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关于提升国家登山步道安全水平的建议
代表姓名:李华 通讯处:宁海县黄坛镇松坛路188号黄坛中学
联系电话:13777290034 编组所在乡镇、街道:黄坛镇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宁海以生态立县,县域内山区占比达70%左右。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与坚实的国家登山步道根基,已成功打造多个户外运动小镇。县财政每年设置 50万元专项维修资金,主要用于步道保洁,同时也委托专业公司巡查检修,但是相较于庞大的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当前,登山健身已成为大众热衷的户外活动,县委也提出“三个万”城市IP,强调了“行万里路”。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提升现有登山步道的设施水平、完善指引标识,同时强化宣传推广,打造知名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存在问题
一是步道里程缩减。规划与建设管理脱节,规划预期的1000公里步道,一期建设完成大约500公里,实际投入使用并有效维护的约300公里,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导致整体里程不增反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登山需求。
二是设施破损严重。因风雨侵蚀与使用,步道出现桩基损坏、路基被冲毁,部分节点因缺乏维护而荒废,道路被周边生长的树木侵占,指示标识模糊不清甚至缺失,甚至出现断头路现象,严重影响登山者的体验与安全。
三是维护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维护工作的关键因素,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支撑频繁的修缮与设备更新,致使步道设施老化、损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安全隐患逐渐积累。
四是安全保障缺位。登山过程中,安全风险无处不在,而目前步道沿线缺乏必要的安全小屋、急救药品及救援装备,有些路段通信信号差,一旦发生意外,登山者难以实施自救,外部救援力量又因装备不足、响应不及时而无法有效开展救援工作,危及生命安全。
五是宣传发动不够。尽管宁海登山步道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建设,但在设施维护、随意丢垃圾、户外安全等方面的宣传的投入和力度还不够。总体上县域的步道经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比较局限,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建议对策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县登山步道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精选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线路设计合理的路段,整合打造具有宁海特色的最优最佳精品线路,并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塑造宁海登山步道的独特品牌形象,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登山爱好者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完善步道设施。依据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现有步道进行全面修缮和拓展延伸,确保达到规划里程要求。重点修复受损的桩基、路基,清理路障,重新设置清晰、准确且具有文化特色的指示标识,增设休息点、观景台等便民设施,提升登山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同时,引入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导览系统、户外视频监测装置等,为登山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三是强化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专业的登山步道管理人员,负责统筹协调步道的日常维护、安全监管、环境卫生等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财政拨款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步道建设与维护。加强对专业维护公司的监督考核,确保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维修保养任务,定期对步道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保障登山者的生命安全。
四是举办各类赛事。充分利用宁海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登山步道基础,积极申办、举办山地马拉松、登山越野跑等国际国内高水平的登山赛事。通过赛事的举办,吸引大量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参与,提升宁海登山步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登山步道为核心的体育旅游产业链,促进宁海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