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编号:
宁海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
标 题: 关于减少骚扰电话侵扰的建议
代表姓名: 周凯
编组所在乡镇、街道:桃源街道
建议内容:
一、基本情况
当今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伴随其带来的便利,我们也遭遇了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频繁接到骚扰电话。这些骚扰电话如同不速之客,随时随地闯入我们的生活。有时,我们正在忙碌的工作中,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满怀期待地拿起手机,却发现是一个陌生号码推销着毫无兴趣的产品;有时,我们在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却被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断,对方试图诱导我们参与各种所谓的“优惠活动”。这些骚扰电话的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房产中介,不厌其烦地介绍着遥远地区的楼盘;有的是金融机构,极力推荐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还有的甚至是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着各种骗局,企图骗取我们的钱财和个人信息。
二、存在问题
1、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部分骚扰电话可能是为了套取更多个人信息,若不慎透露,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信息泄露,进而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如身份盗窃、信用卡欺诈等。
2、财务损失:一些骚扰电话以诈骗为目的,诱导您进行转账、投资等操作,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时间和精力浪费:频繁接听骚扰电话会占用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
4、心理困扰:持续的骚扰可能导致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信任危机:可能会让您对正常的来电也产生怀疑和警惕,影响正常的社交和沟通。
6、安全隐患:例如假冒公检法、快递等身份的骚扰电话,可能会误导您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建议对策
1、加大对骚扰电话放任自流的电信企业的查处力度,持续巩固实名认证工作,对个人用户出卖自己信息供他人办理电话卡的违法行为加以处置,规范电信服务使用行为。
2、建立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分管部门要联合行动,齐抓共管,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从业人员商业营销行为的管理,严格规范主动电话营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骚扰电话的数量和频率。
3、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符合骚扰电话特征、密集外呼的个人号码和语音专线号、以“95”“96”打头的增值业务专用号等纳入监测分析范畴,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和拦截能力。借鉴国外骚扰电话治理的成功经验,加快建立“谢绝来电”服务平台,有效阻止营销信息,规范企业营销行为。
4、建立健全12321举报中心运行机制。利用互联网渠道,为公众提供骚扰电话治理的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性,鼓励发现骚扰电话线索的个人向监管机构进行举报或投诉,并要求各电信运营商完善举报处理反馈机制。