐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短板,2025年底前建成飞灰、二次铝灰等危险废物补短板综合利用项目。三是加强农业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和农田退水“零直排”建设。强化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加强对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的排查和监管,严格落实《浙江省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要求。
(三)以绿色园区建设为抓手,撰写环境管理新篇章。一是用足用好生态环境集市、“项目预审”“打捆环评”和“生态环境健康体检”等各类举措,积极参与前童新型工业园从无到有的建设,提前介入企业选址、车间布置、环评编制、污染治理工艺确定、污染防治设施选择、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等环节,为企业提供生态环境领域全过程增值化服务,力求做到环境管理工作事前有谋划,事中可改善、事后会执行,进而推动企业和工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依托工业全域治理工作,按照“处罚一批、规范一批、整治提升一批”的总体要求,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分类处理、限期整改到位,实现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三是紧靠大企业、大项目,如国能宁海电厂碳捕集项目、光大环保超低排放改造等,为“十五五”减排藏足潜力,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预留一定的排放空间。
(四)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持续改善。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力开展宁海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扬尘源、矿山粉尘、餐饮油烟、恶臭异味等大气面源污染治理,落实秸秆露天焚烧“1530”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加强多污染物减排,全面推进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深化VOCs综合治理,推进重点行业绩效提级改造。完善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全面提升污染天气应对水平。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纵深推进“甬有碧水”攻坚行动,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全面改善全域水环境质量,全县地表水市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强化陆海统筹协同治理,综合施策推进象山港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排污口长效监管体系。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建设用地管控(修复)要求,实施地下水污染管控和治理,巩固提升地下水环境质量。大力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协同推进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和管控治理,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
(五)以预防式执法为抓手,维护地区环境安全。一是建立健全预防式执法机制。依法落实好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机制,切实加强正面清单企业的培育和管理,进一步健全环境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升环境隐患问题发现和整改率。二是加强部门、区域联动。联合卫健、公安、市监、综合执法、水利、交通等部门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执法检查,形成齐抓共管、借力打力的执法态势,提升复杂环境问题应对能力。三是强化预防式执法效果。继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精准查处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同时不断完善环境信用体系,将环境违法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对严重违法者实施联合惩戒。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通过设立公众开放日等方式,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六)以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提升生态环保铁军战斗力。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聚焦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固废治理、中介机构管理四大重点领域,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执法为民、纪律严明的环保铁军。持续深化“清风相伴廉润生态”行动,以弘扬廉洁文化为抓手,以规范权力运行为关键,以强化干部监管为保障,形成“五廉并行”行权用权规范和构建“全周期”“全天候”“全方位”监管闭环,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了廉政风险。以“青年读书班”为载体,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强化关心关爱体系,及时关注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全面落实尽职免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