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进入老年模式
关闭导航 部门首页 人大要闻 通知公告 代表建议 镇街人大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涉水区域安全措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04-27 15:38:16 信息来源: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涉水区域安全措施的建议

代表姓名:叶海东            

编组所在乡镇、街道: 西店镇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涉水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城市内河和通村小河等)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区域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及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然而,近年来涉水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反映出当前涉水区域安全管理存在明显短板。因此,进一步完善城乡涉水区域安全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二、存在问题

当前,城乡涉水区域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设施缺失或老化。部分涉水区域缺乏必要的警示标识、救生设备和监控设施,或现有设施因年久失修而失效,无法有效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

2.安全意识薄弱。居民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对涉水安全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因好奇或疏忽导致溺水事故。

3.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涉水事故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救援力量分散,信息传递不畅,导致救援效率低下,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4.规划与管理脱节。涉水区域的开发利用与安全管理未能有效衔接,存在无序开发、监管缺失等问题,加剧了安全隐患。

5.对通村小河的重视程度不足。村庄“重大轻小”的情况,对大江大河、山塘水库之类比较重视,但对通村小河等村域内涉水领域缺少甚至毫无配设。

三、建议对策

1.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与维护。全面排查涉水区域安全隐患,增设或更新警示标识、救生圈、救生绳、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施,确保设施完好可用做到全覆盖。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2.提升公众安全意识与技能。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学校课程等多种渠道,普及涉水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定期的涉水安全演练,增强实战应对能力。

3.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涉水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救援资源,形成快速高效的救援体系。加强应急通讯和指挥平台建设,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同时,加强与专业救援队伍的合作,提升救援专业水平。

4.强化规划与管理协同。将涉水区域安全管理纳入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范畴,科学规划涉水区域的开发利用,严格审批程序,防止无序开发。建立健全涉水区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推动科技应用与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升涉水区域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开发涉水安全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水流等关键指标,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同时,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更加高效、便捷的救生技术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